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纸媒更需讲求“易读”

2017-09-27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王建珂

  前几年一些国外报纸倒闭,这几年我国先是《新闻晚报》《竞报》等休刊,今年《京华时报》纸刊又停办,进一步引发报人的焦虑。纸媒如何有效应对寒冬?重要的一条是更加重视“易读性”。

  加强“易读性”,要做的方面很多。格雷和利里两位外国学者曾列出公式,要求在100个单词的一个段落的文章中不同的难字不能太多,句子不能太长,等等。这些对我们也是适用的。比如说:

  避免用生僻字词。谡,在“挥泪斩马谡”中,人们比较熟悉。但是,单独用,“谡”的意思是“起来”或“肃静”,有的报纸在新闻中这样用,就是一个生僻字,读者多数看不懂。

  避免滥用方言。济南出版的报纸上多次出现“杠赛来”这个济南方言。时下,人口流动多,在济南的读者也有许多外地人,他们就未必能读懂“杠赛来”。方言一般不宜用在新闻中。

  慎用网络语言。时下报纸上网络语言用得越来越多,这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进步。但是,要选择流行比较广的网络语言

  不随意夹杂外语。在新闻中用“GDP”“CPI”“WTO”等英语缩写,读者已经熟悉,是可以的。但文中不能随意夹杂外语。某报关于摩拜单车在当地圈地稿中说“画着摩拜单车的Logo”,“Logo”这个英语词恐怕一些读者特别是老年读者感到陌生,不如直接用汉语“标识”。再说,这种做法违反有关文字规范。

  避免用长句子。特别是那些欧化的长句子,定语、状语多,让人读起来费神。

  做到“易读”并不简单,需要采编等各个环节共同努力。至少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才能真正“易读”。

  善用背景,做好解释。背景是用来解释新闻的事实材料。为了读者易于理解新闻,常常是必须有的。在科技、经济等方面迅猛发展的今天,新概念快速增多,背景尤其重要。例如,5月19日各报报道一则重大好消息,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也叫“可燃冰”)试采宣告成功。这是第一次报道,更需要解释。新华社在稿件的第二段有一个背景作了解释,还有的报纸单独刊出一篇背景新闻,解释可燃冰是什么以及试采成功的意义。新闻要有背景,这本来是新闻学的ABC,可有时被忽略了。

  标题明确,避免误读。时下,那种动辄几路“纵队”的复合性标题已经少见了,复合性标题以双行的居多。复合性标题的主题和辅题要关系明确、逻辑严谨,组成一个有机体,才能让读者易于理解,避免误读。

  编排恰当,善用导读。美国报纸设计界认为,好报纸应该像一幅地图,读者能顺利地找到所需到达的位置。把版面按照内容分成“叠”,每叠、每个版安排合理恰当,才能达到上述目的。

  强化导读版(一般指头版)的导读作用,使它成为展示报纸内容的橱窗,尤其重要。导读要简明、重点突出,要求新求美,但不能故弄玄虚、搞文字游戏。

  (《青年记者》 2017年6月下 王建珂)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