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中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化问题

2014-11-0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韩璞庚

  【核心提示】面对国际化浪潮的挑战,华文学术期刊应当放眼世界,反思当代世界问题,实现学术期刊的国际化转向,秉持中国立场,直面中国问题,总结中国经验。

  在期刊产生以来的人类思想发展中,学术期刊担当着文化传播、文化积累与文化创造的使命,既是传播知识与信息的载体,又是文化积累与文化创造的园地。

  学术期刊面临四大挑战

  面对市场化、国际化大潮的冲击,学术期刊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严峻挑战。挑战主要来自四个方面:第一,全球化(国际化)冲击。全球化浪潮带来了多元的价值理念及以美国为主的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挤压。第二,市场化冲击。市场化所带来的世俗化运动,使社会大众的消费需求不断分化、不断细化。学术理论期刊传统的办刊理念与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细分的要求。第三,网络化冲击。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大多数读者的阅读方式。电子数据库将所有期刊一网打尽,传统期刊之间的物理边界日益模糊,读者心目中对刊物的品牌认同感日渐淡漠。第四,工具化冲击。工具化意味着以工程论的管理思维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的事情。期刊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均被动地以量化指标的方式进行评价。这严重违背了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自身逻辑,重量轻质,拔苗助长,影响和干扰了学术理论期刊的办刊旨趣,降低了学术理论期刊的人文价值追求。

  应对国际化挑战:多理念辩证观照

  面对国际化浪潮的冲击与挑战,冷静地反思与积极地回应这些挑战,可以帮助我们理性思索,找准定位,调整方向,进一步充分发挥学术期刊在引领学术讨论、激励思想创新方面的重要功能,从而为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和谐进步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与活泼的心灵观照,真正承担起促进民族文化复兴与民族思想再造的历史重任。笔者以为,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在以下理念方面进行辩证观照。

  全球化与本土化。面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及多元价值冲突的影响,我们要有本土的立场与自身尺度,科学理性地判断利弊得失,既不献媚附势,又不高傲排外;既放眼世界,又深耕本土。

  文本关注与面向现实生活世界。文本文献的关注与研究是学术积累与学术期刊的中心价值取向之一,但除了文本关注外,学术期刊更应关注时代发展与现实生活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要理性审视与反思日常生活世界的问题与成果,以此作为学术理论期刊成长的资源与养料。

  文化自卑与文化自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输入了众多的西方文化思潮,然而,很多人在西方思潮的冲击下忘却了自身,秉持西方的价值与立场来评判问题的是与非,在学术交流中陷入文化自卑的怪圈。正如笔者所言,许多学者关注西人说什么,古人说什么,而忘记了自己该说什么、怎么说。因此,我们应该树立文化自信,砥定正确立场。我们不但要有讲坛哲学,更应提倡论坛哲学,不但要跟着讲,更应接着讲,讲我们自己独特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凸显学术研究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与中国立场。

  西方话语与中国话语。在追赶式的现代化运动中,中国学术研究也在追赶西方学术话语,以至于在某些学者那里,形成了唯西方话语是瞻的极端倾向。究其原因,一是西方学术话语的强势地位,二是长期以来的追赶心态,使一些人形成了西式思维定式。在国际学术交流中,我们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学术话语体系和引领学术讨论的话语权与话语优势。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学习西方先进学术话语与建构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的关系。

  秉持中国立场 实现期刊国际化转型

  面对国际化浪潮的挑战,华文学术期刊应当放眼世界,反思当代世界问题,实现学术期刊的国际化转向,秉持中国立场,直面中国问题,总结中国经验,成就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的宏图伟业。学术理论期刊应确立鲜明的立场与观念,为创造学术研究的中国风格与中国特色,为学术理论期刊的中国气派与中国立场的形成贡献智慧与力量。

  学习与借鉴西方先进的学术话语与叙事方法。西方经过几百年的现代化实践,形成了比较系统与完备的知识体系与学术话语,在自然、社会、人文各个方面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我们必须认真学习与借鉴。

  建构中国的学术话语体系。建构学术话语体系,是一个知识体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取得学术话语权的标志之一。在现代传媒社会中,有了话语权,也就意味着有了言说的资格,掌握了话语权就意味着主宰了意识形态与舆论的走向。如何超越我们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学术话语的“失语”、“无语”困境,在追赶式的现代化浪潮中生发出中国人自己的学术之声,是一个值得认真反省与深究的学术与时代问题。因为,仅仅借助外来话语与语言结构的支撑不能将一个民族引向灿烂辉煌的明天。

  秉持中国立场、形成中国范式、成就中国风格。在中西学术与文化的交流中,我们的学者与我们的期刊,曾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的追赶与学习的状态,患了所谓的“失语”与“无语”症。面向新的时代,我们也应该站在自己的大地上,说自己的话,建立自己的言说方式,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努力实现“从学习的文明”向“立教的文明”的转变。“中国问题”是当下中国的社会运动与社会实践的展现,研究“中国问题”,总结中国实践,当然要有世界眼光,但更要有中国立场,要有自己的主导立场与态度来评判问题的是非曲直。形成中国范式。中国的问题需要中国式的思考方式与特殊路径才能解决。毫无疑问,一个民族要走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必须要有独立思维,必须在对自身生存实践的反思与观照中获得新的认知范式。成就中国风格与中国特色。特色如何形成,如何彰显,需要独特的学术背景与学术资源。中国学术理论期刊的特色与风格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实践之中,中国的实践运动是其背景,中国的思考路径、思考方式、理论储备是其学术资源。

  推动学术期刊的网络化转向。学术期刊的网络化是大势所趋,随着网络的发展,传统的靠泡图书馆获取信息的方式已为网络采集所代替,其空间与速度远非传统所能媲美。现在读网的人数以几何级数增大,而读书读刊的人却越来越少。面对如此局面,学术期刊的网络化为势所迫,不得不变。学术期刊作为学术研究的孵化器与成果发布平台,要想摆脱自己的生存困境,就必须借助网络提升刊物影响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应该创办自己的网络平台——学术期刊网站,这是将学术期刊送上互联网这条信息高速公路的起点。在建立自己网站的基础之上,学术期刊还应组建自己的网络站群,让分散的网站集合成一个学术的站群系统,从而结束以往各自为战的学术期刊的数据孤岛状况,使在线搜索成为可能,这样才能突破原有的疆界,获得无限可能的发展空间。

  以问题为纽带,建构华文学术期刊的交流平台。问题是原创的起点,科学史表明,无论是科学创新还是技术创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面对国际化的冲击,华文学术期刊应顺应时代潮流,寻找共同关心的话题,建立交流平台。我们不能再默守原来大一统版块办刊模式,而应以问题为切入点,串联出系统性的对某一问题的知识与创造节点,从而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上来解决这一问题,获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网络站群为这一办刊模式提供了便捷条件,在问题视域下,世界华文学术期刊可以整合出一个协同编辑、出版的集约化平台,从而为华文学术研究提供智力支持。

  (作者系江海学刊杂志社总编辑)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