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2013手机媒体发展回顾

2014-11-27 来源:人民网 匡文波
 
  2013年,我国手机媒体已进入高速增长阶段,表现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增速惊人;手机媒体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产业融合和竞争格局变革;手机媒体产业的发展、创新、演进仍然存在巨大的空间。但是,手机媒体领域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面临严峻挑战。
 
  2013年12月,工信部公布的2013年11月通信业主要指标数据显示,我国的移动电话用户已经达到了12.23297亿,达到了历史新高。2013年,全世界手机上网用户数量达20亿,超过使用电脑上网的用户数量,同时智能手机和其他能上网的手机数量达18.2亿部。
 
  全球共70亿人口,其中已有64亿手机用户,拥有手机的人数是所有报纸读者的两倍多,手机用户也远远超过网民数。与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杂志、点击率最高的网站,以及客流量最大的车站、地铁等场所的户外媒体相比,手机媒体拥有数量更庞大、类型更广泛的受众群。
 
  手机技术的发展
 
  手机技术演进的规律是:外观越来越轻小、功能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便宜。目前,手机已经不是“移动电话”,而是具有通讯功能的迷你型电脑。而且,手机CPU进入“多核”时代。2013年,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个人计算机的3倍,终端厂商从产能优势向品牌优势扩展,多屏互动、可穿戴设备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处理器性能越发强大。从最初的主频528MHz的单核心处理器到四核处理器,在手机上只用了两年不到的时间,这个速度完全可以用“不可思议”来形容。2013年,拥有四核处理器的智能手机已经开始流行;展望2014年,八核处理器将逐步成为主流。
 
  手机技术日益人性化。2013年,智能手机的屏幕开始变得越来越大,5英寸似乎只能说是屏幕尺寸的“及格线”。随着三星GALAXY Note3系列的推出,大屏幕手机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这让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的界限变得越发模糊。分辨率也进入到了1080P级别的时代,相比笔记本仍停留在1366*768的分辨率的情况下,在2013年末,1080P分辨率已经成为了手机主流机型标配。2013年,iPhone 5S及HTC One max上都搭载了指纹识别功能。2014年,指纹识别技术的应用范围将变得更广。但是,安全性依然是指纹识别技术中最为关键的因素。
 
  2013年,三星获得了虹膜扫描专利。三星GALAXY Note3采用USB3.0数据接口。随着手机屏幕分辨率及媒体文件容量的提升,USB3.0对于传输速度的提升是非常有实用意义的。2014年,搭载USB3.0接口的移动设备将会越来越多。
 
  逐步取代卡片式数码相机。自从诺基亚推出4100万像素的手机以来,各大厂商对手机摄像头的热情被重新激发。抛开诺基亚Lumia1020这样的4100万像素的特例,进入2013年之后的旗舰机型大部分都采用了1300万像素的摄像头,而堆栈式CMOS的出现也让手机摄像头的传感器尺寸更大。目前看来三星正在研发2000万像素的摄像头,如果进度快的话,相信2014年的旗舰机型都会步入2000万像素的行列。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与性能的不断提升,智能手机对于部分电子产品的替代作用更加明显,其中,对于卡片式数码相机与游戏机等产品的冲击力尤为明显。
 
  中国4G发牌。第四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指的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4G。4G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它的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目前的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13年12月4日颁发了4G牌照。TD-LTE牌照发放,4G将成为2014年中国手机市场增长的新动力。4G将带动下一轮智能手机技术竞赛,64位CPU、2K/4K高清屏幕、13MP高清摄像头,将逐步从高端配置走向主流市场。
 
2014年4G终端销售将超1亿部。中国移动的TD终端销售目标是1.9~2.2亿部(裸机销售占比超过50%),其中计划销售超过1亿部的TD-LTE终端。中国移动宣布将建成全球最大的4G网络,目前正在加快推进网络部署,2014年年底基站总数将超过50万。2013年底前,中国移动可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6个城市提供4G服务;2014年年中预计100个城市具备4G商用条件;至2014年年底,超过340个城市的客户可享受到中国移动的4G服务。
 
  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全球4G用户数达1.26亿。预计至2016年,全球4G用户将超过10亿。据爱立信最新发布的《移动市场报告》预测:到2019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4G LTE市场,4G LTE用户数将达到7亿以上。
 
  手机市场的格局
 
  智能手机成为手机市场绝对的主流。智能手机(Smart Phone)是指具有操作系统的手机。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手机市场绝对的主流,主要用来打电话的功能手机(Feature Phone)已经边缘化。
 
  2013年,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方面,国产品牌的手机紧随三星、苹果之后,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2013年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品牌占有率方面,三星、苹果、联想、华为、酷派、中兴市场份额分别列第1至6名。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排名,三星、苹果、LG、联想、中兴分别列第1至5名。
 
  2013年 12月17日消息,市场研究公司捷孚凯(GfK中国)发布研究报告称,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零售量将达3.5亿部,同比增长84%,占整体手机市场份额达87%,占全球份额的35%左右。
 
  低端智能手机继续拉动市场增量,中高端市场成为国内品牌参与国际化竞争的主竞技场。智能手机加速向低线市场渗透,四线及以下城市市场零售量同比增长114%。2013年,受TD-SCDMA千元智能机驱动,1000元以下价位的智能手机零售量达1.7亿部,市场份额近50%,同比增长163%。
 
  2013年是中国智能手机迈向大屏化的元年,5英寸及以上屏幕智能手机份额不断增长,形成智能手机市场新的增长点。截至2013年10月,5英寸及以上屏幕智能手机份额达到22.4%。
 
  据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3.3亿台,销售额将达到800亿美元;预计到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有望突破4.6亿台,销售额将达约1200亿美元。
 
  手机操作系统的市场大局已定。整个2013年手机操作系统市场显得波澜不惊,笔者认为,手机操作系统的市场格局大局已定。
 
  据IDC统计,2013年第一季度三大移动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分别是Android 68.8%、iOS 18.8%、Windows Phone 2.5%。而到了第三季度这一数据分别是Android 81.3%、iOS 13.4%、Windows Phone 4.1%。
 
  尽管在数字上有所变化,但是整个市场的比重基本已经确定下来了,即Android牢牢占据最主导的地位,苹果的iOS份额不大但占据重要地位,微软的Windows Phone虽然份额翻番但仍没能摆脱小众境地。黑莓(BlackBerry)急剧下降,而塞班(Symbian)则退出了历史舞台。
 
  手机用户的新特征
 
  中国手机用户规模全球最大。工信部网站2013年10月29日发布关于电信服务质量的通告称,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电话用户超过12亿户,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8.2亿户,其中3G上网用户占比超过30%。
 
  据三大运营商发布的运营数据显示,2013年11月,三大运营商3G用户新增855.1万户,累计用户数突破4亿。
 
  所有数据中,移动用户继续蚕食固话用户是大势所趋,这个趋势也符合全球固话用户向移动用户转移的整体趋势。
 
  2013年11月,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12.23297亿。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2G用户群体庞大,超过3G用户数的2倍。截至2013年11月,我国3G用户近4亿户,约1.5亿2G用户被转换成3G用户。不过,由于2G用户规模过大,2G还不会被3G和4G“一口吃掉”。
 
  全球最大的手机网民群体。2013年7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在新增加的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70.0%,高于使用其他设备上网的网民比例;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较2012年底增加43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3G的普及、无线网络的发展和手机应用的创新促成了我国手机网民数量的快速提升。
 
  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为终端的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是近两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最为显著的特点。
 
  手机应用渗透到整个社会
 
  手机搜索重新活跃。2006年,手机搜索曾经十分活跃,但是,随后几年的发展不尽人意。原因在于当时是功能手机占主导,操作不够人性化;2G网络不仅网速慢,而且手机上网资费昂贵;移动互联网上的信息十分有限等。但是,随着智能手机与3G网络的普及,2013年手机搜索重新活跃。
 
  速途研究院的数据表明,由于手机的方便快捷,可以让人们随时随地查询信息,所以遇到一些不清楚的事物,人们可以快速地通过手机搜索来了解。尤其是遇到新名词、新事物时,比例达到了67.3%;无电脑或者电脑无法连接网络的情况下,人们要查询信息时,无疑想到的就是使用手机搜索,这一比例也超过了半数,达到了57%;再者是了解时事53%,下载歌曲软件47%,外出旅游时、寻找周边的人各自占到35%、32%,其他的还有查价格、打发时间等。
 
  手机的跨界应用发展迅速。2013年,手机媒体应用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手机的跨界应用发展迅速。以手机银行为例,速途研究院的调查显示,中国手机银行用户以18~35岁青年男性为主,学历集中在高中和本科;36~50岁的中年用户群体占9.87%,有逐步扩大的趋势;而50岁以上的老年用户仅占0.34%。单从性别分布来看,手机银行的主要用户群体是男性,占86.81%。
 
  手机购物打破了时间和地域限制,利用碎片化时间,使得网络购物和网上支付能够随时随地发生,这成为其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原因。
 
  2014年,手机将首次超过PC端设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成为最常用的电子支付媒介。PC端支付方式将失去主导地位。
 
  微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2011年1月21日,第一个微信版本发布,同年4月,以英文名WeChat正式进入国际市场。2012年3月底,微信用户突破1亿大关,2013年1月15日,腾讯微信宣布已达到3亿用户,仅仅两年的时间,微信成为了最热门的话题和应用。
 
  我们通过微信的用户调查,了解到有93%的用户使用过微信,只有7%的用户没有使用过微信。微信的到来,带来了免费的语音通话和免费的图片发送,这种方便快捷又免费的方式准确地切中了用户的需求点,这也是微信推出后用户量迅速突破3亿的一个重要原因。截至2013年10月,腾讯微信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6亿;其中,海外用户超过1亿,国内用户超过4亿。
 
  目前,微信已经成功进入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及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微信已经覆盖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16种外语版本,是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移动通讯应用。但是,微信的海外市场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和中东,欧美市场的份额有限,进入欧美市场是其面临的最大挑战。其中,美国市场最难进。
 
  腾讯在2013年的“双11”电商促销活动中,由微信和易迅合作推出的“微信卖场”成交量超过了8万单,这个数字占到了活动期间易迅所有订单的 13%。
 
  手机新闻从彩信报模式彻底转型为手机新闻客户端。2013年,中国互联网领域手机新闻客户端上演“群雄逐鹿”的局面,以网易、腾讯、搜狐等为代表的门户网站竞相打造并优化各自的新闻客户端产品。然而,同质化竞争、用户黏性不足、“赔钱赚吆喝”的处境却是大家共同的尴尬。
 
  目前大多数手机新闻客户端用户同时拥有1~2个新闻客户端软件,12%的用户拥有3~4个,少数用户拥有5个及以上新闻客户端。打开各家的新闻客户端,每天推送的新闻大多类似。即使一些差异化的订阅或者直播互动,或者选取的事件可能有所差异,但形式和吸引用户的方式都是大同小异。
 
  新闻客户端是一种比较容易产生同质化的产品,用户改变使用习惯或者更换品牌的成本非常低,如果没有足够吸引眼球的产品或独特的品牌黏性,那么用户很可能将你的产品替换。
 
  手机新闻客户端一度呈现“病毒式传播”。艾媒咨询发布数据显示,2013上半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用户规模已达到2.85亿,手机新闻客户端在中国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已经达到56.3%,预计到2014下半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用户规模将超过4亿。
 
  展望2014年,新闻客户端的发展方向是:打破同质化瓶颈,提供与众不同的内容;移动广告仍是目前新闻客户端相对最有效的变现模式;营销模式创新,比如推出积分商城,用户通过阅读新闻、写跟帖、分享新闻等方式积累的积分,可用于在积分商城内兑换礼品,等等。
 
  手机安全问题日益尖锐。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手机隐私安全的重要性,但是相关防护措施并不完善,很多人安装APP是被迫授权。
 
  目前,手机信息安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伪基站泛滥,安卓“签名”漏洞存隐患,手机木马瞄准短信验证码,二维码成手机木马入侵通道,热门电视节目遭利用,山寨手机预装木马暗中吸费,“挂马”漏洞来势汹汹,热门应用成木马首选“寄主”,GSM漏洞可致短信被黑客监听和苹果漏洞频现,等等。
 
  手机媒体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最大的优势是携带和使用方便;同时,手机媒体作为新媒体的延伸,具有新媒体互动性强、信息获取快、传播快、更新快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得手机媒体能够渗透到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层面,深刻影响人类的传播活动。
 
  展望2014年,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是:4G形成气候、八核手机逐步流行、微信等手机应用进一步扩展、六屏手机成为时尚,手机新闻客户端的竞争将更为激烈,经过优胜劣汰之后,有可能形成逐步垄断的格局。
 
  本文为匡文波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媒体在‘茉莉花革命’中的作用机理研究”(项目批准号11BXW037)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