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文学期刊辞书的大制作

2017-01-26 来源:天津日报 张铁荣

  刘增人、刘泉、王今晖等编著的《文学期刊信息总汇(1872—1949)》,最近由青岛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影响巨大的文学期刊辞书,无论是对于现代文学教学、研究,还是了解中国近现代编辑出版史,乃至一般阅读,都是非常重要的必备工具书。
  
  这部期刊总汇搜集了我国自晚清至新中国成立前,包含着近现代历经77年的约10207种期刊。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后见到这些期刊的“尊容”机会越来越困难;这部词典包括期刊名称、起止年代、地域、性质、编辑发行人、栏目、主要撰稿人以及所能找到的1510幅封面图片等。
  
  《文学期刊信息总汇(1872—1949)》这项浩大的工程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至今经过了将近一个甲子。为了这部书他们跑遍了全国的省市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从青年至中年直到老年。我知道他们写过数不清的信、发过无数的邮件,并以自己谦和的态度与执著的精神与研究者保持着顺畅的联系。我们打开《文学期刊信息总汇(1872—1949)》,走进中国近现代文学期刊汪洋大海之前,可以先读一读后记《一卷编就,满头霜雪——五十余年,我陪文学期刊走过》,立即会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
  
  现在我们常常提起的一句话是“寻找大家”,这要看有没有产生大家的土壤,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软实力。试想如果没有这些文学期刊,当然也不会产生一群被惊醒的人,更不会有后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这部书的出版给我们带来一个宏大宽广的阅读视野,让我们知道除了一些主流期刊以外,在当时还有很多同样的或者完全不同的期刊;让我们了解在那个年代一个地域出现了多少种期刊、不同的地域还有哪些同样的期刊;南北的文人们是怎样给期刊起名的,哪些是共同的、哪些是异质的;甚至还可以找到一些作家写作、投稿的痕迹,特别是同一个作家给两种以上观点各异的期刊投稿的情况。
  
  这也是一部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大型工具书。欣赏精美的期刊封面,比对刊物的名称、寻找作家的足迹,等等,读者一定会大有收获。我在这里不妨举一个例子,就是《爝火》杂志,我过去只知它是上世纪30年代在北京出的一本小杂志,读了这部书我才知道它有1923年的北京版、1929年的安徽版、1934年的江苏南通版,同时还有1934年的浙江绍兴版,它的撰稿人和编辑也不一样。记得我在讲《散文小品文》课程的时候,曾经看过一本书,名为《小品文艺术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年10月第一版,其中提到《爝火》杂志,说它的编辑名字就叫“范爝火”。当时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同时也有一些疑问,因为任何人大约不会出版一本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期刊,但就是苦于找不到证据,反过来一想,“五四”以后个性解放、思想解放,这样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可能,于是就姑妄信之了。现在有了这部大书,只要一查就清清楚楚了。
  
  刘增人是我国著名的鲁迅研究和现代文学研究专家,他底蕴深厚,为人谦和,在研究界有很多的成果。近年来国家逐渐重视现代文学史料学,此书在这个时候出版,可谓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