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我国微信研究现状综述 ——基于中国知网的文献分析

2014-11-25 来源:今传媒 倪秋利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知网进行“微信”关键词搜索得到的378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当前学界对于微信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微信的传播特点及其对人和社会的影响以及作为即时通讯工具的应用研究,主要是微信营销。此外,微信研究的方法比较单一,各级项目基金支持较少,研究角度窄。

关键词】:微信;微信营销;微信研究;综述

根据腾讯2014年度的Q1财报,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帐户数达到3.96亿,比上一季度增长11%,比去年同期增长87%[1]。从2011年1月发布至今,经过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发展,微信已成为互联网应用,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应用中一个强有力的增长点,2013年 “微信对传媒格局的影响成为新话题”[2]。

在中国知网中以“微信”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搜到相关文献378篇(删掉重复文章),其中2013年公开出版发行的文献达到269篇,而在2012年仅为17篇,2014年上半年公开出版文献92篇。

一、微信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通过对现有的378篇文献进行研究内容分析统计之后得出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微信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有两类:一是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微信的传播特点及其对人和社会的影响。二是基于即时通讯工具应用的研究, 如微信在教育、广播电视、医学、图书馆等行业的应用,当然也包括微信营销。

(一)基于传播学视角的微信传播特点研究

一方面,有研究者认为微信作为一种传播平台,可以更方便快捷地整合图片、文字、音频、视频[3],相对于微博而言,微信传播“是对等的双向互动性的模式,是一对一的交流”[4],“用户之间是对话[5]”关系,具有显著的人际传播的特征,同时其传播范围也多集中于个人熟悉的亲朋好友之间。由此可见,微信的传播模式具有私密传播、双向对等、强人际互动三个特征。因此,有学者认为微信是基于网络的虚拟社区,将微信传播定位为人际传播。

另一方面,也有学者针对微信担当自媒体第三方平台的现状持并不乐观的态度。他们觉得当前的微信公众账号仅仅是一个个孤岛,传播难度比较大、渠道相对单一,可供分析的相关数据溃乏,若用“自媒体”的眼光审视,微信最多也只能算是一个“半成品”[6],它的社交功能远远大于其传播媒体功能。微信朋友圈呈现出的“强连带与弱连带的有机结合”,更主要的功能在于“社会资本的培育”[7]。微信的作用主要在于社交作用、O2O 市场作用、游戏作用[8]。伴随微信、微博而来的是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微传播,即传播的内容可以是“微内容”,传播的动作则是“微动作”,传播的渠道是“微介质”,传播的对象是“微受众”[9]。

也有学者研究认为:高学历、已婚的流动人口更多的使用微信的强关系功能,低学历、单身的流动人口更多的使用微信的弱关系功能,微信给底层流动人口带来认识陌生人的可能,但并不能实质上扩展底层流动人口的社会网络[10]。

由于微信“监管不力导致欺诈行为频发”,用户可能“执着于虚拟聊天淡化现实交往”,并且“聊天环境的虚拟性弱化社会归属感”[11]此外,“微信的注册不需要实名认证,对方可以填写虚假信息,这就使得微信交友具有不确定性。很多人不怀好意地钻这一漏洞,实行诈骗、盗窃,危害人身安全。[12]”

在传统的“使用与满足”理论研究基础上,有学者提出了接触新媒体的需求、从众心理的驱使、获得参与媒介的权利等微信用户“使用与满足”的新特点[13]。同时,微信能“满足用户情感交流、自我实现、缓解焦虑的需求”[14]。各大网媒的微信新闻推送在议程设置上具有较高的重合度,随机编排遮盖了议程设置的功能[15]。

(二)基于即时通讯工具的应用研究

微信发展到今天,总共经过了40多个版本的升级,形成了一个三维传播矩阵:X轴是文字、图片、语音、视频;Y轴是智能手机客户端、手机通讯录、邮箱、微博;Z轴是摇一摇、漂流瓶、LBS定位、二维码识别[16]。

由表1可知,与微信营销相关的文章占文献总数的相当比例。有学者认为微信可以通过查看附近的人进行营销信息的植入,同时利用开放平台、朋友圈和公众平台进行互动营销,运用漂流瓶进行品牌营销,利用二维码扫描享受O2O 折扣[17]。由此一些企业基于微信平台的这些特点实施了相应的营销策略,总体上呈现以下几点营销特点:基于熟人推荐的口碑传播、基于地理位置服务的地理位置营销、基于公众平台内容定位[18]。与微博营销相比,微博营销起点较低,企业微博的传播面更广,但企业微信更适合进行精准营销,传播形式更多样化,具有高便利性[19]。除了微信营销应用外,还有大量文献论述微信在教育、图书馆、广播电视、医学、博物馆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和交流应用。

(三)基于微信基本功能的影响研究

首先,微信的广播互动功能为广播节目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为广播节目注入新的活力[20]。传统广播电台也纷纷开设微信公众账号,以增进与听众之间的沟通,提升广播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21]。有学者预测,微信将从新闻内容的生产、推送、接收和反馈这四个环节变革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22]。其次,微信成为个人网络社交和传播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它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融为一体,实现了虚拟社交网和熟人社交网的融合[23]。最后,还有学者从“搜索”角度论述了微信搜索对市场尤其是对百度的影响,但这也仅做了描述性论述[24]。

总的来说,截至目前我国的微信研究还没有赶上传播实践,研究尚处于表面化,没能走出微博研究的框架和思路[25]。

二、微信研究的方法比较单一

通过对现有的378篇文献进行研究方法统计之后得出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清楚地看出,到目前为止,我国微信研究的方法基本上都是描述性的文本分析法,定量分析太少,由此得出的结果不免会带有研究者的主观色彩,进而影响研究的客观性。

三、微信研究还没有受到各级机构的足够重视

通过对现有的378篇文献进行是否为基金项目统计之后得到结果:各级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共54篇,其余均为非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其中各级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如表3所示:

由表3我们可以知道,目前我国相关研究机构对于微信的研究尚未给予足够重视,这跟微信刚发展起来不久有关,但也警示我们不能再继续忽视如此“来势汹汹”的新媒体形式。研究机构的重视可以带动相关课题的深入研究。

四、研究展望

基于目前我国的微信研究尚未跟上传播实践,研究表面化的情况,接下来的研究可以从两个方面做研究突破。一是创新研究角度,二是重视定量研究,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倪秋利为河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腾讯财报.2014年Q1腾讯营收184亿元 环比增长8%[EB/OL].http://www.199it.com/archives/225449.html.

[2] 陈力丹,廖金英.2013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个新鲜话题[J].当代传播,2014(1).

[3] 陈鑫.自媒体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以微信平台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13(13).

[4] 匡文波,张笑蓉.微信PK微博:谁更“凶猛”?[J].人民论坛,2013(22).

[5] 单晓彤.微信传播模式探析[J].新闻世界,2013(2).

[6] 朱晓鸣.微信自媒体是个半成品[J].中国传媒科技,2013(19).

[7] 聂磊,傅翠晓,程丹.微信朋友圈:社会网络视角下的虚拟社区[J].新闻记者,2013(5).

[8] 周虹余.腾讯与新浪:微信与微博价值之争[J].新闻世界,2013(10).

[9] 王瑶.微信与微传播[J].传媒观察,2013(2).

[10] 张昕.流动人口的微信使用与社会网络想象[J].今传媒,2013(10).

[11] 殷洪艳.微信用户的“使用与满足”研究[D].郑州大学,2013.

[12] 张纬宇.微信之六“W”——微、味、威、维、危、未[J].新闻世界,2013(11).

[13] 刘静楠.微信用户“使用与满足”研究[D].西北大学,2013.

[14] 殷洪艳.微信用户的“使用与满足”研究[D].郑州大学,2013.

[15] 吴晓东.网媒微信平台新闻推送中的议程设置研究[J].中国出版,2014.

[16] 王勇,阮拥军,徐敬宏.新媒介环境对传统舆论引导模式的挑战及对策[J].学术论坛,2013.

[17] 张艳.传播学视角下即时性营销模式与战略实现——以微信营销为例[J].中国出版,2013.

[18] 韩梅.新媒体:网络营销新渠道——以“微信”为例[J].今传媒,2013(5).

[19] 叶静.社会化媒体语境下企业微博与微信营销研究[D].暨南大学,2013.

[20] 徐波.微信开启广播节目互动新里程[J].新闻传播,2013(4).

[21] 唐征宇.运用微信 提升传统广播竞争力[J].东南传播,2013(8).

[22] 蔡雯,翁之颢.微信公众平台:新闻传播变革的又一个机遇——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账号为例[J].新闻记者,2013(7).

[23] 曹玉月.微信的传播形态探析[J].传媒观察,2013(11).

[24] 董应群.微信进入搜索领域的优势和影响[J].移动通信,2013(15).

[25] 陈力丹,廖金英.2013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个新鲜话题[J].当代传播,2014(1).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