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发挥期刊独特优势 推动期刊事业创新发展

2014-11-27 来源:人民网 尹汉宁
 
  期刊作为历史悠久、深受读者喜爱的纸质媒体,在构建新的媒体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全球化、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面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新任务,期刊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创新发展。
 
  深刻认识期刊在全媒体格局中的独特地位
 
  与其他媒体相比,期刊具有独特属性,在全媒体格局中具有独特地位,在新的传播体系中具有独特优势。其一,期刊是有信息温度的媒体。期刊定期刊发,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对某一个新闻事件或某一个专业领域的某一个选题进行深入分析,用更集中、更丰富、更全面的形式进行展现,它提供的信息不是冷冰冰、硬梆梆、简单化的,而是有内容、有内涵、有温度的,这与当下流行的快餐化信息消费资源有很大区别。其二,期刊是有知识浓度的媒体。专业性和专业精神是期刊的一大特点,某一时间段、某一领域的科学发明或者理论创新,大部分都是通过专业期刊来发布、介绍和传播的。可以说,对于特定学科体系和知识领域,专业期刊是最具权威性的媒体。其三,期刊是有思想深度的媒体。期刊注重对社会事件进行深度挖掘,注重透过现象探求本质,注重从刊物定位出发形成独特视角、提炼独到见解,用深刻的思想赢得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忠实受众。
 
  我们以几种著名期刊为例,《财富》杂志每年评选世界财富500强、《时代》周刊每年评选年度人物、《经济学人》杂志每年年初的投资环境分析和人居环境分析、《国家地理》杂志所生产的衍生产品等,都体现了期刊的独特属性,在国际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始终坚守期刊的内容价值优势
 
  通过对期刊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期刊的优势在于独特的内容,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内容生产。不可否认,在市场压力下,期刊与其他媒体之间、不同期刊之间的竞争都日趋激烈,期刊要赢得受众、赢得市场,必须改革创新。但期刊的创新发展必须以内容价值为前提,只有以权威优质的内容为核心,牢记媒体的责任和担当,坚守自身的立场和情怀,致力于反映社会进步、弘扬时代精神、引领社会风尚,期刊才能提高公信力和影响力,才能积极影响社会和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如果在市场压力下“腿子发软”,被动迎合不良的市场需求,丧失对内容质量的坚守和追求,期刊就会失去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就会在全媒体的裹挟中“泯然于众”。
 
  因此,期刊发展必须不为功利所惑,不为快餐化的信息所消费,拒绝低俗,坚守严肃。同时,要尊重期刊原创者的著作权,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机制,对期刊原创信息的转载、利用提供充分的保护和补偿,这有利于内容的健康,有利于坚守严肃性,有利于期刊本身的有序发展。
 
  在把握新机遇中推进期刊事业创新发展
 
  当前,我国期刊业发展平稳,与其他纸质媒体相比更具潜在的商业优势。未来,在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期刊业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必须积极适应形势变化,努力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一是要在国际交流中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都要相互借重。由于中国发展的活力和潜力巨大,别的国家可以分享中国的创新、创造,分享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中,期刊“走出去”,实现信息的国际交流、国际传播,能够为国际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在服务过程当中,期刊自身也能够得到发展。
 
  二是要在媒体融合中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在全媒体时代,纸质媒体仍然具有信息源优势、公信力优势、权威性优势,同时,也遭遇到传播方式变革的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运用新的信息技术、新的传播方式,是期刊需要直接面对并积极做出反应的现实问题。例如,《国家地理》杂志很早就开始运用电视媒体进行传播。我国也有30%的期刊创办了网站,开始运用数字化传播方式呈现期刊内容。应该说,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期刊在运用现代传播方式和传播技术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是要在延长生产链条、延伸文化产品中寻求新的发展机会。期刊具有延伸文化产品的内容基础,一些具有国际影响的知名期刊都形成了自己的衍生文化产品系列。在2014年中国期刊交易博览会上,参会期刊有12000种,而相关文化产品达40余万种。以湖北的《知音》杂志为例,其本身是面向年轻女性的期刊,但它开发了面向青少年群体的《知音漫客》杂志,而《知音漫客》又和动漫产业紧密联系,这样就延长了期刊的产业链条,推动了以期刊为基础的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
 
  湖北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高度重视期刊业发展,近年来涌现了一批在全国具有代表性的期刊品牌。例如,《知音》是面向女性读者的同类杂志中发行量最大的期刊之一,《特别关注》是面向成熟男士的同类杂志中发行量最大的期刊之一,《知音漫客》是面向青少年群体的同类杂志中发行量最大的期刊之一,《今古奇观》是面向中老年读者的同类杂志中发行量最大的期刊之一。湖北将充分利用承办2014年中国期刊交易博览会的机会,认真向国际和国内的优秀期刊、优秀出版单位学习,进一步推动期刊事业的发展。(作者系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本文由作者根据其在2014年中国期刊媒体国际创新发展论坛上的演讲整理而成,标题为编者所加。)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