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教育社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立足打造精品,期刊影响和实力不断增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双增长。《学生天地》系列刊物以及《甘肃教育》杂志先后荣获众多荣誉称号,已成为陇上期刊品牌,发行量和影响力居西北地区同类刊物前列。
对于办刊者来说,要通过办刊来“育人”。甘肃教育社社长、总编辑马光荣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育人”是教育的根本属性,教育刊物的本质属性也是育人,决定了其来自教育、服务教育的方位和坐标,就是解决“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问题。教育刊物,特别是学生刊物的创办和发展,离不开这个方位和坐标。“育人”既是教育刊物的目标,也是其自身的根基所在。
办刊理念奠定发展基础
成立于1988年的甘肃教育出版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经费紧张、运转困难、难以为继的情况。为了生存,就得找出路,1997年7月《学生天地》杂志成功创办,不仅填补了甘肃省综合性学生刊物的空白,也改变了甘肃教育社举步维艰的困境。
据马光荣介绍,《学生天地》经过近21年的发展,已成为甘肃、西北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学生刊物之一。回首过往的办刊历程,《学生天地》之所以取得今天这样的办刊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十分明确地把“办刊育人”的理念贯穿于刊物创办发展的全过程,把为教育服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服务作为践行“办刊育人”理念的重要体现。
“要办一本刊物,必须明确为谁办、为什么办和怎么办。”马光荣说,《学生天地》在创办之时,就把“办刊育人”作为办刊的理念、目标和追求,确定了“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办刊宗旨,从而为刊物的创办和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介绍,为了实现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全覆盖,甘肃教育社分别于2001年、2003年策划创办了《学生天地》(初中版)、《学生天地》(小学低年级版)。20多年来,《学生天地》系列刊物伴随数百万中小学生度过了他们人生最美好的阶段,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刊成功带动整体提升
在《学生天地》杂志创办以前,甘肃教育社只有一本1980年创办的《甘肃教育》杂志,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甘肃教育社的发展可谓是捉襟见肘。据马光荣介绍,《学生天地》系列刊物的成功创办和快速发展,使甘肃教育社的整体实力得到了很大提升,也带动了《甘肃教育》杂志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几年里,《甘肃教育》杂志由原来的月刊改为半月刊,页码在10年间由48页逐步增加到128页,使《甘肃教育》每月出版的杂志容量比原来扩充了6倍。
2004年,在甘肃教育社原有报型内部资料《甘肃教育报》的基础上,成功策划和申报创办《未来导报》,从而结束了甘肃省没有公开出版的教育类报纸的历史,使甘肃教育专业媒体形成了报刊齐全、覆盖全面的新格局,也为全省教育宣传工作的全方位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马光荣告诉记者,甘肃教育社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报刊阵容,实现了教师、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的全覆盖,在全省教育宣传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主阵地作用。甘肃教育社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发展,得益于《学生天地》的成功创办,归结起来就是坚守“办刊育人”的理念。
以人为本打造精品期刊
一本刊物自身的价值,取决于其所承载的责任和使命,对于期刊自身而言常常面临着如何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在马光荣看来,做教育类期刊,特别是学生刊物首先必须保证社会效益,在这个前提下实现期刊的“双效”增长才是正确之举。刊物就像学校和老师的结合体,编辑就像幕后的老师,没有学校和老师,也就不可能“教书育人”。同样,没有高质量刊物的存在,也就无法实现“办刊育人”的目标。为打造精品期刊,甘肃教育社20多年来,始终把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教育报刊专业队伍作为重中之重。
“要办好一本刊物,就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办刊队伍。此前,为了适应教育报刊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甘肃教育社打破原有用人体制机制带来的限制和弊端,首次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选拔优秀报刊业务人员。10多年来,已有近60名选聘人员成为主体和骨干力量。”马光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