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省属综合性农业技术期刊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8-03-16 来源: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作 者】刘新永,林玲娜,杨小萍 福建省农业科学: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3
 
  【摘 要】调查统计国内 13 种省属综合性农业技术期刊基本情况、刊发文章以及信息化建设情况,并对期刊学术质量进行评价。发现不同期刊发展水平差异巨大,期刊的信息化水平总体较低,期刊的质量评价体系尚待完善。农业技术类期刊需要结合当地实际设置特色栏目,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期刊传播,抓住农业转型契机开拓稿源,提高期刊竞争力。
 
  【关键词】农业技术期刊;现状;期刊信息化;评价;发展对策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水平不仅关乎中国粮食安全,也关系到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而农业科技的进步及其成果的传播,对农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农业科研成果的载体农业科技期刊,特别是技术类期刊是连接科研与农业生产的桥梁,应在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幅员辽阔,农业类型多样,导致中国的农业科技期刊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各地省级农业科学院或者农业协会均主办有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其中的农业综合性技术期刊主要报道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新信息等,读者对象为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管理人员、推广人员、院校师生、农业产业化企业员工、农村种养大户、农民技术员、知识农民。这些期刊大多在当地或者附近省份发行,作者也主要来自相近区域,发表的文章体现当地农业特色。但普遍存在期刊定位不够清晰、设置栏目雷同、办刊机制不灵活、规模偏小等问题,在面临互联网化和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下,发行量不断萎缩,优质稿源流失。分析这类期刊的发展状况,总结先进期刊的办刊经验,为更好地促进期刊发展提供参考。
 
  1、省属综合性农业技术期刊现状
 
  对各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农业科技期刊进行逐一筛选,共有 13 种期刊属于综合性农业技术期刊,对其2016 年期刊的基本现状(表 1)、信息化建设(表 2)以及刊发文章(表 3)进行统计分析。
 
  表 1、省属综合性农业技术期刊基本情况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刊期 创刊时间 年版面/个 年刊文数/篇 期刊价格/元 广告版面/个 影响因子
安徽农学通报 安徽省农学会 半月刊 1995年 3228 952 15 0.275
福建农业科技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学会 月刊 1970午 968 341 6 4 0.254
甘肃农业科技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学会 月刊 1963午 1128 398 7 0.768
宁夏农林科技 宁夏农林科学院 月刊 1958午 710 298 10 0.270
农技服务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月刊 1984午 2608 2133 20 0.190
青海农林科技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农学会、林学会 季刊 1971午 418 127 5 0.183
上海农业科技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学会 双月刊 1971午 970 575 6.5 0.200
四川农业科技 四川省农业厅、农业科学院 月刊 1971午 864 312 8 6 0.096
天津农林科技 天津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双月刊 1948午 276 122 3.5 0.168
现代农村科技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半月刊 1972午 1920 1410 6 8 0.116
现代农业科技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半月刊 1972午 7300 4550 16 1 0.355
农村科技 新疆农业科学院、新疆维台尔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办公室、新疆农业人学、自治区科协 月刊 1985午 912 552 8 0.116
云南农业科技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双月刊 1972午 384 145 2.5 0.163
 
  表 2、省属综合性农业技术期刊信息化建设情况

期刊名称 投稿方式 独立网站 网站更新 全文下载 采编系统 微信平台 更新频率
安徽农学通报 Email+网站
福建农业科技 Email+网站 日次每月更新 1月1次
甘肃农业科技 Email 二级网页 很少
宁夏农林科技 Email 二级网页
农技服务 Email 二级网页
青海农林科技 Email 二级网页
上海农业科技 Email+网站 日次每2月更新1次 可预览不能下载
四川农业科技 Email 二级网页
天津农林科技 Email 二级网页
现代农村科技 Email 二级网页
现代农业科技 Email+网站 只有新闻动态更新 1月1次
农村科技 Email 二级网页
云南农业科技 Email 二级网页
 
  表 3、省属综合性农业技术期刊刊发文章情况

期刊名称 版面/个 刊文数 /篇 基金论文率 /% 外地稿源比例/% 影响 因子 时滞 /期 参考文献 作者职称级别/%
初级 中级 高级
安徽农学通报 135 40 34.0 50.0 0.275 3.0 3.0 22.0 52.0 22.0 
福建农业科技 80 28 29.8 4.2 0.254 0.8 4.4 20.5 53.5 14.9 
甘肃农业科技 100 33 28.1 13.9 0.768 3.5 7.9 23.0 43.8 24.2 
宁夏农林科技 62 25 45.8 12.5 0.270 2.0 4.0 16.7 50.0 29.2 
农技服务 217 178   71.5 0.190   0.5      
青海农林科技 105 32 12.5 12.5 0.183   5.6 18.8 43.8 18.8 
上海农业科技 162 96 13.6 59.6 0.200 2.7 1.8      
四川农业科技 72 26 14.3 3.6 0.096 1.7 2.1      
天津农林科技 46 20 0.2 12.1 0.168 1.6 3.8 39.7 27.6 6.9 
现代农村科技 80 59 0.2 41.0 0.116   0.4      
现代农业科技 304 190 19.7 80.0 0.355 2.0 4.5      
农村科技 76 46 0.0 0.0 0.116 2.0 4.0 25.0 38.9 16.7 
云南农业科技 64 24 10.0 0.0 0.163 2.5 3.0        
注:有些项目缺失是由于该期刊并未列出。
 
  1.1、基本现状
 
  1.1.1、主办单位
 
  这 13 种期刊大多成立于上 20 世纪 70 年代,由各地省级农业科学院或者农业主管部门依靠农业科研或者农技推广的优势主办。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期刊经营管理及运行机制方面面临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以《福建农业科技》的主办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为例,其主办有 7 种公开发行刊物,但分属 5 个不同的研究所,期刊编辑大多由科研人员兼职,规模小、效益差,编辑部的经营管理没有自主权,如若能进行合并整合为期刊社,由专职编辑负责经验管理,更容易做大做强、形成品牌。
 
  1.1.2、刊期
 
  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因此农业科技期刊刊发的文章需适应种植季节,具有时效性,才能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13种期刊中有 9 种期刊的刊期为月刊或者半月刊,时效性较好,能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只有《青海农林科技》的刊期(季刊)较长,时效性较差。科技期刊刊期的长短主要受限于来稿量的多少,比如《天津农林科技》 《云南农业科技》每期版面较少,可能是由于来稿不足导致无法扩展刊期。但《青海农林科技》和《上海农业科技》的版面相对较充足,完全可以拓展为双月刊和月刊,以提升期刊的时效性,同时满足作者快速刊出的期望。
 
  1.1.3、期刊栏目设置
 
  农业综合性科技期刊发表的文章涵盖农业科研与生产的方方面面,涉及的专业较广。栏目基本都是按学科、作物或者文体分类,导致栏目设置多且重叠,期刊之间体现不出各自的特色。13种期刊中有 8 种期刊的栏目超过 10 个, 《安徽农业通报》、 《农技服务》、 《现代农业科技》超过 20 个。栏目太多、太细造成栏目交叉重叠,会出现同一篇文章可归在多个栏目的情况,也不能突出地区农业生产特色和科研优势。考虑到这个问题, 《福建农业科技》于 2014 年对栏目重新改版,设置为试验研究、实用技术、论坛与综述等 3 个栏目,这种设置还是体现不出来福建省以食用菌、茶叶、小类的蔬菜和水果为主的特色农业。
 
  1.1.4、刊文量及外地稿源
 
  从统计数据来看,不同期刊间的刊文量差距巨大,多的年刊文量达 7000 多个版面,少的不到 400 个版面;且年刊文量较多的期刊外地稿源比例较高,刊文量超过 2000 篇的《现代农业科技》、 《安徽农学通报》《农技服务》外地稿源比例分别为 80.0%、 71.5%、50.0%,作者分布在全国各地; 《上海农业科技》的外地稿源也比较高,接近 60%,主要来自于江苏和浙江地区。说明农业技术类期刊的稿源已打破地域限制,有竞争力的期刊逐渐由地方走向全国,这对于落后的期刊是不利的,会造成稿源的流失,也许不久的将来会出现因为稿源不足而停办的期刊。
 
  1.1.5、出刊时滞
 
  文章从接收到刊出之间的时间称为发表时滞,主要取决于编辑部稿源多少和作者修改文章耽搁的时间,而很少会出现因为修改延迟发表的情况。由于期刊的刊期不同,如果直接用月来表示不够合理,因此笔者将时滞转化为相应期刊的刊期(如时滞是 2 个月,对于双月刊则是 1 期,月刊为 2 期,半月刊为 4 期)。如果期刊来稿过多,退稿率不高,则会出现稿件刊发积压,时滞拉长。但如果时滞少于 2 期,可能会影响到期刊的组版。从这方面分析《福建农业科技》、 《天津农林科技》、 《四川农业科技》的稿源不足,需要在稿源方面多下功夫。
 
  省属综合性农业技术期刊基本情况参见表 1。
 
  1.2、期刊收入
 
  不考虑主办单位的补贴或者扶持资金,期刊的收入可分为发行、广告、版面费三部分。调查的 13 种期刊定价高于 10 元的只有 3 种,期刊版面均在 100 版以上;定价最低的《云南农业科技》只有 2.5 元。定价太低,不能覆盖印刷及发行成本,科技期刊的发行基本不盈利甚至亏本。有研究认为,科技期刊的需求价格弹性小,定价变化对发行量影响不大,主要因为科技期刊的用户为图书馆和科研单位等机构用户。但农业技术类期刊个人用户及组织用户(如各地的农学会)占有的比例较高,他们对期刊价格敏感,价格提高会造成这些用户的流失,导致农业技术类期刊定价过低,再加上期刊面临互联网和数字化的挑战,科技期刊的发行收入是逐渐萎缩的。
 
  农业技术类期刊的读者和作者大多处于农业生产和农业管理第一线,有农业推广及服务的职能,农业生产资料如种子、化肥、农药、农机等生产资料可通过他们的口碑宣传而影响农业生产者选择购买,因此农业技术类期刊广告经营具有可行性。 13种期刊大部分都没有广告经营,只有 4 种期刊有广告版面,且广告版面不多。可能与综合性期刊的定位相对于专业期刊不够清晰有关,再加上编辑部人手不足,没有专业的广告营销人员,广告业务拓展比较欠缺。
 
  科技期刊收取一定的版面费以弥补办刊开支的不足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以营利为目的则会偏离科技期刊的办刊宗旨。 《现代农业科技》年版面多达 7000多版、文章 4000 多篇, 《安徽农学通报》 3000多版、近千篇, 《农技服务》 2000多版、 2000多篇,刊文量相当高,版面费收入不菲。编辑对科技期刊不只是格式、文字上的修改,还要对文章内容及结果去伪存真,过高的刊发量会导致编辑精力不济,降低编辑质量。农业技术类期刊的稿件一般不送外审,文章专业性由编辑把控,但编辑由于缺乏生产实践和受知识面的限制,对来自不同地域文章的科学性及实用性评审和修改可能会出现偏差,对文章把关不严最终会降低期刊质量。在统计期刊的过程中,笔者对其中刊发量较大的期刊审读了多篇文章,发现有的文章内容空泛,多处出现语句错误,连基本的排版格式、单位符号也未能统一,编辑质量相当粗糙。
 
  1.3、期刊信息化建设
 
  科技期刊信息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主要包括建立网站、采用稿件采编系统、网站的更新维护、期刊全文的下载及浏览、微信公众号的设立与运营。目前这 13 种期刊的信息化建设处于较低水平,只有 4 家期刊(《安徽农学通报》、 《福建农业科技》、 《现代农业科技》、 《上海农业科技》)建立了独立的网站并采用稿件采编系统,其它 9 种期刊、占比近 70%只,依靠 Email 接收稿件。在网站更新与维护方面,基本只进行每月 1 次的刊出目录更新,只有《福建农业科技》提供全文浏览与下载。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科技期刊建立微信公众号已成为潮流, 《福建农业科技》、 《甘肃农业科技》、 《现代农业科技》已建立微信公众号,为关注的读者提供即时在线查稿及通知服务(表 2)。进一步分析微信公众号运营情况,基本只有 1 月 1 次的出刊推送通知,其它方面的发布信息很少,对读者缺乏吸引力。 《福建农业科技》本打算对版面费和稿费实现微信支付,以方便作者,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投稿人关注微信公众号,但由于编辑部没有独立账号,再加上单位财务上的限制,只能作罢。目前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能提供作者和读者的增值服务比较有限,需要编辑部运营人员不断探索创新。
 
  1.4、期刊质量专业性评价
 
  统计 13 种农业技术类期刊的参考文献,平均每篇文章以三四篇居多,参考文献最多的《甘肃农业科技》不到 8 篇。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导致农业技术类文章的实用性也有地域性限制。比如同样种植水稻,南方、东北三省和新疆的水稻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发生就差异很大,这导致不同地方的文章不能相互引用。另一方面,农业技术类文章重在实用性,一个新品种引入本地,适合当地的土壤与气候条件,且具有较高的收益,那么适应于本地的配套栽培技术文章就极具推广价值,即使该品种其它地方的栽培技术文章已有发表。统计这 13 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大都位于 0.1——0.3 之间,最高的《甘肃农业科技》为0.768,这与其参考文献相对较多是一致的。因此用影响因子和引用量来评价技术类期刊有失偏颇。但目前适合于农业技术类期刊的评价指标及体系尚不完善,以前通过审读方式评选的国家级科技期刊奖以及地方的科技期刊奖已停止多年,近些年农业技术类期刊的质量已无权威的评定结果,导致行业处于良莠不齐的阶段,给作者投稿及职称评审带来诸多困扰。
 
  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发现,一般属于基金论文的文章质量较高,职称级别以及所在单位级别较高的文章的质量也较高。进一步分析这些指标,凡是立项的基金项目,都需要通过专家评审,来源于项目的文章质量也有保证;而高职称与较高级别的单位则与高学历和较高的科研水平密切相关,有利于产出高水平的文章。因此,可尝试利用作者及文章所具有的一些指标来对期刊进行评价。 《宁夏农林科技》 《安徽农学通报》 《福建农业科技》 《甘肃农业科技》的基金论文比例较高,接近或者超过 1/3; 《宁夏农林科技》、《甘肃农业科技》、 《福建农业科技》、 《安徽农业科技》的中高级职称比例超过 2/3。这与基金论文比例的高低具有相同趋势,说明这几种期刊刊发的文章质量水平较高。
 
  从年版面数、刊文数和刊期可以一定程度反映稿源充足与否,也可以间接体现期刊学术的质量高低,因为稿源不足导致选择的余地小,退稿率过低,刊发的文章质量难以保证。因此, 《天津农林科技》、 《云南农业科技》、 《青海农林科技》的稿源相对不足,需要在争取稿源上多做工作(表 3)。
 
  2 、发展建议
 
  2.1、根据本地农业特点设置特色栏目
 
  在统计期刊过程中,笔者发现农业技术类期刊有向学术类期刊发展的倾向,比如《内蒙古农业科技》已更名为《北方农业学报》, 《西藏农业科技》定位为农业学术类刊物, 《安徽农学通报》 《甘肃农业科技》发表的技术类文章比例偏低, 《甘肃农业科技》技术类文章占比不到 1/3。分析其原因,这些期刊的主办单位省级农业科学院没有主办其它学术刊物,技术类期刊升级为学术性刊物有一定的稿源保证。对于已经有学术类期刊的主办单位,如《福建农业科技》的主办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办有《福建农业学报》, 《上海农业科技》的主办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主办有《上海农业学报》, 《现代农业科技》的主办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有《安徽农业科学》,不宜向学术性刊物发展,以免出现定位冲突、出现争夺稿源的情况。
 
  综合性农业技术类期刊应该立足本地和周边优势农业资源开展征稿,设立反映地区农业特色的栏目。如依据新疆的现代灌溉农业和机械化农业比较发达的现状,可设立灌溉农业和农业机械化栏目;江浙一带的设施农业和有机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可以开设设施农业和“三品”农业。以特色栏目突出期刊特色,打造差异化竞争的期刊品牌。
 
  2.2、重视期刊信息化建设,促进技术类期刊传播
 
  调查的 13 种期刊信息化水平大部分处于较低水平,而且发展不错的期刊更加重视信息化建设。期刊信息化需要编辑部投入一定的物力和人力资源,而成效不一定即刻显现,但从期刊的长远发展来说,信息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期刊信息化打破了期刊的地域限制,可实现与读者作者良好互动,提升服务水平,且可通过对多年累积资源的期刊数字资源和作者、读者数据库挖掘,进行广告经营,提升期刊经济效益。
 
  期刊信息化是科技期刊传播的主要途径。随着纸质期刊发行逐渐萎缩,期刊的传播与发行向数字化方向转变。以前期刊电子版传播主要依靠国内的三大电子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对于科研机构及大专院校能够依靠单位容易获得期刊资源,但对于广大基层的农技推广人员及管理人员等个人用户不能免费获得,限制了农业技术类期刊的传播,对科技知识的转化也是不利的。因此农业技术类期刊的编辑要有促进期刊传播的担当,利用建立的期刊网站提供全文下载,与各地的农业信息网合作,根据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提供数字资源供农技人员浏览、下载。 《福建农业科技》除了加入国内三大电子期刊数据库外,还与多家数字化期刊数据库(龙源、超星)有合作,建立期刊网站提供全文下载,同时为本地的福建农业信息网、福建科技特派员网、福建农村科技信息网,以及福建 8个地级市的农业信息网提供期刊数字资源。期刊数字资源传播对期刊也是一种宣传,可以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认可期刊,提升期刊美誉度,从而获得更多稿源和广告征订。
 
  2.3、利用农业方式转变开拓新稿源
 
  科技期刊竞争力的核心体现在对稿源特别是优质稿源的获取上,统计的 13 种技术类期刊有不少缺乏稿源,而且综合性期刊相对于专业期刊对优质稿源的竞争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开拓稿源,争取优质稿源,一直是期刊的重中之重。农业技术类期刊的作者主要来源于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农业科研单位。由于评职称的需要,对发表文章有迫切需求,投稿的积极性高。而农业类公司、农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及合作社的管理及技术人员,他们生产实践经验丰富,也具有一定的科技知识,是农业科技的引进及推广的先行者。但由于不需要评定技术职称,对发表文章不感兴趣,导致许多前沿新技术不能快速的推广传播。随着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农业技术期刊应该重视挖掘这些“潜在金矿”。如果编辑部经济条件允许,可以高质量的文章免收版面费,同时提高稿酬,甚至可以利用网站或者微信公众平台免费刊登其生产的特色农产品或者该生产主体的广告,通过替其宣传来激励他们写文章。当然更重要的是需要政策引导,未来农民需持证上岗,将新型农业主体的从业人员的职称评定纳入正规渠道,提高他们写文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农业科技知识的积累与传播。
 
  2.4、建立综合性农业技术期刊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科技期刊评价体系对于规范期刊发展,促进期刊优胜劣汰,乃至生产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科技期刊的评价偏重学术性方面,学术类期刊除了对专业学术方面有要求,其传播过程中对生产的巨大推动作用也是要在评价中考虑的。对农业技术类期刊的评价要从文章的学术质量、实用性、期刊的传播及经济效益等方面综合进行。学术性及实用性目前阶段主要靠专家审读进行定性评价,同时可考虑刊期、刊文量、基金论文比例、获奖情况,以及作者职称及单位级别等因素,分别赋予一定的权重进行定量评价;期刊的传播则从网站更新及维护、浏览量及全文下载量,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及维护,与各农业网站和数据库的合作情况来评价。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通过全面统计每篇文章的浏览量、下载,甚至实现读者对文章的评价打分,利用这些指标对期刊进行评价更加客观有代表性。经济效益主要从发行收入(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和广告收入来衡量,不宜考虑版面费收入。
 
  3 、结语
 
  通过对 13 种省级农业综合性技术类期刊的统计分析,发现在刊文量、刊期方面,不同期刊间差异较大,有的期刊出现稿源问题。在互联网发展趋势下,对稿源的竞争已打破地域界限,可能出现强者更强的局面。稿源充足的期刊应控制版面的扩张,提升对稿件质量的要求,打造精品期刊。对于稿源不足的编辑部必须改变观念,不能继续坐等稿件,需要编辑根据地区农业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征稿,而且要向周边区域拓展稿源。
 
  13 种期刊的信息化水平大多处于较落后水平,亟待提高。通过期刊信息化建设,提高对技术类期刊的传播效应,同时也可以对期刊数字资源进行挖掘利用。目前农业技术类期刊的评价指标和体系还不完善,建议在农业科学院系统开展农业技术类期刊的评审活动,通过专家审读,并结合一些指标进行评价,促进该类期刊健康持续发展。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