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报道学术期刊的媒体融合思路2017-04-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郑珊珊
近年来,虽然整体而言纸媒式微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但新媒体并非就能完全推翻纸媒的存在。尤其是在“不可或缺”的纸媒中,学术期刊最具有发言权。新媒体代表着未来媒体发展趋势,学术期刊也必须顺应潮流,积极适应媒体融合发展。 保持严肃的阅读品位 新媒体对人们阅读方式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视、听、触多种感觉融为一体的新媒体带给读者更加新鲜、刺激而且丰富的阅读体会。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是最为人们喜闻乐见的阅读内容,甚至有人声称现在已进入“读图时代”。相较于传统阅读,新媒体阅读的特点是娱乐化、碎片化、短平快,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和功利性。而这些也是大众阅读的特点,与学术期刊颇为不同。 学术期刊是学术成果的重要载体,肩负着传承学术思想、引领学术潮流、促进学术发展的重要使命。学术成果大都为逻辑严密、思想深刻的学术论文,是严肃的、小众的精英知识分子读物,与大众阅读迥然有别。 从面向对象而言,大众阅读有着广阔的市场,大众阅读媒体大都是市场化的经营单位,为了经济利益必须想方设法地迎合大众口味,新媒体则成为大众阅读媒体吸引读者、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而学术期刊面向的是小众的专业读者,市场份额有限,多为非营利性公益性单位,且学术研究的纯洁性与市场化经营存在着一定的冲突与矛盾,学术期刊的办刊方向应遵循学术发展规律而不能受到市场的左右。 从内容而言,为了满足大众的猎奇心理,大众阅读往往具有海量、繁杂的信息,这样才能尽可能多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其追踪的热点更迭快速而且频繁,表达往往简单直观、浅显易懂,用语轻松活泼,带有休闲消遣的性质。而学术期刊追求的是研究的深度,其所承载的信息量精而不杂,用语严谨规范,其所聚焦的学术热点往往具有较为长期的持续性,对社会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学术期刊中关于学术热点的探讨也要求客观、深入,并带有批判反思的精神。 如此看来,大众阅读与新媒体的契合度更高,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也更为积极主动地适应新媒体转型。而对于拒绝娱乐化、碎片化和功利性的学术期刊来说,面对新媒体转型应更为冷静理智,有所取舍。在表现形式和热点追踪上,固然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特色。但在内容上,要坚持学术性和严谨性,不刻意迎合大众,保持学术期刊权威、专业的品牌形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网络监管有所缺失,网络舆情失真问题,特别是网络谣言问题日益突出。网络上也出现了不少良莠不齐的学术自媒体,但大都带有功利色彩,对内容的把握难免有博人眼球的倾向。而学术期刊的自我审查一向力求严谨准确,其所发布的内容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的新媒体转型,也应坚守学术传统、坚持严肃阅读品位,绝不随波逐流。 借助新媒体扩大影响 移动化成为当前媒体发展主流,目前约有60%的主流媒体已在“两微一端”建设平台,为传统媒体重新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对于学术期刊而言,借用新媒体扩大学术传播力和影响力,无疑是极为有利的。 客户端建设需要较大的资金和人才投入,而微博、微信平台建设容易、开发成本低、维护方便,许多略懂一些互联网知识的编辑都可以简单操作。因此,已有不少品牌学术期刊搭建了微博和微信平台。近年来,随着微信用户的显著活跃增长,一些学术期刊的微博已停止更新,微信已逐渐替代微博成为社交网络中最有影响力的新媒体。 据2016年8月17日腾讯发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及中期业绩》,微信月活跃账户数达8.06亿,微信企业号注册用户已超过2000万。基于这样庞大的用户群体,微信已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宣传渠道。学术期刊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有效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和品牌形象,加强与读者的联系沟通。一些学术期刊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学界极受瞩目。有学者统计,当前已有约200家学术期刊申请了微信公众号。相对于一些大众阅读的公众号而言,关注学术期刊公众号的人数并不多,但学术期刊本就小众,一些影响力较高的纸本发行量也只有三四千,很多期刊发行量不过数百。与发行量相比,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关注数已然是放大了许多。 因此,学术期刊应重视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加大期刊公众号的宣传力度,并更多地将优秀学术成果通过公众号传播出去,也让自己的期刊品牌在微信平台上树立起来。一般而言,有微信公众号的学术期刊基本都是有较高学术追求、较高学术声誉的学术期刊,是学术生态中的清流。 转变新媒体编辑思维 移动新媒体冲击了传统媒体固化的表达方式和单一的传播方式,在这种形势下,学术期刊媒体融合的编辑思维,也必须发生相应的转变。 移动端阅读特点主要是碎片化和浅阅读,学术期刊可以尝试把严肃的学术内容以生动、活泼的方式表达出来,对学术论文进行编辑加工,选取浅阅读的内容片段,借助多媒体技术结合一些与内容相适应的图像、声音、符号,以提高阅读趣味性,增加传播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同时,在内容选题方面可预测读者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些相关征稿启示、学科知识、最新行业资讯、学术论文写作方法、优秀文章推荐等,而论文选题方面,可结合学术热点和社会热点进行稿件征集,吸引大众目光,引发学界关注。近年来,有的学术期刊公众号在推送文章方面取得了成功经验,取得很好的传播效果,具有令人惊叹的影响力。分析其原因一般有四点:一是时间上抢占先机,在对某个问题社会关注度最高之时推出高质量文章,容易引起大众的阅读兴趣;二是内容质量上占据优势,切中问题要害,见解独到深刻,容易引起读者的认同和共鸣;三是表达方式上融合新媒体的优点,排版界面简洁大方,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四是在传播方式上借助微信平台,让文章的传播更加快捷、广泛。可见,找准切入点,抓住时机,学术论文也能借力移动新媒体走向社会大众。 当然,并非所有的学术论文都能走向社会大众,大多数学术论文都比较艰深,不适合移动端阅读。对于这类论文,移动端只需提供引导信息,让有需求的读者掌握相关动态,以便展开更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工作。总而言之,新媒体对于学术期刊而言,是拓展影响力的绝佳工具。学术期刊可以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打造期刊品牌,但同时也要注意,不可偏废自身的办刊特色与学术传统。 (作者单位:东南学术杂志社)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