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电视、期刊等正规传统媒体或许能按要求规范健康信息生成和传播,但微信、微博、视频网站等新媒体、自媒体能否遵照执行,不容乐观
针对当前网络上健康知识信息五花八门,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日印发《关于加强健康教育信息服务管理的通知》,对网络传播健康信息进行规范。据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介绍,要规范健康教育信息服务各个环节,在生成、传播过程当中,要注明信息的来源和出处,注明作者和审核者的身份,注明信息发布修订的日期以及科学依据,给出公众信息的全貌,帮助公众准确辨别信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8月29日《法制日报》)。
国家卫计委发文规范健康信息服务传播,要求注明来源和出处等详细信息,顺应了公众的热切期盼。长期以来,网络、报纸、电视、期刊上诸多健康知识信息、医疗保健信息多如牛毛、五花八门,质量水平不一,公众很难准确辨别健康信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甚至出现一些健康信息互相“打架”,让公众无所适从。尤其是,像媒体已经披露的所谓“大师”及其“泥鳅治病”“绿豆治病”等信息,对老百姓产生不小的误导。还有一些违法违规、违反伦理道德的健康信息裹挟着不明真相的人,走上了花费钱财还耽误治病的歧路,侵犯了当事人的权益。
对这些健康信息乱象,确实不应该止于舆论谴责,或者每出一次事故、每曝光一名假专家,相关部门才有所动作。构建一个规范科学的健康信息服务与传播机制,才是一劳永逸的做法。故国家卫计委在《通知》中要求:“在信息正式发布之前,应当对信息进行风险评估,以确保发布信息之后,不与法律法规、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权威信息冲突;不因信息表达不够科学准确或有歧义,引起社会混乱和公众恐慌或对公众造成健康伤害”“在健康信息传播过程中,要注明信息来源、出处,注明作者或审核者的身份,注明信息发布、修订的日期以及科学依据等”,这些都是必要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报纸、电视、期刊等正规渠道或许能做到上述要求,微信、微博、视频网站等新媒体、自媒体能否遵照《通知》执行,则不容乐观。比如微信就是健康信息“不健康”的重灾区,这类社交媒体的信息封闭性高,信息透明化较弱,无法被有识之士及时纠错。要规范微信等新媒体、自媒体的健康信息生产与供给,相关部门就要对它们加强监管。比如对涉及传播健康信息的微信公众号做好备案,对其传播的内容进行监督;同时建立处罚机制,提高违规成本,对微信公众号出现违规行为及时作出处理,使其自觉杜绝“不健康”的健康信息传播。当然,这也需要将监管义务赋予各家平台。
在管好现有的健康信息服务传播平台之时,相关部门还应搭建权威的健康信息服务传播平台。一者,正如卫计委所希望的,要从政策、环境上创造良好氛围与条件,鼓励专业人员加强健康知识科普,激励他们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转化为群众的健康知识,为提高群众的健康素养作出贡献。当然,这些专业人员在提出新观点和新的研究成果时,也当标注“属于个人观点、属于最新研究结果”。二者,要利用新媒体、自媒体,为公众多搭建一些权威、准确、值得信赖的健康信息平台,给公众提供权威、准确、通俗易懂的健康知识,并为其他平台做好示范。如此,健康信息混乱之状,或可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