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党史读物通俗化的有益尝试

2017-06-23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郭建斌 张宏

  

《安源娃娃安源红》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
 

  《安源娃娃安源红》这本通俗著作在让大众读者了解党史方面,做出了可贵的尝试。大致说来,此书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是从孩童的写作视角叙述安源革命。书中以7岁娃娃与爸爸的对话开篇:“爸爸,那些下井挖煤的叔叔为什么要下井?”“因为他们属老鼠,命中注定要挖洞。”“爸爸,那我们为什么要在煤矿过苦日子呢?”“因为我们八字不好,命中注定要受苦。”下层民众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宿命论”确实是革命动员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父子俩的对话既切中了这一主题,更让广大读者有了“身入其境”的画面感:初夏的夜晚,坐在小木凳上的安源娃娃一脸迷惘地追问着刚下工回家的父亲。而在全书接近尾声的《想不明白的事》一篇中,有一个前后呼应的细节,算是对这一疑问的交代与回复:“坐在安源天子山下的荒地上,玉石有些发呆……学校被暴力封闭洗劫后,一些低年级的小孩子当场就哭了起来:怎么得了啊,我们还有书读,我们还有饭吃吗?!……在自己经历的这种种不明白的事情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工人看清楚了自己奋斗的目标,看到了远处微微的曙光!”一场革命伊始的画卷在读者面前徐徐展开。
 

  二是“形散神不散”的写作手法勾勒出故事化与情景化的安源革命动态“画卷”。此书以故事化散文形式讲述安源矿工子弟玉石亲历安源工人运动的故事,全书由26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看似单独成篇,但都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安源革命的缘起、过程与结局,展现出安源革命历史的动态“画卷”,且富有时空层次感。《扒火车的孩子》《老师坐着火车来了》《铁路的另一头》《洋人》《等待取暖的日子》,展示的是安源工人运动的第一个“画轴”,描绘的是安源作为革命策源地的背景“画面”:满腹疑虑的孩童、邻省革命者的布道、同样受压迫的铁路另一头、作威作福的洋人以及穷困潦倒的矿工……展示给读者的是一个布满火星的安源矿区。第二个“画轴”展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因地制宜的革命动员模式。
 

  三是文学故事与史料细节的相互融合。本书绝不是一种纯粹的文学创作,而是党史读物通俗化的一种尝试,这种“叙事”以一定的历史素材为“底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诸多的故事梗概都展示出了原汁原味的“历史元素”。无论是李立三(原名李隆郅)为了不怎么识字的工人好辨认而改名的故事,还是张酉丛舞狮的情节,抑或安源工人俱乐部“联络感情,涵养德性”的宗旨,都可在历史资料中找到印证。二是不但故事主人公的原型和安源早期工人运动的领导人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都有历史素材做支撑,而且文中的一些具体数据与条文也是有文献出处的。如童子军的12条条规(第113页)就在《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下册第783页,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1年版)一书中有所收录。而其中的《萍乡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宣言》(第157—158页)则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写的《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一册第183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中有所收录。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委 江西师范大学)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