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法治现代化研究》期刊首发式南京举行

2017-02-27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洪玉华

  2月25日,《法治现代化研究》期刊首发式暨法学期刊发展高层论坛在江苏南京举行。《法治现代化研究》由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法学会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承担具体出版发行工作。会上,专家学者谈论最热烈的话题就是如何走出特色路。
  
  “我认为,所谓专业期刊就是能让专业读者对一期刊物60%以上的内容感兴趣。”《法学研究》杂志社社长张广兴说,有些期刊并没有达到这一要求,缺乏市场意识、囿于各种评价体系影响、专业期刊编辑不专业都是原因所在,也是新刊物应极力避免的问题。
  
  在专业化轨道起步,首先要做好专业定位和文章定位。与会者说,特色即定位,走特色期刊路不妨从有特色的栏目设计开始。办好特色栏目有助于先易后难、以点带面办出特色刊物。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朱苏力进一步提出,特色不只是设计,更是坚持,是在长期追求学术性、专业性中形成的。他阐释说,坚持并不一定是朝着一个目标,更可能是一种方向性。每个时代都有自身的问题,但关注学术本身、关注社会问题就是方向。学术期刊的文章应更多地关注中国法治化进程,通过分析问题,把道理讲清楚。长此以往终会形成刊物特色。
  
  法律出版社社长、《中国法律评论》编委会主任黄闽对期刊关注法治化进程颇有研究。他认为,法学专业期刊要关注思想与学术、治理与策略两个方面。优秀的学术文章固然是“当家花旦”,但法学期刊还应当是法律思想智库,关注具有引领性的社会话题,以影响法律的立、改、废、释。法律期刊人既要看得见法治进步,保持足够的信心和正能量,又要谦卑地关注社会,回应社会。因此,建议该刊从宏观的价值追求、中观的社会转型变革、微观的治理效能三个向度思考法治现代化这一课题。
  
  也有专家认为,期刊最根本的定位还是读者定位和作者定位,并就坚持这个话题提出,保持期刊特色就要求编辑既有披沙拣金的眼光,也有无私无畏的风骨。学术期刊不能成为“自留地”,开门办刊、海纳百川才能保持用好文章坚守鲜明特色。
  
  在当下讨论期刊发展离不开数字化。《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主编朱剑说,期刊受到的数字化挑战是严峻的,但无论怎样,我们一直遵守的专业化、特色化内容不应该放弃。而且数字化时代更应做好专业化,因为学术期刊数字化必须实现高度的专业化、体系化、规模化。期刊要做出特色,就要求期刊和作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类似生态环境的关系,在这方面可以借鉴一些法治电视节目的做法。
  
  在听取众多专家学者的观点后,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法治现代化研究》主编公丕祥说,期刊应坚持内容为王,成为特定时代精神的体现,在具体实践和现实层面搭建一座桥梁,使之相互追问有机互动,从而使期刊成为时代精神精华的诞生平台,成为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的思想所在,进而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民的产物。《法治现代化研究》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指引下,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推动中国法治现代化领域的发展,包括理论和制度的、历史和现实的等各层面各方面重要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从而促进法学和法治领域之间的协同交流。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