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传统出版社网站和互联网招聘网站上新媒体出版机构的招聘信息进行搜索分析对比,对二类机构招聘广告中的任职资格要求等进行词频分析,比较两者在最低学历、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个人品质等方面要求的差异性,分析传统出版人才转型为媒体数字化出版人才的可能性。研究发现二者的能力需求存在重大差异,但能够融合变通,即传统媒体人才转型为新媒体数字化出版人才完全可能。
【关键词】出版人才;胜任素质;盈利性;能力差异性;能力转型
在移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环境下,传统出版业深化数字化发展改革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道路。我国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升级在2013年已经正式启动,不仅是在核心业务和盈利模式上的转型,也表现在出版人才结构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应对数字传媒时代的到来,是国内500余家出版社数万名出版人才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转型升级中的传统出版业与新媒体行业在人才需求标准方面存在差异,转型背景下研究传统出版业与新媒体在人才胜任素质的差异性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丰富国内出版人才需求领域的研究,另一方面可以准确洞悉出版业对人才素质要求,为众多转型期中的传统出版社招聘人才提供现实参考。
1 文献回顾
1.1 出版人才研究
出版工作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出版人才是复合型、智慧型和研究型人才。学界中关于人才有很多代表性定义,但是对出版人才的定义却众说纷纭。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强调了出版人才的盈利性特征,提出了出版人才的定义:具有编辑出版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基于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图书、报纸、期刊以及互联网等出版单位进行创造性劳动并有出版物进行以盈利为目的商业化运作的知识型人员。
美国学者理查德·佛罗里达提出了创意阶层理论的“3T模型”,提出创意产业的发展建立在人才(Talent)、科技(Technology)和社会包容(Tolerance)3个维度之上。新闻出版产业是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人才对出版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闻出版产业本质上是人才的产业,产业价值产生的关键在于出版人才的智力劳动。人才要素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出版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阻碍出版企业尤其是传统出版业发展的瓶颈。
1.2 出版人才现状研究
出版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智力型创意出版人才。编辑人才仍是需求的主体,随着数字出版方式不断融合进传统媒体,计算机相关的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在信息时代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既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和完整的基础知识以及较强的政治敏锐性,也要有适应数字化出版的工作技能,加强与读者互动并更好地把握市场信息、需要出版人才具有国际化素质、成为精通编辑出版和数字出版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此外也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出版业对出版人才的具体素质要求。然而已有的研究尚未对传统出版行业和新媒体对出版人才的需求标准进行对比分析。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取
招聘信息能直观地反映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同时兼具及时性和易得性,研究样本来自上海89家传统出版社和数百家新媒体机构在2017年10月12日至12月1日期间发布在出版社官方网站和互联网招聘网站上的招聘信息。数据均来自出版单位官方网站或互联网招聘网站,为一手资料。经过人工筛选处理数据,最终得到公开发布的466条招聘信息,为比较研究,笔者分别在传统出版社和新媒体机构中各随机任意抽取了30条(每家1条)招聘信息进行对比分析。
2.2 词频统计
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面,尝试了许多途径,由于传统出版社和新媒体出版机构的性质不同,没有办法进行直接的类比;同时受限于样本总体数量,无法合理地对招聘信息进行赋值,相关性分析的可行性不高。最终出于可靠性和真实性的考虑,决定选择进行词频分析。本研究将招聘信息看作语言材料,招聘条件中的关键词看成语言材料中的词,通过词频分析来判断传统出版社和新媒体出版机构招聘要求的变化趋势。
2.3 关键词修正
招聘信息具有差异性,每条招聘信息都存在着无实意词语,需要通过人工剔除掉招聘信息中没有研究意义的关键词,例如“以上”“均可”“其他”等词语。同时统一修正表述为同一意思的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将“会使用ppt”和“能熟练使用word、excel等”的关键词统一修正成“办公软件水平”。
经过修正后,招聘信息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归纳为以下几点:最低学历(不限、大专、本科、硕博)、外语水平(英语水平、小语种水平)、计算机水平(办公软件水平、设计软件水平)、个人品质(沟通能力、责任心、团队意识、吃苦抗压能力)以及工作经验要求。
3 传统出版社与新媒体出版机构的招聘要求差异性分析
本文对传统出版社和新媒体出版机构的招聘需求进行对比,将招聘信息中出现的关键词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的频次分布表见表1。
表1 传统出版社和新媒体出版机构招聘要求频次分析表
最低学历 | 工作经验 | 技能 | 个人品质 | |||||||||||||
外语水平 | 计算机水平 | |||||||||||||||
大专 | 本科 | 硕博 | 不限 | 总计 | 英语水平 | 其他语种 | 总计 | 办公软件 | 设计软件 | 总计 | 团队意识 | 责任心 | 沟通能力 | 吃苦抗压 | ||
传统 | 1 | 12 | 17 | 0 | 19 | 12 | 8 | 4 | 6 | 4 | 2 | 14 | 6 | 6 | 10 | 2 |
新媒体 | 7 | 19 | 3 | 1 | 8 | 26 | 22 | 4 | 14 | 9 | 5 | 3 | 1 | 1 | 0 | 1 |
如表1所示,传统出版社和新媒体出版机构在最低学历、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工作经验和个人品质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
3.1 传统出版社对最低学历的要求更高
出版行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不论是传统出版社还是新媒体出版机构都对最低学历提出了要求。如表1所示,传统出版社对最低学历的要求显著高于新媒体出版机构。在传统出版社招聘信息中,有56.67%的传统出版社要求最低学历为硕博,有40%的出版社要求最低学历为本科。换言之,有96.67%的传统出版社要求最低学历为本科水平,说明传统出版社对出版人才的学历十分看重。而新媒体出版机构就相对放宽了对最低学历的要求,有23.33%的新媒体出版机构要求最低学历为大专,有63.33%的新媒体出版机构要求最低学历为本科,仅有10%的新媒体出版机构要求最低学历为硕博。由此可见,传统出版社对最低学历的要求明显高于新媒体出版机构。
3.2 传统出版社对个人品质的要求更高
出版机构对不仅对出版人才的学历、技能等“硬实力”提出了要求,而且团队意识、责任心、沟通能力和吃苦抗压能力等体现个人品质的关键词也高频出现。如表1所示,80%的传统出版社对个人品质方面提出要求,而只有10%的新媒体出版机构提到了个人品质的要求。其中,传统出版社对沟通能力的要求最高,出版编辑作为要与多方打交道的人才,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必要条件;其次是责任心和团队意识,传统出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每个人要各司其职并相互配合,对团队意识的要求更高。
3.3 新媒体出版机构对技能的要求更高
技能是指出版人才完成编辑出版工作的基本能力,是招聘过程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将技能划分外语水平(英语水平、小语种水平)和计算机水平(办公软件水平、设计软件水平)。新媒体出版机构对出版人才技能的要求明显高于传统出版社。如表1所示,在外语水平方面,有73.33%的新媒体出版机构对英语水平提出了不同水平的要求,而仅有26.67%的传统出版社对英语水平有要求;在“计算机水平”这一指标的对比中,虽然新媒体机构对办公软件和设计软件的要求明显多于传统出版社,但是与传统出版社的要求差距不大。经过调查发现,大多数新媒体出版机构中设有专门负责数字出版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开发、维护和运营数字出版。因此新媒体出版机构中,专业技术人才和编辑人才是相互独立的关系,对编辑出版人才没有强制性的高水平技术能力。总的来说,新媒体出版机构在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的技能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传统出版人才转型可能性分析
4.1 传统出版社人才转型存在可能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发现传统出版社和新媒体出版机构的招聘需求存在明显差异,这不禁引起我们的思考:传统出版人才转型成为符合数字化出版需求的新媒体出版人才是否具有可能性?
为了分析转型可能性,选择常用于对多项指标进行全面分析的雷达图,其具有完整、清晰和直观的优点。在雷达图的设计和指标选取中,选取了“本科”“硕博”“个人品质”“外语水平”“工作经验”“专业背景”和“计算机水平”这7个具有差异性和可比性的指标进行预测分析,剔除了占比极小的“最低学历不限”和“最低学历大专”两项指标。具体分析结果见图1。

图1 传统出版人才转型新媒体人才可能性的雷达分析图
如图1所示,在最低学历、个人品质和工作经验方面,传统出版社的要求高于新媒体出版机构,由此表明传统出版人才在这3个方面的素质相对较高于新媒体出版人才,说明传统出版人才的转型具有优势;而在外语水平尤其是英文水平的要求上,新媒体出版机构的要求要远远高于传统出版社,由此表明新媒体出版人的外语水平素质相对较高于传统出版人才。在数字媒体时代,掌握熟练的外语至关重要,不仅有利于了解数字出版技术,而且对发掘潜在客户和创新出版内容等方面存在巨大的益处。
以上分析向我们传递着一个积极的信息:传统出版人才的转型不仅具备可行性而且存在巨大优势。传统出版人才未来提高自身外语水平和计算机软件使用能力,其转型的可能性是巨大的。
4.2 传统出版社人才转型路径
在传统出版业逐步转型的背景下,多数出版单位的数字出版转型已经起步,但是传统出版人才还没有实现完全转型。虽然新媒体与传统出版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差异很大,但是传统出版人才具有一定的转型方向,这种方向空间就是转型的可能性。基于上文的雷达图,从多角度分析传统出版人才转型的可能性。
4.2.1 能力的可转移性
传统出版人才其自身的能力和优势具有可转移性。在传统出版社中,编辑主要担任写稿、审稿、校对和修改等工作,长期的锻炼使其具备扎实的文字编辑能力和强烈的版权意识,这些都可以转移成为新媒体人才的基本素质。传统出版人才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其语言理解能力和文字编辑能力成为转型中的优势。传统出版人才能对文章迅速作出深刻准确的理解,并对内容和格式迅速编辑使之符合出版要求,适应了新媒体快速、高效的出版特点,快速迎合了新媒体对出版人才的要求。
出版行业以出版物作为盈利产品,版权保护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出版人才具有强烈的版权意识,而新媒体出版中各类无偿利用媒体资源的原创内容走向市场,传统出版人才的版权意识有利于改变新媒体版权意识淡薄的不合理现状,加强新媒体的版权保护。
4.2.2 能力的可提升性
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出版业对出版人才的语言能力要求更高,一个是对外语水平的要求,另外一个是对新媒体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在本文的统计样本中,有87%的新媒体对外语水平尤其是英文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传统出版业有专门的翻译人员,但是新媒体出版的即时性要求出版人才迅速准确地阅读、翻译、摘录外文出版物的内容。因新媒体的信息量大,读者对出版内容具有快速选择性,所以轻松愉快的文字和创新性的标题等新媒体语言更加吸引读者。
在传统出版业转型的过程中,编辑手中的“笔”和“纸”也相应发生改变。出版物介质的改变对出版人才使用新媒体工具的能力提出了要求。传统出版人才应当尽快从传统内容生产方式过渡到利用数字化业务平台生产新媒体出版内容的方式。传统出版社对人才的软件能力要求大部分集中在基础办公软件的使用上,有专门的文字编辑和美术编辑,他们互相合作且分工明确,这样虽然能保证质量,但是出版发行的速度会受到影响。而新媒体即时性的特点对发行速度的要求很高,这就需要出版人才不仅掌握文字编辑能力,还需要具备相应的设计排版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的出版特点。传统出版人才扎实的文字编辑能力是其优势,而新媒体会要求更高的软件使用能力,这一点是传统出版人才在转型过程中需要着重提升的。
4.2.3 新媒体工作模式的可普及性
新媒体带来企业人才管理的虚拟化,人们的工作方式的时间、地域和空间限制得以摆脱,新媒体的合作办公成为发展趋势。从事新媒体工作的编辑等出版人才是最容易在家办公的群体,因为对这部分群体来说创意是最重要的,摆脱时间、地点和行业的限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刺激其潜力。另外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求个性发展和自由工作,他们对不同特点的工作方式就有了新的选择。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更为自由的工作方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5 结论
传统出版人才与新媒体人才的胜任力素质差异并非不可逾越,出版人才的自我开发以及组织开发可以实现其转型。
(1)传统出版人才利用优势积极转型,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传统出版人才自身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编辑出版经验是转型中的优势,其准确地阅读理解能力和快速编辑能力能适应新媒体速度快和效率高的出版特点。同时,从出版人才自身发展而言,积极主动地变换到新媒体的工作岗位上,可以获得新的职业发展机遇。
(2)传统出版人才顺应需求提升能力,适应新媒体发展特点。基于上文中对新媒体招聘需求的分析,表明新媒体对出版人才计算机水平的要求仅仅限于对电脑办公软件的操作和应用,并非对数字化出版技术提出要求,而这一点完全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等方式提升技能。换言之,新媒体对人才的需求不仅限于从年轻人中选择,完全可以从在个人品质和学历方面更具有优势的传统媒体人中选择。
在这场无法逆转的数字化革命中无人得以幸免,除非顺应时代趋势并改变自我。随着数字化浪潮的汹涌来袭,未来传统出版机构面临萎缩甚至消亡,相应的传统出版人才可以利用自身的编辑出版优势并相应地提高自身能力和技能,完全有可能快速适应新媒体的出版岗位,获得新的出路,这也是本文希望实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