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两会丨李东东提案:加强出版人才队伍建设 促进学术期刊健康发展2017-03-13 来源:搜狐
案由 学术期刊是科学、文化生产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在推动学科进步、促进学术交流、引领科技和理论创新方面,肩负着独特的使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文化强国,学术期刊责任重大。而学术期刊的繁荣发展,依赖于学术期刊从业者,特别是编辑出版人才的职业素质和事业热情。可以说,编辑出版人才是学术期刊的第一生产力,是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核心要素。 近年来,国家比较重视学术期刊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在政策、管理、资金等各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大了支持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经济社会环境迅速变化、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学术期刊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相对于学术期刊在科学文化版图上的重要地位,学术期刊编辑出版人员的职业素养、精神状态和使用机制等,均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编辑人员地位边缘化。 我国的期刊都有主管主办单位,期刊在管理层级中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主管主办单位的管理惯制和认知态度。长期以来,许多学术期刊的主管主办单位,如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医疗机构等对学术期刊重视不够,仅仅将之作为主体业务的补充和点缀,没有赋予它足够的独立性和重要性。在很多高校,学术期刊编辑部被归为“教学辅助”部门,编辑岗位被视为“教学辅助岗”。编辑人员相较于科研、教学人员,待遇低、晋升难,属于“边缘群体”。在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普遍存在轻视编辑人员能力、看低编辑工作价值的观念,认为“只有搞不了科研的人才去做编辑”。与这样的流行偏见相对应,编辑人员的薪酬待遇与科研、教学人员同等职级相比普遍偏低,在评聘职称、申请各类人才计划支持时,学术期刊编辑出版人员与科研、教学人员相比,没有任何优势。 二、缺乏有效激励机制。 与科研和教学人员相比,学术期刊编辑人员的地位边缘,待遇较低。在学术期刊社内部,也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虽然目前学术期刊社大多也采用绩效管理办法,但对办刊人员工作量的考核与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主要集中于稿件数量和审稿字数等容易量化的指标,对稿件内容质量、影响力等不易量化的重要因素缺乏有效考核办法,由此导致对办刊人员贡献的评价不合理,不精确,编辑人员的努力程度和贡献大小对其收入的影响非常有限。社长和主编等学术期刊负责人是刊物的灵魂,但在现有体制和机制下,学术期刊领域核心人才被认可程度较低,其工作成果和业绩缺乏权威有效的认定渠道。相关管理部门在奖项设置或荣誉推选时,习惯于将学术期刊笼统列入新闻出版业之中,不会单独设立奖项荣誉,在此情况下,给予学术期刊出版人才的名额就非常有限,关注度非常不够。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学术期刊编辑出版人才的积极性,明显制约了学术期刊的发展。 三、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学术期刊承担着学术传承和学术创新的重要任务,需要大批素质高、有理想、有经验的人才,才能有效地承担这项艰巨的任务。但现实情况是,学术期刊界面临全面的人才短缺。多项数据显示,学术期刊的人才短缺不是局部的,而是全方位的。既缺乏高层次领军人才,也缺乏专家型、复合型人才。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学术期刊出版的新媒体人才也存在很大缺口。这种状况,极大地限制了学术期刊的发展空间,严重妨碍了学术期刊社会功能的发挥。 四、人才招聘存在制度瓶颈。 无论学术期刊出版单位的规模大小或实力强弱,均存在人才难招的情况,在一些学术期刊,编辑是由老人退役后返聘继续工作。往往是“想要的人进不来,进来的人不想要”。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很多期刊社都不具有自主用人权,不能按照自己的用人需求选聘人才。二是薪酬与人才期望值不匹配。即便招到了适合岗位要求的新人,其工作稳定性又成为问题。新人由于收入低、价值观等原因,缺少工作积极性和职业成就感,因而很不稳定。很多新人将期刊编辑岗位作为跳板,很快离职转岗。 五、职业教育培训效果不佳。 学术期刊编辑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从业者的素质有很高的要求。除了要具备任职资格之外,必须实施继续教育,才能不断提升业务素质、跟上时代步伐。国家对编辑人员的业务教育高度重视,制定了相关的制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编辑继续教育制度的初衷无疑是良好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继续教育存在内容陈旧、重复,商业化色彩浓厚、费用较高,集中离岗培训时间过长、对正常工作造成干扰等问题,许多时候培训流于形式,实际效果不佳。 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以切实加强学术期刊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学术期刊健康、稳定发展。 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学术期刊的改革方向。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础,人才问题的具体样态与事业发展的水平和程度密切相关。学术期刊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期刊改革发展在目前阶段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和局限。要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探索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的政策与制度环境,明确学术期刊的职能、定位,明晰其改革发展的方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当时的新闻出版总署)于2012年曾经颁布了《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但因种种原因没有施行到位,转企改制目前处于停滞的状态,导致许多学术期刊定位不清、方向不明。建议有关管理部门尽快研究制定相关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明确学术期刊社的功能定位,确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二、针对高端优秀人才,建立国家层面激励机制。 学术期刊在国家文化建设和科技进步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受到的重视程度与其作用很不相称。在一些重大奖项的评比中,学术期刊的占比都非常有限。为了充分体现对学术期刊的重视,建议针对高端优秀人才,通过设立基金,组织专业评奖,在既有评价体系中增加学术期刊份额等方式,建立国家层面的学术期刊人才激励机制,让学术期刊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职业价值得到充分的尊重。 三、放宽出版专业资质,拓展学术期刊人才引进渠道。 学术期刊不同于一般大众期刊,专业性和学术性是其核心价值。而体现这一核心价值的关键,就是编辑出版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准,包括专业影响力。但现有的人才选拔、引进、使用机制,更多的是强调人员的职业资质,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专业人才的吸纳和使用。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进一步拓宽学术期刊出版人才,特别是科技类学术期刊出版骨干人才的引进渠道。将院士、科学家、学科带头人,包括外籍科学家及团队吸引、充实到办刊队伍中来,优化办刊队伍。为此建议修订《关于报刊社社长总编辑(主编)任职条件的暂行规定》等方面的相关规定、制度,放宽任职条件,强化其学科专业资质条件,包括工作履历、专业背景、职务职称等,相对弱化其出版专业资质,实施类别化、差异化管理政策,放宽优秀学术期刊特别是科技类学术期刊骨干人才的资质条件,引进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的办刊人才。 四、改进继续教育方法,切实提高培训实效。 针对目前继续教育培训内容陈旧、重复,针对性不够,缺乏专业性等问题,建议切实改进继续教育的方式方法,多开办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继续教育主要按照专业类别组织实施。并积极利用互联网等新平台、新技术、新优势,针对编辑时间碎片化的特点,开办方便编辑网上学习的培训,尤其是在手机移动端的学习培训,创新培训方式,节约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鉴于参加专业学术会议对期刊编辑人员的重要性,建议继续深化落实《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中第七条的内容,将参加专业学术会议计入继续教育学时。 五、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鉴于学术期刊人才老化,后备青年人才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建议由国家相关部门主导,设立专门的“学术期刊青年人才工程”,从工作一线遴选一批基础扎实、业绩突出的青年骨干,提供充分的培训、交流机会,加以重点培养。培训、交流的费用由国家支持。在现有的各种奖励中,给学术期刊青年编辑出版人员留出一定的名额,让业绩突出的青年期刊编辑人员获得奖励,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同时适当放宽出版专业资质,允许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青年科技人员在学术期刊兼职,让更多的科研人才参与、接触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从而发现优秀的学术期刊编辑出版人才。 (李东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会长)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