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26日,由中国期刊协会主办的2018期刊政策扶持与产业推动宣讲会在京举行,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发展司司长朱伟峰、进口管理司副司长赵海云、信息中心主任刘成勇,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刘宴兵,中宣部出版局期刊处处长倪弈,总局数字出版司数字出版处处长王强、新闻报刊司报刊处处长卓宏勇,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学东出席会议,并就期刊相关政策分享解析。
政策利好引导融合方向
朱伟峰重点介绍了与期刊相关的具体扶持政策。首先是面向所有期刊的“增值税优惠”。列入《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续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87号)的期刊,执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该优惠分为100%先征后退和50%先征后退两种。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的机关期刊;专为少年儿童出版发行的期刊,指以初中以下少年儿童为主要对象的期刊;专为老年人出版发行的期刊;盲文期刊;以及,《半月谈》《半月谈(内部版)》、新华社的CN11-1363/D等6种刊号的期刊,这6种期刊可享受100%先征后退,其余期刊享受50%先征后退。
“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面向全国英文科技期刊进行择优奖补,第一期累计奖补期刊135种,支持资金2.91亿元;第二期遴选出105种期刊和20种拟创办期刊,支持资金超过1亿元。国家通过支持实行这个奖补计划,扶持一批英文类刊物成为国际性知名期刊。此外,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创办新的学术性英文期刊持鼓励态度,鼓励大家积极申请。
朱伟峰还介绍了几项针对期刊的资金扶持政策,首先是“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这笔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媒体融合,期刊社、出版社的相关项目可申报。其中,总局规划发展司管理部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希望获得支持的项目需要首先进入总局改革发展项目库。朱伟峰透露,2018年改革项目库项目申报已经在2018年1月15日截止,目前已有1800多个项目申报。
除总局外,部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由中宣部新闻局具体负责,主要支持方向是“报刊台网融合”。科技类期刊项目可以向总局申报,新闻类、时政类期刊则要向中宣部新闻局去申报。还有一部分资金在文化部,设有文化公司的期刊社,关于文化创意的相关项目,可以通过文化部申请支持。另外还有一部分资金在商务部,关于“走出去”的相关项目,如展览、商务等可以申报商务部的资金支持。
第二个资金扶持项目是东风工程,由总局财务司负责,资金主要用于支持部分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
第三个资金扶持项目是农家书屋工程,由总局印刷发行司负责。中央财政每年给每个农家书屋补助用于图书期刊采购。对于各家期刊单位来说,尤其是市场化、面向农村的期刊,能够争取进入东风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将对期刊发行非常有利。
第四个扶持方向是“‘原创力’中国原创动漫出版扶持计划”,由总局规划发展司负责。期刊出版单位可以申报期刊连载类漫画项目,根据评选结果进行资金扶持。该“计划”每年向社会征集项目,面向所有期刊出版单位,有法人实体即可申报。入选项目,如下一步还将出版,也会对出版社、期刊社予以额外资金支持。
赵海云主要介绍了新闻出版业的“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工作,并具体分析了《关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实施意见》这一文件。他认为,对于整个出版行业来说,要在几个维度上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讲好改革开放的故事、讲好经济发展的故事等。“讲好中国故事”首先以内容生产作为支撑。《三体》在北美地区目前销售30万册英文版。爆款案例应该促使同业思考何种产品、在国际上能产生何种影响力?背后的逻辑和原因又是什么?他还提到一批近期表现突出的产品,比如麦家作品《解密》入选英国《每日电讯报》百年20部最佳间谍小说。曹文轩的《青铜葵花》连登美国三大图书榜,版权已输出到法、德、英、韩、美、越等14个国家。
赵海云认为,这些成绩与有效配合国家高访活动不无关系,随着全面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大力推动出版向周边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走出去”,建立了丝路书香工程项目库,入库项目150多个。版权贸易量增加,2016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版权贸易总量近5000种,比2014年增加2300种。还涌现出一批创新项目,比如中南出版传媒集团,通过商务部的援外项目在南苏丹以教育为切口把我国出版业渗透到这些新兴国家。凭借这些创新,我国出版业的海外传播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赵海云还强调,内容支撑之外,更应关注平台问题,当前“走出去”平台正越来越多元化。比如中国书架已在埃及、阿联酋主流书店落户3家;易阅通等外文版中国图书信息汇总整合和推送平台建设加快;上海新闻出版发展有限公司与法国拉加代尔集团合作,形成全球3100家书店的销售网络,销售图书40多万册。
赵海云总结说,“立体化走出去”模式正在形成,打破版权贸易、实物出口的传统模式。以内容合作为基础,中外共同策划选题、合作翻译出版,结合资本合作、渠道共建等方式“走出去”,形成产品后国内外同步首发,比如在国家“丝路书香”工程框架下的“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
虽然期刊业形势严峻,但刘成勇提出三点利好给期刊业鼓劲。第一是中国移动支付手段全面领先世界,以前总认为互联网上的内容都是免费的,甚至免费成了一种商业模式,但现在看起来不是,内容也可以收费了,这对期刊行业来说是重大机遇。第二是互联网用户的内容付费习惯逐渐养成。还有90后的群体爱正版,不爱盗版。正是90后支撑起来了互联网内容付费的大军,或者说用户内容付费模式迎来了黄金时代。第三是施普林格、爱思唯尔等西方出版传媒巨头实现数字化转型,为我国期刊业树立了良好榜样。
刘成勇重点介绍了由总局信息中心牵头的国家复合数字出版工程,资金总规模达4.65亿元。国家复合数字出版工程为出版行业研制具有自助知识产权的、世界一流的系列化重大技术装备。复合数字出版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一系列标准规范,针对书报刊有三套系列装备,包括六大技术体系、选题策划与协同采编体系、结构化加工制作体系、全媒体资源管理体系、多渠道发布体系、运营服务与支撑体系、公共技术与基础支撑体系。其核心价值体现在7个方面,一提升生产能力,二降低出版库存,三提高生产效率、四增强服务能力、五改善内容质量、六盘活内容资产、七促进规范发展。
刘成勇介绍说,复合数字出版工程由24家单位承担34个分包的研发任务,汇聚科研院所、高效技术企业、出版机构与行业专家,有62家新闻出版行业单位通过招标进入应用试点,包括专业出版社15家、教育出版社12家、大众出版社5家、少儿出版社2家、少数民族出版社4家、报纸16家、期刊6家、音像电子社2家。
刘宴兵重点介绍了2016年起形成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体系,包括“四个项目、一个平台”。他强调中国科协资助项目对所有期刊开放。
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2006年起设立,该项目的目的是对我国的科技期刊,特别是中文期刊支持范围最广,支持数量最多,业界影响最大的项目,目前已经完成4期。第4期从2015年——2017年,预算额度3000多万元,每年共设199项。以奖代补、定额资助,实施的对象就是中国科协及全国学会主办或参与主办的科协期刊等。
第4期项目主要推进两个方面,第一个是精品科技期刊培育计划,着力围绕期刊的学术质量提升、出版质量提升、出版人才培育、数字出版建设、资源集约建设,第二个方面是国际推广计划,建立期刊的国际培训机制,这笔资金支持可用于资助编辑出国培训,加强期刊出版人才保障。
“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由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同实施,重点支持一批学术质量较高、国际影响力较大的英文科技期刊,着力提升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2013年至今,通过近两个周期的项目实施,已经成为中国国内迄今为止对英文科技期刊支持力度最大、目标国际化程度最高、影响力最深远的专项支持项目。它实施的原则是整体规划、分类实施。激励引导、重点支持。
明确转型方向 正视存在问题
倪弈主要介绍了如何建设高质量期刊内容。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和价值取向,彰显主流思想价值,发挥期刊应有的思想盈利和文化支撑作用。二是重创新、有特色,更加精准地对准人民群众的需求,更加精准地对准市场,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产品。三是以工匠精神打磨细节,把质量要求贯穿于生产传播的全过程。
倪弈还介绍了针对期刊主题宣传的“好文章”推荐活动,目前正在开展第2届。2017年收集到近600篇/组申报,预计从中选出约20篇/组推荐好文章,将给予每家、每篇万元左右创作补贴。此外,2018年中宣部出版局还将就期刊内容精品生产推出新的支撑项目,主要题目就是做好主题宣传,给予较大资金支持,支持力度可以让入选的杂志能够把内容做得更精。
在内容建设方面倪弈提出了一些具体选题方向。2018年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些题目应该是重大主题或重大出版的核心主题。他认为,未来几年,年年都是新闻出版大年,相关政策也会很多。
据悉,中宣部期刊处和其他局室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有关方向政策,推出或者正在研制有关期刊精品生产的实施项目。比如全国社科规划办管理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对每家每年给予几十万元不等资金扶持,对解决部分学术期刊办刊经费不足、提高内容质量成效很明显。
卓宏勇梳理了我国期刊业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成绩,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结构日趋合理、多品种多层次共同繁荣、期刊出版产业和事业共同发展的现代期刊出版体系,但是,目前我国期刊业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正视、急需破解。
卓宏勇强调,在“推动期刊深度融合发展”方面,一是加快新技术研发和应用,积极探索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模式。加快网络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科技期刊中的应用,加快纯网络出版、开放出版、数据出版、富媒体出版、语义出版等的试验和应用,推动学术期刊向标准化、智能化和服务化转变。二是实施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出版平台计划,建设具有知识服务能力的学术期刊集成平台。三是推动学术期刊开放出版试点。推动学术成果的开放共享和广泛利用,试点若干家开放获取出版平台。
关于加强项目和资金扶持方面,按照中宣部统一部署,开展学术期刊集群化发展试点工作,对试点单位给予出版资源、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倾斜扶持,支持试点单位开展跨学科、跨系统、跨区域等的兼并整合,利用中央和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引导规模性学术期刊出版企业进一步整合资源、融合发展。
王强表示,传统媒体舆论引导能力面临严峻挑战。已经不再具有话题设置能力,而新媒体具有话题设置能力。从意识形态来说,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转向互联网,转向新媒体。应对变革之策就是转型升级,走融合发展道路。推进融合发展,是中央决策、总局部署、行业共识、发展所需、未来所在,既不能无视,更不可回避。其实,实现融合发展正面临良机。对报纸出版来说,要适应新兴媒体传播特点,加强内容建设,创新采编流程,优化信息服务、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适时建立用户资源库,实现由单一经营内容信息转变为以经营内容信息为基础,向经营用户转变,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对期刊出版来说,则应建设学术期刊网络发布平台,支持学术期刊数字化优先出版。
会上,王强还重点介绍了“数字出版千人培养计划”。据悉,2018年——2020年,每年将开设数字出版战略人才班3期,每期20人;骨干人才班6——8期,每期30人;年培训人数240——300人左右,3年合计720——9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