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专业性学术期刊培养学术新人的必要性、可能性及路径——以《教育与经济》为例

2018-06-08 来源:《中国编辑》
  【作 者】叶庆娜: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与经济》编辑部
 
  【摘 要】专业性学术期刊是培养学术新人的重要载体。文章从引领学科持续发展、促进期刊良性运行、支持学术新人更好成长三个方面分析了专业性学术期刊培养学术新人的必要性。高度专业化的编辑能力可迁移为对学术新人的指导,高水平专家化的匿名评审机制可为学术新人搭建学习平台,高亲密度的编辑作者关系可为学术新人建立学术自信心,这些因素使专业性学术期刊培养学术新人成为可能。专业性学术期刊可以通过学术激励、学术规范、学术引领及提供学术平台的路径来实现对学术新人的培养。
 
  【关键词】专业性学术期刊; 学术新人; 人才培养
 
  专业性学术期刊是某一专门学科领域非常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是关于该学科领域研究中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期刊。专业性学术期刊作为发表、传播和积累学术成果的载体,在推动学术繁荣发展和学科理论创新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实际上,专业性学术期刊的作用不限于此,其亦可在学术新人(在本文中,学术新人主要是指在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提升学术新人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规范方面,专业性学术期刊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具备其他培养途径难以媲美的优势。有研究者关注到学术期刊在学术新人培养中的作用,并诉诸多种途径促进该作用的实现。然而,从逻辑上看,对于专业性学术期刊培养学术新人的问题,首先应该是厘清专业性学术期刊为什么负有学术新人培养的责任,这是问题分析的逻辑起点;其次是分析专业性学术期刊培养学术新人何以可能,这是问题解决的现实可能性;最后才是阐述在学术新人的培养中,专业性学术期刊究竟该如何发挥作用,这是问题解决的现实路径。当前,有关专业性学术期刊培养学术新人的研究多集中在具体操作的对策建议之上,更多的是关注“怎么办”的问题。而对于“为什么”和“何以可能”的问题,迄今为止的研究并不多见。基于此,本文围绕上述问题,从专业性学术期刊培养学术新人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实践路径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 专业性学术期刊培养学术新人的必要性
 
  一般认为,学术新人的培养主要在大学通过老师的教育来完成。然而,诚如有研究者所提出的,“培养学术新人绝不仅仅是教授、大学、教育的责任,学术期刊同样责无旁贷”。专业性学术期刊是培养专业性学术人才的重要载体,是发现和培养学术新人的“大课堂”。笔者认为,专业性学术期刊之所以负有学术新人培养的使命,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引领学科持续发展的需要
 
  专业性学术期刊以某一专门学科为承载,其伴随学科创建和发展而产生、发展。促进学科科研成果转化、引领学科持续发展,是专业性学术期刊的立刊之本。这一职责的履行需要在知识的生产和传承中进行,而知识的生产和传承过程又与人才培养过程合二为一。学科要获得创新突破和繁荣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持续不断的高质量的研究人才,学术新人是未来创新知识和从事科学研究事业的生力军,他们是否具有良好的成长机制,是检验该学科是否富有生机活力的重要标志。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重要路径,更是学科建设的应有之义和基本体现。从这一意义上说,谈及专业性学术期刊的发展,势必要谈及学术新人的培养问题。学术新人作为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典型代表,是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有研究者认为,学术期刊对科学的创新发展的中介性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通过发现优秀作者、培养学术新人、壮大研究队伍来推动。简言之,专业性学术期刊的发展离不开学科的发展,而学科的发展又依托于年轻研究者的培养。没有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专业性学术期刊就失去了发展的后续人力支撑。
 
  (二)促进期刊良性运行的需要
 
  一本专业性学术期刊的良性发展,除了要有高水平的编审队伍以外,更离不开高忠诚度的读者群和相对稳定的作者群。受其专业性所限,专业性学术期刊往往受众面更集中,小众化趋势更突出。这一特性决定了其作者群和读者群的固定化特征,且读者、作者、专家在不同时空的角色互换,这些都是专业性学术期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专业性学术期刊培养学术新人,在壮大自身读者群的同时,也在培养潜在的作者源和专家源。利用专业性学术期刊平台,培养高忠诚度且稳定的优质作者,为期刊可持续性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的人才保障。实践证明,对于学术新人而言,在自己学术成长道路上,他们对给予了自己指点和帮助的那些期刊具有更高的忠诚度。
 
  加强学术期刊作者队伍建设是提升期刊质量和扩大期刊学术影响力的重要路径。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好文难求已是不争的事实,学术期刊市场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最直接的表现是争夺高知名度的作者和高质量的文章,潜在地也包括对优秀学术新人的竞争。近年来,期刊是否被核心评价体系收录及动态排名等,加剧了同行竞争,导致部分期刊寄希望于多刊发名人、“大家”的文章,借此提高刊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然而,名人、“大家”毕竟属于学术界的稀缺资源,且同时受多家期刊的邀约,更显得“僧多粥少”,为赶时间或完成任务,可能会出现“应景稿”等质量并不突出的文章,这对于期刊而言,是不可持续且不可取的。与其如此,不如发现和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学术新人,善待学术新人及他们的文章,赢得他们的信任,而这种信任关系一旦建立起来,往往会为学术期刊赢得更好的口碑,带来更好的稿源,促使一批学术新人脱颖而出。因此,专业性学术期刊的良性可持续发展,不仅依赖于已成名的优秀专家学者的支持,还需要不断发现和发掘新生力量,形成强大而富有潜力的作者队伍,源源不断地为期刊提供优质稿源,维持期刊的生命力,提升期刊的知名度。
 
  (三)支持学术新人更好成长的需要
 
  学术新人的成长,既与自身积极有利的主观因素相关,如思维敏捷、勇于探索、创新力强、富于开拓精神、更愿意且更有勇气以社会的焦点热点作为研究问题等,也离不开客观因素的支持,如学科的发展状况和研究水平、本学科专业性学术期刊的支持力度等。这些主客观因素共同构成了学术新人的成长环境。所以,对于学术新人而言,无论是基于毕业发论文的现实需要,还是为满足自身强烈的学术研究意愿的主观需要,都离不开一个支持其展示学术成果的平台,即本学科的专业性学术期刊。通常认为,一个学者在本学科专业性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引起同行的关注和探讨,是检验其学术水平的基本渠道,也是其从学术新人逐步成长为成熟的学者的必经之路。从这个意义来讲,慧眼识英才,扶持有学术发展潜力的新人脱颖而出,乃专业性学术期刊的一项极其重要的职责。关于专业性学术期刊、学科发展、学术新人培养的关系,见图1。
 

图1 专业性学术期刊、学科发展与学术新人培养的关系
 
  二、 专业性学术期刊培养学术新人的可能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无论是引领学科持续发展的需要,还是促进期刊良性运行的需要,以及支持学术新人成长的需要,专业性学术期刊都应将学术新人的培养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职责并有所作为。甚至有研究者提出,培养学科人才不仅是学术期刊的目标,也应是评价学术期刊办刊绩效的重要依据。从办刊实践来看,专业性学术期刊培养学术新人,具有现实基础且可以付诸实施。
 
  (一)高度专业化的编辑能力可迁移为对学术新人的指导
 
  专业性学术期刊的出现,使一部分原本从事该专业的研究者逐渐分离出来,成为具有专业背景和专业研究经验的学术期刊编辑。同时,专业性学术期刊大多仍依托于大学优势学科办刊,其兼职编辑往往由知名、资深研究者担任。加之近年来,专业性学术期刊编辑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在相当一部分专业性学术期刊中,博士生编辑已成为学术期刊编辑部的“标配”。高度专业化的编辑,可以利用其审稿权实现对学术新人的指导,包括帮助学术新人提升学术论文写作能力、提高研究规范化水平、评判研究的学术价值等。
 
  办刊实践中发现,很多研究生投到专业性学术期刊的稿件往往是他们的“处女作”, 从形式上看,“摘要不简要,关键词不关键,引言引不出问题,重点点不中,论证没证据”等问题频现;从细节上看,容易出现结构不够严谨、逻辑不够清晰、资料不够确凿、图表不够规范、参考文献著录不够标准、语句表达不够精准等问题。专业性学术期刊编辑长期的专业研究、写作经历以及编辑修稿等工作,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通过对学术新人稿件的审稿、修稿,帮助学术新人发现、改正以上问题。同时,与综合性学术期刊每个编辑负责一个甚至多个学科栏目相比,专业性学术期刊的编辑分工更细,专业化程度更高。他们受过的专业训练、积累的理论素养、掌握的研究方法以及在编辑工作中了解的学科前沿动态等,共同构成了其职业化能力,可以对学术新人稿件的专业化水平和学术价值作出初步的判断,尤其是“编辑学者化”的提出,更是激励着专业性学术期刊的编辑学术鉴别能力得到质的飞跃。
 
  (二)高水平专家化的审稿机制可为学术新人搭建学习平台
 
  当前,科学研究分工呈越来越细的发展态势,即便是科班出身,专业性学术期刊的编辑可能也很难涉猎某一个一级学科的所有领域,因此,编辑对来稿学术水平的评判可能会遭受质疑,大多数期刊普遍实施的“同行专家匿名审稿”制度,进一步有效地保障了期刊的学术评判水平。
 
  一般而言,一篇文章的质量高低,最显著地体现在它能否得到该篇文章所属领域的学术共同体的认可。学术共同体是一个较虚的概念,它的实际承载者是在该领域有所建树、有发言权的专家、学者,而这些专家、学者是构成专业性学术期刊审稿专家库的中流砥柱。一个刊物是否拥有数量充沛的、权威的同行审稿专家,不仅直接关系到匿名审稿的效率、质量,更关系到刊物的声誉和发展。国内外优质的学术期刊都拥有其专属的审稿专家库,而在审稿专家库的建立方面,与综合性期刊相比,专业性学术期刊显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优秀的专业期刊是同行公认的该专业学术共同体的交流平台,能为这样的平台审稿,不仅是专家的个人荣耀(许多专家以能为专业性学术期刊审稿为荣),更是他们学术地位的象征,还为他们日后发稿提供便利(他们可以自荐稿)。通过高水平的、更具说服力的审稿,审稿专家对学术新人来稿的学术水平、专业素养做出专业化的评判,其审稿意见通过专业性学术期刊反馈给学术新人后,常常会起到醍醐灌顶的指导作用,使学术新人获得量身订制的专属指导,有利于快速提升其研究水平。
 
  (三)高亲密度的编辑作者关系可为学术新人建立学术自信
 
  “任何一个编辑部都有自己的作者队伍,作者似乎也有‘自己的编辑部’”。专业性学术期刊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归属感强的作者的支撑。让作者对期刊产生归属感,除了主编、编辑持之以恒的感情投资外,更关键的在于让期刊成为作者所属的学术共同体公认的高质量的交流平台,使作者的作品通过该平台得以最好的传播、推广。从这个意义上看,与综合性学术期刊相比,作为某一学科学术交流平台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更容易得到学术共同体的认可,也更容易让作者产生归属感。在科学研究分工越来越细的发展态势下,“专家”所涉的研究领域、方向更加细化和专业化,“尽管科学研究可有综合性和专业性之区分,但成功的学者首先必须是专业学者,他们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或一生中绝大多数时间甚至终其一生只从事某一学科方向的研究;与此相适应,能让其产生专业归属感的只能是专业期刊”。专业性学术期刊的作者与期刊编辑的关系往往更持久、更稳定,甚至持续作者整个研究生涯。因为彼此共同的专业兴趣、共同的研究领域等,可以促进二者之间建立更为巩固、互动性更强的人际关系。在学术新人成长过程中,专业性学术期刊编辑在审稿、修稿、校稿等过程中对学术新人的肯定、认可等,在学术新人看来通常是莫大的鼓励,能帮助其在学术发展道路上建立持久的自信心。有的作者可能自研究生阶段开始就向其所在专业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投稿,他们后来成为该专业的教师或其他类型的研究人员,最终发展为该专业的教授或研究员,但他们每每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最先想到并且投向的仍是该专业性学术期刊。因此,有这些归属感较强的专业性作者的支持,专业性学术期刊的来稿数量得以稳定、质量得以提升。而这些都为后来的学术新人提供了良好的参照,使他们在学术上可以“模仿”、借鉴前辈的经验。
 
  三、 专业性学术期刊培养学术新人的实践路径
 
  专业性学术期刊自身固有的特点,决定了其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人才库,它既担当着彰显人才之责,又承担着发现、培养人才的重任。那么,专业性学术期刊应如何在学术新人培养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呢?笔者以《教育与经济》(教育经济学学科的专业核心期刊)的工作实践为例,分析了专业性学术期刊在学术新人培养中的路径。
 
  (一) 学术激励:促进学术新人持续深化研究
 
  专业性学术期刊对培养专业性研究人才具有激励作用,对于那些尚不具备名气的学术新人而言该作用尤其显著。据笔者的编辑实践,一些学术新人有良好的学术发展潜质,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研究经验和写作训练,最终呈现的研究成果往往显得视野不宽或深度不够,如虽然敏锐地提出了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或者在研究中闪现了一点有意思的思想火花,但是却不能像有经验的专家学者那样,通过横向比较研究或纵向深化研究等,获得创新性的学术发现,写出一篇有分量的学术文章。
 
  对于此类稿件,常规的做法显然是拒稿。但是,保护和鼓励学术新人的原创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编辑的首要责任。我们会主动与作者交流沟通,针对稿件中存在的问题,循循善诱,启发诱导,促使学术新人再努力,直至他们拿出较有新意的作品。有些问题,作者“只缘身在此山中”而“不识庐山真面目”,从而“当局者迷”,而编辑则“旁观者清”,通过编辑的点拨和提醒,让困顿于某个问题的学术新人茅塞顿开,逻辑思维变得井然有序。编辑热情洋溢的鼓励,让年轻的作者在追求学术的道路上变得更加勇敢,对其学术研究之路更加充满信心。此外,我们还会将选题有新意的文章提交相关领域的多个专家审理,各个专家从不同视角提出有建设性的修改建议(尽管有时会拒稿),我们会将详尽具体的专家意见和编辑意见一起发给作者,帮助他们找出文章中存在的问题,让他们有的放矢地修改。通过修改提高稿件的质量,以达到发表的要求。
 
  对于学术新人所写的文章确需退稿时,更要讲究艺术。学术新人在学术上处于起步阶段,此阶段的他们比任何人都需要鼓励和支持,尤其是编辑鼓励的作用更大。编辑应设身处地地本着尊重作者劳动的诚恳态度平等地对待学术新人,绝不能因为他们在学术上默默无闻而草率处理。特别是,对于决定退稿的文章,编辑应及时将退稿意见通知到作者本人,并详细说明退稿原因,使作者明确改进和完善的方向。同时,欢迎作者继续投稿,争取做到“对稿不对人,退稿不退人”。
 
  (二)学术规范:帮助学术新人跨越论文写作陷阱
 
  学术规范对学术期刊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遵循学术规范是学术期刊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导师可能更关注的是如何研究这些“大”的问题(比如,对研究选题的重视),但对于学术研究的规范性这些“小”问题却重视不够。如文章的摘要难以准确概括研究内容、引言冗杂拖沓难以较快切入主题、所提的问题不明确、思路不够清晰、逻辑性不强、标题不够精练、参考文献质量不高、图表格式错误等问题。但是,往往就是这些小问题,使学术论文不能有效地、精准地呈现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难以引起同行的关注。
 
  学术期刊有其规范化的编辑出版流程和规范化的学术成果表达方式,编辑在编、审、校的过程中,通常会按照规范化的要求,通过批注、修订等方式逐一告知作者应注意克服的问题或修订完善之处。《教育与经济》的编辑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修订细节精确到标点符号、句式搭配等,得到了学术新人的高度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术新人不仅学到了规范化的学术论文表达方式,可以让他们在以后的学术论文写作中不会再犯或少犯类似的错误,也从编辑身上学到了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严谨务实的为学之品,在其学术成长道路上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同时,如前文所述,大部分专业性学术期刊都是依托大学优势学科举办的,期刊编辑同时是大学教师,他们更乐于通过举办学术沙龙、召开学术论文研讨会、参与毕业论文审阅答辩、录制视频公开课,甚至开设个人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为学术新人撰写学术论文进行系统性、规范化的指导,以帮助他们较快地走上科学的、规范的学术研究之路,从而少走弯路。
 
  (三)学术引领:引导学术新人聚焦学科重点选题
 
  专业性学术期刊的主要特点是学科性和专业性强。邀请本学科领域顶尖级专家学者参与,共同制定专业性学术期刊长期、中期和近期重点选题,并通过特约稿、笔谈、学术争鸣等多种形式组稿,有意识地引导本学科的研究者聚焦这些选题,从不同的视角开展研究,汇聚众人的智慧重点学术攻关,有助于深化研究的价值和凸显研究的现实意义,这是专业性学术期刊独特的优势。在这个组稿的过程中,一批学术新人跟随导师参与到这些重点选题的研究中来,他们在专业性学术期刊编辑、业内高水平专家学者的指导启发下,可以矫正偏离的研究方向,找到合适的研究方法和着力点等。同时,专业性学术期刊引导并大量刊发的选题方向中具有重大研究意义的学术论文,无形中为学术新人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或者科研场域,有助于他们丰富学科认知,增强研究趣旨。
 
  以《教育与经济》为例,该刊立足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密切关注国内外发展动态和热点话题。比如针对“教育与就业以及创业问题”,邀请专家学者从不同的理论及现实视角,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成果。据统计,自2015年来,共择优刊发了17篇“教育与就业、创业”相关的研究成果,占近两年刊文总量的15.45%。这些文章整体转载率、引用率较高,并引发了学术界的相互讨论和商榷,促进了研究方法和研究视野多样化发展。
 
  (四)学术平台:拓宽学术新人研究成果呈现形式
 
  学术新人是科学研究的新生力量和希望,但是在现有的学术评价体系内,学术期刊承载了过多的评价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术新人获得论文发表的机会。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学术性期刊或明文规定或以潜规则方式拒绝刊发在读硕士、非名校博士的学术成果,或者要求同时署上有影响力的导师姓名。这对于刚刚迈上科研道路的学术新人而言,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将受到打击,学术自信不足,或者抱怨学术研究功利化。
 
  在破解这个问题上,专业性学术期刊大有可为,最直接的办法是有计划地常设学术新人成果专栏,或者编辑学术新人《论点摘要》等,提高学术新人成果展现的概率。在《教育与经济》办刊实践中,自2013年以来,面向在读研究生,定期常设《研究生论坛》专栏,遵循“文竞质择,内容为王,优者刊发”的原则,专门刊发在读研究生独撰的论文。这一专栏激发了在读研究生的学术热情,拓宽了他们的发文渠道,为他们刊发研究成果、表达学术观点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这一举措受到在读研究生的广泛好评。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