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数字出版领域知识服务智能化转型新模式探究

2018-06-01 来源:《新媒体研究》
  【作 者】邓逸钰:北京开放大学;王垚: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摘 要】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数字出版领域的知识服务也呈现出智能化变革。智能知识服务在生产模式、营销模式、应用模式、服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转型都将成为智慧出版之路的重要推动力和智能时代知识服务的关键生态要素。

  【关键词】知识服务;人工智能;数字出版;创新转型

  知识服务作为大数据时代的产物,其所体现的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转型,更是数字出版领域更高层次的战略转型。知识服务带来的价值聚合是迈向智能化的创新智慧成果,在智能化的助力下知识服务将呈现出全新的生態模式。它将海量的数据资源变为更具个性、更有价值的知识内容,打造以智能服务为核心的全新模式,知识服务将成为下一代数字出版解决方案的范式,体现其在智能化时代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

  由数字化迈向智能化,知识服务将呈现出全新模式。知识服务智能生产模式、大数据精准营销模式、知识服务应用模式、智能化交互服务模式等方面的转型和创新都将促使数字出版领域知识服务的智能化创新生态的构建。

  1 知识服务智能生产模式的创新

  智能报道是近年来人们热议的话题,在新闻出版的生产环节,智能机器人除了撰写和编辑,更广泛的应用已经在新闻线索收集、新闻数据分析、新闻事实核查等领域广泛开展。当今能完成这些任务的“机器人”已不在少数,《洛杉矶时报》从撰写到发布仅用了3分钟就完成美国加州4.4级地震报道的Quakebot、美联社几秒钟之内就能生成一篇150——300字新闻快讯的Wordsmith平台、《华盛顿邮报》在里约奥运会上进行赛事报道的写稿机器人Heliograf等都是人工智能的产物,也是知识服务生产中的典型应用。

  知识服务的智能生产与传统模式相较,在多方面呈现出优势。《洛杉矶时报》的Quakebot能实时监测美国地质勘探局的数据信息,在第一时间将地震警报的数据置入系统模板中自动生成一篇突发新闻;美联社在苹果公司公布财报数据后几分钟,就由机器人完成了《苹果打破华尔街第一季度预期》的报道,占得发布先机。在一些要求准确数据的财经类新闻报道中,智能机器人对于数据准确而迅速的运用能力是其天然优势的体现,也是优于新闻记者的特性。可以说,智能化新闻生产对线索有更敏锐即时的捕捉能力,对内容有更高效准确的报道能力。

  再观国内,腾讯、今日头条和新华社是运用智能机器人的主要媒体代表,与国外媒体相比尽管还处在初级应用阶段,腾讯的“dreamwriter”、今日头条的“xiaomingbot”、新华社的“快笔小新”也引起了读者不小的关注,同时一些消息类报道的使用也将新闻记者解脱出来。更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知识生产的长尾需求,使得读者选择变得更为自由,以前因为人力不足或“关注度不够”而被迫抛弃的新闻资讯,现在可能正被机器人生产出来。

  在智能技术有可能取代新闻记者的同时,作家们也开始意识到智能写作的强大能力,曾被人类认为机器无法替代的艺术创作阵营也出现了人工智能的身影。日本的智能写手不仅完成了小说的写作,其创作还入围了日本文学奖,尽管没有通过终审获得奖项,但这一举动已再次刷新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想象,日本科幻小说作家长谷敏思表示,“能够完整写出小说太令人震惊了。”早在2010年一家名为NarrativeScience的服务公司就推出了一款名为Quill的写作软件,它能将数据转化为有故事情节的叙述文,由于拥有超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在一段时间之后便能从大数据中研究出写作模式及风格。百度公司的百度大脑为李彦宏的新书《智能革命》写序,这是国内第一本由人工智能写序的书籍,在智能学习能力飞跃进步的当下,智能写作的序篇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令人期待。

  2 大数据精准营销模式的转型

  互联网时代的知识获取的高效与便捷使得知识服务的服务属性愈加显著,用户对知识服务的需求也朝着个性化、专业化、定制化的方向提升,与传统出版模式和目的不同的是,知识服务不仅要完成对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也要通过知识管理和需求挖掘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正为知识服务带来了变革和机遇。大数据为知识服务提供了发展条件,而知识服务也将随着大数据的驱动而发生模式转型。

  首先,大数据为知识服务提供了更准确的决策依据和知识信息。大数据技术的专业分析能力,为知识服务在海量资源中获取了更有价值更精准的数据内容。智能大数据技术通过对用户数据的分析,可以清楚地掌握服务对象的行为、偏好取向等,经过分析后得出可供参考的、相对客观的预测结论。进一步的数据挖掘是知识服务价值体现的关键环节,数据之间潜藏的模式、关系和趋势被深度挖掘,能为用户提供更准确、实时的决策依据和知识信息,数据的深度挖掘将进一步提升知识服务的专业性和可靠性,引领知识服务的模式转型。

  其次,在人工智能技术与大数据分析的合力下完成差异化的个性营销。技术促进了数字出版与读者的深度交互,提供了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定制知识服务,在“互联网+”的融合环境下开拓了知识服务的新思维方式。由于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数据量的激增带来了大数据技术的繁荣,作为知识内容和数据资源的提供者,出版方对大数据的有效掌握和应用是知识服务升级的关键。电子书公司Coliloquy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全面分析掌握读者的需求和偏好,其出版的电子书允许读者自己设计人物角色和情节线索,调整故事发展和结局以迎合大众口味需求,增强了读者的互动性也打破传统出版局限,实现个性化定制出版。可以说,运用互联网思维是当下知识服务的重要举措,诸多出版方在用户的互联网行为中挖掘出近期热门的内容题材和热门作家,在大数据技术的市场预判下准确洞悉读者的潜在需求和趋势。实现通过大数据进行目标准确的按需出版,为知识服务的营销拓展了新的思维方式。

  3 知识服务应用模式的智能转型

  随着数字时代用户阅读渠道的增多和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读者在基础阅读需求之外,对知识服务提出了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阅读体验需求,因此深挖内容资源,提供多形态知识服务产品,以智能技术催生知识服务内容多元化呈现,是顺应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探索知识服务新路径的重要策略。当下智能语音、机器学习、自然语言识别等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在知识服务各环节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较于纸质出版固定形式的知识供给,智能语音形式更为灵活,用户的一切需求都将通过智能语音的识别来开展,这项技术已经在知识服务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国内智能语音的领先团队科大讯飞,发出了“用人工智能为世界赋能”的声音。其讯飞听见会议系统、晓译翻译机实时将语音转换成文字,更好地促进了各国、各民族间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在外语学习的服务需求中也发挥重要优势,实现了用户不同文字语音相互转化的愿望。2012年中国智能语音产业规模达8.6亿元,带动相关产业产值100亿元,预计2017年将达101.4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增长1000亿元。知识服务领域中,智能语音技术的应用可谓前景无限,智能语音技术的出色表现也成为了知识服务智能化的重要开端。

  机器深度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了知识服务的智能提升。众所周知的谷歌大脑在经過一周的视频学习后就能像人类一样辨认出猫的形象,而这仅仅是一个开端。通过大量数据和算法的自我训练,智能机器在自我学习中以惊人的速度提升学习能力,并高效而出色的完成指定任务,这一项技能的实现在知识服务的专业领域中带来了更高的效率和更有益的价值。设计专业网站的人工智能助手The Grid、帮助用户审核法律用语的人工智能公司Legal Robot、与人工智能企业Kira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德勤都走在了知识服务智能化的前端,智能化所引领的不仅仅是知识服务的创新之路,更驱动了知识服务模式的革新,进一步提升了知识服务的效率和价值。

  4 智能化交互服务模式的创新构建

  智能化将是下一代媒体最显著的属性,智能知识服务将秉承以用户为核心的互联网思维,呈现更加充分的跨界融合和更加深入的交互服务。融合与交互将成为智能知识服务的重要特性,推进知识服务更具智慧,进而汇聚价值。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应用正改变着现有的媒体生态,在新环境下的知识服务也将体现其更富创新更具智慧的一面。

  基于智能化的融合应是各媒介间的融合、是与互联网的融合、是媒介与产品之间的融合,更是思维的融合,融合将是多维度的融合。在知识共享经济的大环境中,全媒体知识服务体系的建立将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机制,进而从初期的平台型融合进步到完善的生态型融合。全球商务和专业智能信息提供商“汤森路透”打造的专业化金融决策服务平台、全球最大的医学科技出版商“爱思唯尔”推出的Clinical Key医学诊疗平台等,打破媒介间的壁垒,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运作,为传统金融、医疗等行业赋予了互联网属性。多角度多视野的融合,成功打造了创新型智能化知识服务模式。

  交互是智能互联服务带来的重要体验。我国海尔智能冰箱与青岛出版社的合作是智能知识服务时代下为用户提供深度交互的典型代表。在用户打开物联网冰箱时,现有的食材能做什么菜肴已经推送到眼前,根据大数据分析通过物联网、智能媒体进一步完成智能服务,实现食材订购、视频菜谱推送、营养分析等潜在需求。知识服务已不是局限于出版物上的形态,智能交互式知识服务所完成的知识传播和决策服务完全打破传统模式,为用户带来优质交互服务体验,引领了全新的智慧生活方式。

  智能化将成为知识服务的核心,并助力知识服务新生态的构建。以服务作为核心竞争力,打破传统的思维桎梏,在融合发展中走出一条创新的智慧转型之路,知识服务在智能时代中将开启未来生活的新篇章。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