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论新时期期刊编辑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2018-03-23 来源:编辑学报
  【关键词】科技期刊编辑  职业素养  创新  国际影响力
 
  【作 者】王海蓉 张冰 张楚民 《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510275,广州
 
  【摘 要】科技期刊是国家科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编辑是科技期刊出版工作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科技期刊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分析我国科技期刊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性、传播的及时与互动性以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是促进科技期刊发展的途径。认为以人为本、培养编辑的职业新素养是新时期提升期刊质量的关键。
 
  21世纪是信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首先,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网状链式传播改变了通过书本传递知识的传统途径,为期刊的管理等提供了新的模式,这要求我们借助网络不断强化业务能力。其次,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知识的更新一日千里。“知识大爆炸”为科技期刊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也对编辑解读、透视科技动态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术创新能力不强、没有扎实的专业背景和较高应变能力的编辑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期刊发展的需求。虽然近年来期刊编辑在自身素质、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修养提升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按照我国在2050年建成创新型科技强国、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的设想,在新形势下仍需要多措并举,培养并提高期刊编辑的职业素养,以推动科技期刊的繁荣与发展。
 
  1、新时期编辑的职业素养
 
  期刊编辑的职业能力是多种要素的综合,主要包含以下3个方面:基本的职业技能、专业职业技能(专业素养)和关键职业技能(综合素养)。为了满足科技和社会进步对期刊质量与影响力的新要求,编辑应进一步提升专业和综合素养:1)增强创新能力;2)通过信息主导,推动学术成果得以更广泛的传播;3)培养国际视野,以提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1.1、编研结合,提升创新能力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作为先进观念和前沿技术载体的科技期刊。发达国家的科技期刊在结构上除了少量顶级的综合性期刊外,大多是边界清晰的专业或专题期刊。与之相对应,我国的科技期刊则具有如下特点。1)以综合类居多,专题或栏目同质化严重。而专业读者对科技期刊的选择有明确的倾向性和偏好,因此,大部分综合科技期刊急需形成鲜明的学科、专题和栏目特色叫,以聚焦读者的关注。2)以高校学报为代表的科技期刊布局呈现出分散而非聚合的样态,没有形成合理的期刊体系。3)编辑更多地专注于文章的编校,不太注重期刊的选题策划,影响其内容质量向“专、高、精、尖”的方向发展。以上问题和矛盾的不断积累,导致我国的科技期刊资源分散,“小散弱”现象突出。如何适应学科细分,面向优势学科、前沿领域和新型交叉领域,主动调整内容定位,使期刊的内容始终保持创新性,将是今后期刊编辑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为此,编辑应注重自身科研能力培养,积极跟踪了解专业领域的研究动态,主动融人创新知识的再创造。目前,大部分期刊编辑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具备独立的科研能力。只要编辑始终保持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和善于发现问题的敏锐性,注重编研结合,系统、全面地提升编辑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就能更好地发挥编辑以及期刊在科技传播方面的重要作用。
 
  1.2、注重信息主导,增强可发现性和传播性
 
  世界各国都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期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英国Taylor&Francis集团非常强调互联网时代新的学术服务工具对提高论文可发现性和传播性的积极作用。其中国团队已经开始利用基于地理位置的文献检索工具JournalMap,以及在线开放图片数据分享平台Fig Share等第三方工具推动期刊发展。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计算机学会的负责人埃文·马修·巴特菲尔德曾介绍过旗下期刊的数字化转型过程。2008年至今,计算机学会旗下的22种学术期刊已经全面数字化,并还在不断调整电子杂志的推广策略、创新数字化的阅读模式。依靠新媒体化的转型,在纸质印刷品不断衰退的大环境中,IEEE实现了期刊订阅的持续增长。微信、微博、云等数字化平台提供了一个个可以同时参与和互动的载体。
 
  身处信息社会,编辑应善于应用新媒体终端,升级采编结构;检索各类科技发布平台的尖端科技信息,提高策划能力;通过全媒体运作,吸引读者、作者的参与,建立社会化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因此,对信息流的参与性和主导意识,挖掘、过滤和再加工能力,以及新媒体工具的运用技能等都是期刊编辑应具备的职业新素养。
 
  信息技术对科技期刊的影响不只是改变了纸本时代的纵向传播模式,实现了横向的共时态传播,还促进了巨量科技信息的聚合。为避免巨量信息聚合而导致的无序状态,科技期刊必须是学科或问题边界清晰、组合灵活、体系有序的个性化期刊;因此,信息主导是编辑通过信息技术寻找最新的开创性研究,让受众和编辑部能形成较好的互动,并将最有参考价值的科学技术成果及时推送至个人终端的过程。同时,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编辑应明确自己的主体身份,依靠问题意识、学科倾向和专业尺度策划组稿,把握局势,避免偏离主题。在科学发现和传播过程中,编辑的主导能力尤为重要,不仅涉及专业知识问题,更是心理和应变等综合素质的体现。
 
  1.3、注重开放思维,扩大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全球化浪潮正在席卷全世界,学术界也不会例外。2009年,中国的SCI论文已经突飞猛进到11.2万篇,并连续6年位居世界第二。虽然我国已经是学术成果大国,但大量有影响力的论文却发表在国外期刊上。我国的科技期刊缺少国际影响力和学术话语权是大量优质稿件流失的根源所在。
 
  在科技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2013年11月中国科协联合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部门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旨在促进优秀科研成果的对外传播与交流,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因此,我们应从约稿、荐稿、审稿以及编委工作等各个环节的国际化人手,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作为期刊出版的参与者和组织者的编辑应视野开阔,具备良好的英文写作和阅读能力,能提出独特、专业的观点,保证稿件能顺利地“走出去”和“请进来”,才能顺畅地与国际接轨,提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2、多措并举,提高期刊编辑的职业素养
 
  为了深人探讨提升编辑职业素养的措施,笔者对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结构进行了问卷调查。
 
  2.1、专业素养和文化结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事物也不断地涌现困,科技期刊编辑应当以广阔的视野扫描文化全景,不断汲取科学创造的新成果,与同行业的专家形成有意义的对话和交流。也就是说,新时期编辑应该依靠专业和文化等方面的职业素养立足,在选题方向和评价取舍上树立一定的权威性,保证出版物的质量;因此,笔者对编辑人员的编龄、接受继续教育状况等进行了随机的抽样调查。受访对象为广东省内高校学报的在职编辑,结果见表1。
 
  表1  科技期刊编辑人员情况调查统计

问题 A B C
1.您的编龄多长? 10年以下20% 10-20年40% 20年以上40%
2.你的学历是本科、硕士、博士? 本科10% 硕士15% 博士75%
3.你有参加过新媒体相关知识的培训吗? 没有参加95% 参加中 参加过5%
4.您会使用新媒体工具制作多媒体的文件吗? 不会95% 学习中 会5%
5.您曾经通过网络进行选题、组稿和审稿吗? 没有80% 在国内通过网络进行过15% 在国外通过网络进行过5%
6.您曾经出国交流、培训、学习过吗? 没有100% 短期交流、学习 2年以上的交流、学习、培训
7.您在自己负责的专业领域发表过论文吗? 没有 发表过,但不是近3年80% 近3年发表过20%
8.您在编辑领域发表过论文吗? 没有 发表过,但不是近3年80% 近3年发表过20%
9.您主持过专业领域的科研项目吗? 没有95% 有,但不在近3年5% 近3年主持过
10.您主持过编辑、出版、社会科学领域的科研项目吗? 没有20% 有,但不在近3年60% 近3年主持过20%
11.您的英语水平程度如何? 四级87% 六级10% 雅思、托福或其他3%
 
  2.2、提高编辑职业素养的措施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结构不容乐观,必须多措并举,培养创新能力强、有国际化视野和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编辑。
 
  1)完善资源配置,鼓励学术创新。编辑不仅应该是出版领域的内行,而且应该是专业领域的专家。国内外优秀的科技期刊都拥有具有博士学位的专家型编辑,比如《Science》的编辑多参加过科研项目,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全面地把握栏目的方向,有利于提升期刊在相关专业领域的影响力。培养和提高期刊编辑的创新能力,应完善资源配置,鼓励编辑学术创新。
 
  第一,应从国际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建设的层面,加大科技期刊人群的支持,鼓励编辑通过跟踪重点课题、主办交流会的形式,与科技能力较强的专业院系、研究所等建立畅通的信息交换渠道,密切关注各专业学科的研究热点,支持优秀科技期刊做大做强。
 
  第二,建议修订有关规定,适当放宽任职条件,激励编辑投人继续教育,强化专业资质条件。
 
  第三,大学和科研院所承担着大量的科研课题,是科研发展和创新生长最快的领域。应允许青年编辑在科研院校兼职或科技人员在学术期刊兼职,以达到培养高质量办刊人才的目的。
 
  2)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目前,科技期刊及其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比如:期刊和编辑人员地位边缘化;学术期刊领域核心人才被认可程度较低,缺乏专家型、复合型人才以及新媒体人才;国家对编辑人员的继续教育内容陈旧、重复,不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期刊编辑职业新素养的养成。因此:一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建立符合学术期刊编辑职业特点的考核评价和职业晋升体制,强化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二要加大继续教育供给,提高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专业化水平,加大新媒体业务的培训力度,支持开展国际交流和赴外进修交流[2],最大限度地保障编辑权益,满足编辑人员发展的需要;三要在“中国出版政府奖”“数字出版千人培养计划”等现有的各种奖励中,增加科技期刊人员的比重,使他们增强职业荣誉感,激发他们锐意进取的职业精神,培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爱岗敬业的编辑群体。
 
  3)立足本土,开阔视野。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是下列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第一,期刊的历史。如AJP系列有100多年的历史,影响力不能小觑。第二,影响因子。《Nature》杂志享有至高无上的学术地位,这是大家的共识。能获得神话般地位,其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较高的影响因子。第三,编辑团队、主编单位和文章作者。一般来说,如果主编单位是拥有大量会员的国际性协会,其旗下杂志的影响力都不差。又如,Plos系列杂志,因其主编为美国科学院院士,虽然创刊时间很短,但在一流学者的推动下,期刊名气节节上升。以上说明,客观分析期刊的历史、策划出有价值的选题,组织最优秀的作者推出高质量、有特色的文稿,才能扩大期刊的全球传播范围。期刊的历史、主编单位和主要作者来源都决定了中国的科技期刊扩大国际影响力必须立足本土、以人为本,发挥编辑人员的创造能力。目前来说,开展提升国际影响力的试点工作,支持试点单位编辑人员跨系统整合学术团体资源;鼓励编辑人员立足本土、跨国界自由组织稿件;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学术交流、英语沙龙活动,培育编辑的国际视野及工作能力,都有利于编辑职业新素养的养成。
 
  3、结束语
 
  科技期刊是国家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时代的变化和科学技术发展进程的加快要求编辑人员能够与时俱进地适应社会需求。编辑职业素养的滞后会极大地影响期刊质量、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提高。只有不断充实专业和综合素质,编辑人员队伍才能满足科技期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战略要求;因此,编辑人员职业素养的深化与提高是一个值得继续探讨的课题。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