业内信息

河北省高校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2018-06-15 来源:《出版广角》
  【作 者】吴星:河北地质大学学报编辑部;蒋晴云:河北地质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杨继成: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编辑部
 
  【摘 要】在媒体融合国家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和数字出版“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推动引导下,我国媒体融合发展大步伐迈进,成效突出。学术期刊是学术成果传播的重要阵地,新媒体的跨越式发展推动了学术期刊传播路径的变革。基于河北省高校期刊新媒体发展的调查情况,文章从内容生产和传播发行两方面总结河北省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差异化选择、合作化运营、“线上+线下”服务和协同创新人才的融合模式,以期突破河北省内学术期刊传播的困局,为高校期刊的数字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河北省;学术期刊;新媒体;融合模式
 
  一、媒体融合的研究文献概述
 
  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时代就开始进行媒体融合的研究。“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传播学者伊契尔索勒普尔于1983年在其《自由的科技》一书中提出,他认为媒介融合就是各种媒介呈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之后,科隆、道尔、詹金斯等都曾对“媒介融合”的内涵做过界定;2003年,美国西北大学戈登教授针对美国现状归纳了五种媒体融合的类型。国外学者对媒体融合下期刊转型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媒介形态、媒介影响、期刊数字形态及期刊语义出版等领域。在实践方面,国外传媒集团也走在前列。
 
  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蔡雯教授将“媒体融合”概念介绍到国内,国内媒体融合高被引论文前十位中有蔡雯教授的4篇,主要阐述了媒体融合与新闻传播的关系。此后,相关研究不断扩展,2006年复旦大学孟建等发表《媒介融合:黏聚并造就新兴的媒介化社会》,全面梳理了媒体融合发展历程;2009年,彭兰发表文章指出媒介融合下的个体、体制、产品和角色四个关键点变革。2014年、2015年,郭雨梅、吉海涛等从国家层面提出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新媒体产业联盟的概念。2016年,王春蕾提出了“互联网尹背景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思路。总体来看现阶段关于媒体融合的理论和实践层面的研究较多分布在报纸、电视和广播等领域。有限的关于期刊融合研究的文献也主要着眼于宏观角度,而具体探讨河北省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实践构想的文献寥寥无几,期刊媒体融合亟须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河北省高校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现状
 
  1.内容生产方面
 
  (1)出版流程
 
  基于学术期刊论文分散的特点,长期小而散、小而全的出版格局不利于期刊的强大和管理。2016年,河北省学术期刊出版单位共有118家,出版宇术期刊167科,其中高等院校主办的期刊为82种。据统计,这82种刊物由48所高校主办,其中创办4种刊物以上(合4种)的高校只有河北大学、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北方学院和河北廊坊师范学院家,仅占高校总数的8.3%,而66.7%的高校只出版1种期刊,25%的高校出版2-3种期刊;同时,高校期刊中,学报有50余种,而专刊约占38%。目前,绝大多数字术期刊仍沿袭传统纸媒思维下的“投稿-编辑-出版-发行”单一、封闭的出版流程。虽然有些期刊开启了网上办公系统,包括作者网上投稿(查询)、专家/编委在线审稿、编辑/主编在线办公和读者在线反馈等功能,但总体上还是传统纸媒的编辑思维、出版模式。河北省82种高校学术期刊中,有47种期刊实现了网上办公,占期刊总数的52%。经过调查、交流发现,由于期刊社人力有限、领导对媒体融合的认同度不高等原因有效使用网上办公管理系统的期刊编辑部数量不多,某些甚至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内容+服务
 
  传统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内容生产方式的全面融合与重塑是重点。首先,国内的大型数据库机构率先进行了内容生产模式的革新。2015年5月,超星集团研发了依托智能终端的域出版平台,实现学术期刊从PC端向移动终端的跨越,学术出版与用户需求深度契台。近三分之二的河北省学术期刊加入了超星数字图书馆的学术期刊域出版平台。2017年3月,在对学术期刊传统数字出版局限性认识的基础上,中国知网提出了“面向学术期刊转型发展的刊网融合”策略,推出了四种新型数字出版模式——优先出版、增强出版、全过程出版和数据出版,以及相应的合作模式——订阅型合作模式和OA型合作模式。其次,河北省某些学术期刊也在内容融合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比如,《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6年5月创设了“NSFC机械类青年基金专栏”,主要受众为NSFC机械类青年学者,汇集了从2013年2期开始至今的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课题成果。截至2017年7月底,该专栏的点击数量已达1791次。但总体来看,河北省学术期刊的内容组织还基本停留在作者投稿、专家约稿和会议组稿等形式的传统操作层面,对受众的关注点、喜好、期望和评价等重视不够。此外,目前,学术期刊对新媒体的利用主要集中在查询论文和在线阅读等文献信息服务方面,并未能给作者提供智能化的、面向问题的按需服务。
 
  2.传播发行方面
 
  学术期刊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利用数据库实现自身的数字化改造。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知识数据库的快速发展,逐步实现同步出版、优先出版,完成了部分出版过程的数字化。传统统学术期刊与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合作的目的是增大传播量,扩大影响力,却没有自己的盈利模式。而各种新媒体的出现为学术期刊的传播开辟了新的路径。基于河北省学术期刊认定资料和河北省学术期刊志材料,笔者对河北省82家高校期刊的新媒体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选取燕山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等河北省属13所重点骨干大学主办的36家学术期刊,对其网站建设、邮局订阅、OA(开放存取)和微信公众号等指标进行详细统计(见表1,调查数据截至2017年9月30日),以期直观地把握河北省高校学术期刊的传播方式。
 
表1  36家河北省属重点骨干大学期刊传播模式统计
 
 
期刊自办网站 26 10
期刊目次同步更新 24 12
OA全文开发存取 29 7
优先出版 36 0
邮局仃阅 36 0
微信公众号 11 25
 
 
  首先,期刊自主建站占多数,网站功能趋同。在学术期刊与传统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中,创建网站是最早的方式,网站作为期刊社的一个权咸性窗口可以展示、宣传期刊,提升传统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河北省大多数高校期刊都建立了专门的网站,上述36家高校期刊中,72%的高校期刊自办了网站,其余刊物或是依托主办单位设置网页,或是依附知网、万方等数据库网站。这些高校期刊网站内容设置大多包括期刊介绍、编辑部介绍、投稿指南、征订启事、收录情况、网站公告和在线检索系统等,表现了显著的趋同性。57%的河北省高校期刊在网站上还使用了在线采编系统,其中,知网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25家。玛格泰克稿件远程处理系统和勤云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分别为8家,三才期刊采编系统和自主开发的审稿系统各3家(表1中有29家高校期刊采用了采编系统),实现了编辑与作者、申稿者、读者的实时信息传递,访问量与日俱增。比如,《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网站的日访问量突破500人次,总访问量突破百万人次。
 
  其次,期刊目次同步更新慢,OA开放程度较高。上述36种期刊中,期刊目次同步更新的有24家,约占66%,但期刊网站上的OA(开放存取)全文开放的有29家,而且回溯的年代较长。回溯到1999年及以前的期刊有《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等9种期刊;回溯到2000年至2009年的期刊有11家。同时,大多数期刊在2012年-2015年陆续加入中国知网或万方数据库等优先数字出版集成平台,实现了单篇、整期的优先出版。
 
  再次,传统发行渠道依旧强势,新媒体传播方兴来艾。上述所有期刊主要依靠邮局订阅发行、高校图书馆或资料室借阅等方式传播,采用新媒体传播的数量和类型均较少。据调查,《河北大学字报(自然科字版)》《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等12家期刊网站主页提供了RSS订阅、E-mail Alerts服务;《河北科技大学学报》《河北工业科技》等4家期刊网站主页或纸版期刊上提供了扫描二维码链接的网站或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期刊的传播途径。此外,微信公众平台已成为期刊媒体融合发展的首选平台。河北省高校期刊中有17家开通微信公众号(表1中有11家),仅占21%,呈现开通少、轻运营的特点。值得一提的是,《金融理论探索》2016年开设的微信平台中的“在线微刊”版块中具有“购物车”的功能,直接实现了期刊的在线购买,为期刊传播提供了便利,是字术期刊实现新媒体运营的有益探索。
 
  总体来看。虽然学术期刊开始探索媒体融合的模式,但目前,学术期刊在传播中还未充分发挥新媒体内容丰富、受众范围广泛和互动交流便捷等特点与优势,媒体融合亟须进一步深入。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一方面,受限于传统期刊观念,学术期刊对微信公众平台缺乏重视和投入,另一方面,多数期刊都处在摸索尝试阶段,对期刊自身定位及与新媒体功能之间的关系缺乏研究。
 
  三、媒体融合下河北省高校学术期刊发展模式
 
  1.差异化选择模式
 
  在传统媒体与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不断融合的过程中,高校期刊首先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和需求。在此前提下,处理好期刊优势内容资源与不同新媒体的适配问题,同时密切关注所适配的新媒体功能的发展,而非将传统期刊的元素简单直接地搬运到新媒体的空间内。高校期刊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新媒体,在自身擅长的领域做深、做精。其一,微博因其分享传播的特点,传播效率更高。例如,航空知识杂志社的《航空知识》《航空模型》两刊于2012年开通了官方微博,基于微博的分享式传播优势,这两刊达到了聚集航空爱好者,并将其转化为纸刊读者的目的。除此之外,微博的内容侧重于图片和视频,延展了高校期刊的内容,丰富了传播的形式。其二,微信公众号有订阅号和服务号,高校期刊社要基于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人力充足或有专职网编的高校字术期刊社可以采用微信订阅号,每天定时、稳步地发布信息;而一般的高校期刊社则可以选择服务号。每月只需发布四条图文信息,一般编辑部的人力即可保障微信平台的持续运营。其三,移动客户端是建立在用户个人移动终端上的特定信息发布平台是传统媒体信息发布的传声筒和扩大器。比如,“航模社区”是《航空模型》杂志开发的微信端的移动APP,旨在针对航摸爱好者,以分享功能为主,解决其在组织活动中遇到的难题。航模APP有效地将活动的开展与活动后的分享交流紧密结合起来,激发了参与者的关注热情。
 
  2.合作化运营模式
 
  合作化运营平台既包括按行业或专业组团打造的新媒体融合学术期刊同盟,又包含借力国内外学术期刊的数据出版公司。新媒体的优势在于便捷的传播渠道和淘量的内容,学术期刊的优势在于精良的制作和权威的内容。合作化运营模式要以学术期刊品牌内容为主导,发挥新媒体助力内容传播和利用的作用。小而弱、散而乱的学术期刊借助不同媒介的优势资源进行重组。从而实现集约化的经营发展。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国科学出版集团下的学术期刊和卓众出版社等都是学术期刊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探路者。河北省高校学术期刊之间首先可以组建微信联盟,在多个公众号的微栏里开展整体营销,相互转发推广,增加关注度;其次可以与中国知网、超星域和万方数据库等国内数字出版服务公司合作,为学术期刊编辑部提供排版、参考文献校对、稿件即时上网、Email-Alert邮件推送、HTML/XML全文制作及手机微信等服务;最后要加强新媒体对外传播力建设,努力传播中国学术。2017年6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与从事国际出版技术服务的TrendMD公司签订服务协议,将在线出版内容精准呈现给全球高端读者,进一步提升了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3.“线上+线下”服务模式
 
  媒体融合中,学术期刊的生产、传播渠道由单一的纸刊转向“纸刊+网站+新媒体平台”共同发展,形成线下与线上联动的发展模式。高校学术斯刊线上不仅借助“三微一端”平台发布学术前沿动态、审稿进度和当期/过期目录等期刊传统内容,改变传播方式,适应新媒体碎片化传播特点,还开发了多样化的订阅销售渠道,如微店订阅、亚马逊和淘宝网上购买等;线下举办研讨会、读书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强与读者、学界的沟通交流,了解研究领域的热点,征求选题意见。学术期刊利用“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形成了良好的内容互动、广告互动和活动互动,促进了期刊品牌的建设与延伸。《金融理论探索》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发布行业会议、金融资讯,介绍专业领域的名家、新书,为科研写作、投稿发刊提供学术指南,同时依托主办单位的影响和支持来开展会议、讲座等线下活动,实现纸刊、数字媒体、活动和线下服务四位一体的互动关系。
 
  4.协同创新人才模式
 
  媒体的深度融合离不开人才的推动。媒体融合后,高校学术期刊编辑不仅要做好内容加工,还要用互联网思维及计算机技术开发多种媒体适用的产品,成为既有专业知识背景、熟悉编辑实践,又有信息服务技能和市场意识的复合型人才。短期内,高校学术期刊出版机构要通过引进新媒体专业人才,鼓励期刊社原有编辑在媒体融合、数字出版等方面进行学习交流,比如,参加数字编辑考试,进行网络出版编辑岗位培训,派遣编辑到国内外大的出版集团进行交流。从长远考虑,高校学术期刊出版机构可以与重要的学术出版公司、传媒公司合作,或与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合作,集中内容、传播和人才等多方面的优势,促进期刊的长久发展。同时。高校学术期刊编辑要增强主体意识使编辑价值最大化,要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专家资源最佳的组织者和调度者。此外,高校学术期刊要建立河北省高校期刊业务人才交流微信群,使专家学者、采编人员和高校师生等通过此平台进行互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