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刊机器人诗作推智能化发展

2017-08-29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周游

  

本版均为资料图片
 

  什么?机器人写诗了?8月19日,机器人“小冰”继5月发布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后,又在《华西都市报》发表新作《全世界就在那里》,它通过迭代学习519位中国现代诗人的作品,对词语重新组合创造,从刚开始语言不通顺的状态逐步走向能轻松驾驭的文风,从起初的机器味慢慢摸索转为人情味,现在能够“写”出富有意蕴的诗作,着实走了一个情感路线。机器人“体内”的温度计指针不断上扬,带给人们可触碰的温暖,一改世人对机器人普遍的冰冷看法。
 

  不曾想来,多年前人类对智能机器人的梦,现如今都摆在了眼前,世界上的“第三类人”“崛起”了,并且正不断进化。
 

  发展至今,越来越多的领域都见得到“他们”留下的足迹。在传播上,之前的机器人写稿就已经震慑四方,但是,这并没有让“他们”停下脚步——“他们”知道,这只是“理性”的彰显,缺乏“情感”的支撑,不能真正“走进”人类的心。于是,“小冰”的“诗作”一登场,便惊艳四座。
 

  不得不说,“小冰”的“创作”的确是对“理性”的颠覆,我们看到了人类对智能机器人的良苦用心,不满足于编写程序来进行人类简单工作的代替,而对“感性”也发起了攻击,让机器人不仅与我们有代码的交流,更是期盼在感情上引起共鸣。
 

  《华西都市报》大胆接纳机器人,予之平台和成长空间,首次刊发机器人创作的文字作品,还在副刊《宽窄巷》的《浣花溪》版面开设专栏——《小冰的诗》,独家发布它的作品。其实,是因为《华西都市报》的副刊上可以发表诗歌,封面技术团队在聊到“小冰”瞬间完成的诗时,就想着能不能也被刊发呢?《华西都市报》常务副总编辑赵晓梦仔细品读后发现水平不是很差,最后决定刊发。也是诗人的赵晓梦认为,“小冰”的诗整体比较开放,都是通过环境描写来表达观点,有一定的诗意,但“和我们人类写的诗还不一样”。
 

  好在这些“诗作”的出现并没有让一些人鄙夷,而是选择接受和包容。因为刚发芽的种子只是探出了头看看这个世界,它应该是被温柔包围着,我们创造它、开发它,也算是时代的新生儿,它的稚嫩和脆弱还需要慢慢历练和实践才能变得成熟。
 

  有人认为,毕竟机器人写诗只是针对文字,自然也就成了一种艺术的表达,唤起了人们对诗意的渴望,无须追究诗的好坏。换个角度看,人工智能的舞台需要观众才能绚烂,同时“小冰”的“表演”会迎来喝彩,亦会招来不满。所谓“世无完物”,在一些人看来,机器人永远都是机器,不会成为人,因此,根本没有感情,写了诗也只是浅浅而谈,经不起推敲,其作品价值不足挂齿。就连当代的很多诗人写的诗都难以给心灵以震撼,人类都无法完成,机器人可以吗?它的“大脑”里装满的是人类提前植入的数据,它所能完成的只不过是程序的执行罢了,什么是感情它根本不知,可以说,“创作”出来的是什么它也不知,一切都只是人类的主意,接受什么、反映什么,决定权由不得它,所以它只能无限接近人,却永远不能成为人,机器人的智能其实是对人类智能的延伸。
 

  机器人写诗是人类对想法的尝试,遵循了时代的发展,满足了受众的需要。“小冰”写诗只是人工智能开发前期的第一步,更远的愿景是要让人工智能对应人类的某些富有创造力的行为,而不仅仅是对人类劳动的简单替换。这世界变化太快,也许今日的“梦”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