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推荐名单于上周正式公布。从2013年开始,每两年一届,“百强报刊”的推荐与评审就格外受到业界的重视和关注。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了解,这次参加评审的报刊数量是历年来报送最多的一次,达到726种。经过评审,《人民日报》等100种报纸、《求是》等100种社科期刊、《细胞研究(英文)》等100种科技期刊入选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推荐名单。
短短几天,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推荐名单就被各大媒体以及业内人士争相转发。而对于本届“百强报刊”如何产生、评审中有哪些考核指标、专家定评时又有哪些考量标准等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司长李军,为业界寻找答案。
报送质量最高却审核更严
从2017年9月开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下发《关于开展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推荐活动的通知》,截至2017年12月5日,总局新闻报刊司共收到32个省级(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报刊管理部门、109个中央报刊主管部门和解放军系统报送参评报刊726种。据李军介绍,这是历年报送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一次。
其中,报纸196种(专业行业及大众服务类92种、综合104种);社科期刊335种(大众服务108种、学术理论131种、党刊及专业行业96种);科技期刊195种(学术118种、专业技术57种、科普20种)。
然而,虽然报送的报刊为历届质量最高,但是对这些报刊的审查却没有走过场。据李军介绍,在资格审查阶段,他们对存在导向问题、涉嫌承包版面、广告违法、材料不齐全等问题的8种报刊取消了推荐资格。同时,他们还委托总局质检中心于2017年10月至11月间对所有参评报刊进行了编校质量检查,对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三认定为编校质量不合格的44种报刊取消了参评资格,这在历届“百强报刊”评审中尚属首次。
经过重重审查后,共有675种报刊进入专家评审环节。其中,报纸184种入围,综合类报纸99种,专业行业及大众服务类85种;社科期刊308种入围,大众服务101种,学术理论118种,党刊及专业行业89种;科技期刊183种入围,其中学术109种,专业技术56种,科普18种。
同时,李军指出,此次“百强报刊”推荐,充分吸收了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和上两届“百强报刊”的评审标准和程序的经验及做法,在评审标准、方法、流程等方面尽量做到科学、客观。
三大原则保障专家评审
“此次评审共邀请了38名来自中宣部、中科院、社科院等部门以及行业协会、业界的专家,为历届‘百强报刊’评审中人数最多、阵容最强的一次。”据李军介绍,为了更加公平、公正,评审还同时实行回避原则和保密制度,参评报刊负责人一律不参与具体的评审推荐工作,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专家签订保密协议。
根据参评报刊品种多样、定位不同的特点,在评审过程中,入围评审的报刊被分成三大类、六小类进行评审。报纸分为综合类(包括党委机关报、晚报、都市报)、专业行业及大众服务类;社科期刊分为学术类、非学术类(包括党刊及行业专业类、大众服务类);科技期刊分为学术类、专业技术类(包括科普类)。
“在评审过程中,我们要求评审专家把握好3个关系,即把握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社会效益优先;把握好全面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把握好老牌报刊和新生力量的关系。”李军介绍,专家在评审时,也较好地执行了这3条原则。比如,在初评后,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根据地区、部门、类别的均衡,做出微调。科技期刊组考虑到英文期刊数量较多的情况,在小组评议时对进入复评的科技期刊做出调整。社科理论组在讨论复评名单时,鼓励创新,对进入复评的名单做出调整,既肯定优秀报刊的延续性和继承性,又鼓励创新和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评审过程中,评审专家对不以经济指标为唯一评价标准达成了高度共识,共同坚持把全面可持续和均衡发展作为客观指标。考虑到面对新媒体迅猛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把握和综合考量报刊媒体在巩固阵地、深化改革、坚守主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诸方面因素,成为考量“百强报刊”的重要指标之一。
综合评估围绕6个具体指标
在最终的评审过程中,此次“百强报刊”推荐将专家评审环节分为初评、复评、大会审议3个阶段。同时,从内容质量、影响力、融合发展、出版经营能力、出版条件、出版规范等6个方面重点着手,对入围报刊由评审专家综合考虑后进行选择。
在评审过程中,每位专家手中还有两份参考数据。即在2016年新闻报刊司对全国中央及省级党报和晚报、都市报共200种进行的综合质量评估结果,以及对全国201种刊发原创作品为主的文学作品类期刊和动漫类期刊进行的影响力和综合质量评估结果。这两份评估结果分别给到报纸组和社科期刊非学术理论组,为各位评审专家提供一定的参考。
对此,李军表示,专家在投票的时候可依据相关数据作为参考,但又要不唯数据,不能仅仅看发行量和广告等。专家也可以参照入围报刊曾获得的省部级荣誉或奖项,例如入选前两届“百强报刊”、入选中国出版政府奖等,也是推荐考虑的因素之一。“来自各行业的评审专家根据各自评审标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优择强,使得评审更加科学、严谨。”李军说道。
“对入选的‘百强报刊’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并给予鼓励;进一步完善相关扶持激励政策及保障机制,在重大项目、资源配置、数字转型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推动‘百强报刊’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这是记者在《关于公布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推荐结果的通知》中看到的内容。对此,李军表示,“百强报刊”的推荐目的之一就是让报刊界学有目标,赶有榜样,改有方向。同时,在报刊管理上,也希望通过“百强报刊”的推荐达到调控有目的,通过鼓励“百强报刊”加强品牌建设,整合出版资源,扩大产业规模,实现集约化经营,增强报刊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