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出版融合重在编辑人才创新

2018-03-09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晓雪
  出版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在哪里?答案可能有很多,技术、人才、资本、机制,等等。不过,在2018年3月4日举行的“2018年出版融合发展创新研讨会”上,来自出版业的200多位代表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编辑人才本身的创新和提升是出版融合发展的首要因素。该论坛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武汉•国家出版融合数据共享研发基地主办,武汉理工数字传播工程有限公司协办。来自全国100多家出版单位的200多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了论坛,总结和分享2017年出版融合的发展成果,并对2018年的融合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判。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中国出版协会副秘书长邢岩、中国期刊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刘晓玲、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胡伟等出席论坛并致辞。总局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永坚、副主任白立华、总工程师施其明,以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审龚莉、中国青年出版社社长皮钧、中国纺织出版社社长郑伟良等专家、业界代表分享了关于出版融合创新的经验与趋势判断。

  “现代纸书”成效初显

  作为总局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的主任,刘永坚表示,2017年是全国互联网+经济和大数据技术发展的关键之年。新闻出版行业发展整体看好,在进行行业供给侧改革和结构化调整中,仍保持着稳健发展;2017年是(武汉)重点实验室发展的开局之年,是实验室共建单位武汉理工数字传播工程有限公司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致力于新闻出版行业大数据服务和商业模式研发,挖掘纸质书刊核心价值,深耕出版业知识付费,坚持为新闻出版机构、为新闻行业创造价值。”刘永坚表示。

  如何真正实现移动互联网+出版的融合?从2014年起,刘永坚与他的团队一直在探索。刘永坚认为,行业转不了型最根深蒂固的原因是纸质书出版与数字融合始终都是两张皮,名义上是加号,实则是分离的。“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也失败过很多次,最终我们领悟到,行业的创新本质上应该发挥技术的力量,发动编辑的力量,要让行业所有的参与者加入到出版融合的进程中,要让新技术与新思维渗透进每一个环节。因此,从2014年至今,我们一直都致力于编辑创新,通过编辑创新,带动全行业的发展。”

  武汉理工数字传播工程有限公司打造了国内一流的媒体融合云平台——RAYS系统,利用二维码技术将纸质图书与线上深度知识服务链接,顺应读者阅读习惯,深耕纸质书知识付费。并基于RAYS系统打造了“现代纸书”体系,立足于读者,围绕着编辑,将技术工具、意识形态、创新大赛、实际操作、学术研讨、金融扶持、人才培养、线下落地服务等一系列创新性出版融合举措融为一体,并通过产业联盟的形式发挥出最大能量,不断推动出版行业在内容、生产、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截至2018年初,该公司与全国200多家出版社实现战略合作,5.33亿册纸书实现转型,产生超过3亿元的线上额外收益,1.55万名编辑在线参与内容生产。

  出版融合的商业变现话题更能牵动出版单位一把手的神经,据记者观察,大量出版社加入到RAYS系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能够创造收入。关于出版金融的挂牌交易情况,武汉理工数字传播工程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给出了一个详细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由武汉知识产权交易所搭建的“中国出版融合内容交易服务平台”运营不到1年,已完成出版融合产品交易项目1850宗,成功为出版社引入社会资本3952.54万元,涉及图书发行量10263.99万册。在整个出版融合产品的交易运营过程中,出版社负责提供书刊和部分优质资源,武汉理工数字传播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AYS蓝海云平台)及产品运营,受让方提供资金。完成挂牌交易的项目,资金将通过交易所支付给出版单位,覆盖前期投入的成本,锁定未来收益。

  在共同推进编辑创新的过程中,(武汉)重点实验室也做出了大量努力。2017年初,实验室联合中国期刊协会、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首届出版融合技术与编辑创新大赛”,展现了新时代编辑令人惊叹的创新能力。(武汉)重点实验室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出版融合编辑创新培训”,全国3000多名编辑热情参与,积极学习新技术、新思维。

  融合发展离不开编辑创新

  郝振省认为,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核心环节,在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程中,肩负着总结和创新的历史重任,对文化传播的方向和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在面对新用户群体、多层次需求、全方位挑战时期,编辑工作也面临新的考验。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新时代的编辑队伍应运而生,编辑创新发展势在必行。

  郝振省提出,出版融合对编辑队伍和编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出版业的核心内容生产者、加工者、传播者,广大编辑同仁也在谋求自身转型,打造新思维、学习新技术、拥抱新事物,努力冲破传统思维的桎梏,实现向全媒体时代“现代编辑”的转型。要实现编辑创新的伟大突破,还需要在3个方面精耕细作:

  一是培养新型人才。“新传媒人”“新出版人”“新编辑人”都需要“融合能力”。融合媒体时代需要编辑人具备整合传播策划能力。

  二是形成独特品牌。目前编辑创新方面缺少优秀案例,融合出版缺少经典作品,编辑领域缺少典型人物,这几个方面都亟需编辑创新工作树立品牌,借助品牌扩大影响。

  三是放大辐射能力。数字付费阅读、影视IP转化、音频知识服务都是基于出版的新形式,都是通过编辑创新形成的新模式,未来的编辑创新要基于出版,又超越出版。

  今年年初,中国出版协会与(武汉)重点实验室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长期、全面、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中国出版协会副秘书长邢岩在论坛上介绍了双方的合作内容:第一,编辑培训,(武汉)重点实验室将参加协会的编辑培训工作,协会将邀请实验室专家设置课程,参与到协会的常规编辑培训活动当中,将编辑创新的火种持续点燃;第二,重要活动,双方相互邀请对方参与各自重要活动,推进双方深入合作,共同推动出版融合发展,尤其是编辑创新发展;第三,技术服务,中国出版协会将实验室相关技术、服务纳入协会主办的编辑赛事当中。

  中国期刊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刘晓玲表示,出版业是一个依托技术支撑与内容创新的产业。在新兴媒体层出不穷的今天,出版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革,实现融合发展是行业转型的必由之路,加大编辑创新力度是行业创新的必要手段。

  资本助力融合更上台阶

  武汉(重点)实验室在推动出版融合创新上,主要是三大战略,即引导编辑线上做书、线下培训(编辑)、基金扶持。在此次论坛上,施其明重点介绍了实验室2018年的重点业务。第2届“出版融合技术•编辑创新大赛”将邀请300多位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总监和策划总监加入。出版社推选3位参赛编辑,主办方会给编辑配1位互联网公司的策划总监,共同完成策划案。“为每个出版社培养3个高级编辑”是大赛的重要目的。

  2017年实验室推出了“红包做书”活动,编辑只要在1周内完成4个小任务就能获得200元的红包。施其明透露,2018年“红包做书”将升级到“红榜做书”,鼓励编辑做实操性的现代纸书,通过实操的练习,让编辑自身感知到现代纸书应该怎么做,突破做互联网产品难的心理。“此前的编辑培训更多的是关于融合发展的通识培训,而2018年将更注重实操的培训。”施其明说。

  2017年,“武汉”重点实验室还探索重构出版物发行体系,推出出版融合发行计划,打造幼儿园和医院的图书馆配渠道。向出版社采购现代纸书,投送到试点幼儿园,每个幼儿园投送1000——1500本。出版社还可以从纸书的后续阅读服务收益中分成,比如音频、游戏等。

  “去年我走了很多出版社,普遍有一个感受:编辑没有时间提高自己的能力,编辑被品种数、质量考核标准等压力压着。我们希望在RAYS系统里培育大量的优秀的A级的头部产品,它们在发行量能产生巨大的价值,让出版社意识到做好一本现代纸书的意义何在。2017年整个基金对编辑创新的支持是8700多万,2018年会有3亿左右的基金支持。”施其明透露。

  2018年,(武汉)重点实验室将迎来快速发展的一年,去年经总局批准,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具体指导,启动建设国家出版融合数据共享研发基地,今年基地大楼已经开建。这似乎也是一个更高层面的开始,出版业的融合创新在2018年也将开辟一个新的时代。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