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五方面发力实现出版高质量发展

2018-03-09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吴尚之(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局长)

  深化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提质增效,是当下出版业迫切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从十九大报告到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高质量发展。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变化对新时代的出版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在继续推进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别是在文化方面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体要从五方面开展。

  一是加强内容建设,推出更多精品力作。无论是传统出版还是新兴媒体,内容都是第一位的;没有高质量的内容,就没有高质量的出版,也就没有高质量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推出更多精品力作,推出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读物。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精品出版的体制机制和评价机制,引导出版编辑人员潜心做内容,着力出精品;另一方面,要继续抓好出版质量,严格出版编校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

  二是深入推进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就产业结构而言,要紧紧围绕挺拔出版主业这个核心,把主业做强做优,发挥出版业自身的优势和特长,以出版主业带动和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就产品结构而言,要继续调整,提高产品的效益和质量。近年来出版业出现较好的发展趋势,许多出版单位开始调整出版的品种数量,减少品种,着力提高单品种的效益。2016年我国出版近50万种图书,图书品种增长5.07%,其中初版增长0.76%,重版、重印增长10.28%。这种情况可谓前所未有。由此看到,出版单位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把库存降低,把好书做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就显现出来了。

  三是深化出版体制改革,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这是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突出出版的文化属性。同时,要完善有文化特色的企业制度。出版单位是企业,但要做有文化特色的企业,突出文化的属性和要求。通过改革充分调动出版单位和出版人员,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是加快推动融合发展,着眼知识信息服务。出版的融合发展趋势在加快加深,日益成为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融合发展、数字出版是出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2016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规模继续扩大,总收入超过5700亿元,比2015年增长29.9%。因此,要推动深入融合出发,创新内容生产和知识信息服务。如今,已经有期刊在数字出版方面收入超过传统出版,主要就是靠知识信息服务,利用平台延伸产业链,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此外,还要培养出版新型业态,拓展出版产业链;加强行业平台建设,积极拓展内容传播渠道,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内容传播体系,提升内容产品传播力和影响力。

  五是加强队伍建设,加快培训教育步伐。出版高质量发展必须有高质量、高素质的编辑队伍,这是基本保障。目前出版单位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一方面要通过深化出版单位改革解决留得住人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快队伍的培训教育,提高编辑出版人员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解决后继乏人的问题。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