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人民司法》创刊60周年座谈会发言摘要

2017-01-22 来源:人民法院报

  最高人民法院原常务副院长、时任《人民司法》编委会主任 祝铭山
  
  一代又一代法官受益于它
  
  我是《人民司法》杂志的热忱读者,后来成了《人民司法》杂志的作者,后又任职《人民司法》编委会主任,也可以说是管理者,但我最重视的还是读者的身份。《人民司法》这60年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总体来看,《人民司法》杂志还是阔步前进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上。《人民司法》杂志扎根于国家法治、人民司法的沃土之中,所以说它是国家法治和人民司法孕育出来的。没有国家法治事业的发展,没有人民司法事业的发展,也不可能有《人民司法》的大发展。60年来,《人民司法》杂志面向基层,面向广大的法官,紧跟司法实践,既影响了几代法官,也培养了几代法官,一代又一代的法官都受益于《人民司法》杂志。《人民司法》杂志成为广大法官和法律界其他司法人员的良师益友。《人民司法》杂志60年来也培养造就了一支既懂法律又懂新闻学的采编队伍。相信《人民司法》杂志今后会永葆常青,会更加枝繁叶茂。
  
  《人民司法》编辑部原总编辑,人民法院报社原总编辑、人民法院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辑 回沪明
  
  “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精彩纷呈
  
  《人民司法》杂志像家谱一样记载了新中国审判事业的发展历程,这60年的发展历程跟国家的法治建设,特别是跟最高人民法院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人民司法》也曾被迫停刊后又复刊,发展过程也是非常曲折的。60年的风雨历程中,《人民司法》杂志在指导审判实践、交流审判经验、促进调查研究、宣传法院工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民司法》杂志的基本使命和办刊宗旨,就在于加强和服务于我国法治建设进程,加强和服务于人民法院特别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既对实践性的法理问题进行探讨解答,也对审判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理论研究,还对来自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和审判工作中的理论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开创式阐述,成为立法与司法解释的先导性体现。
  
  现在作为旬刊的《人民司法》,应用、案例、天平“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精彩纷呈,相信将来一定会继续紧跟国家法治事业的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就。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陈卫东
  
  继续加强生效案例的研究整理
  
  我是《人民司法》杂志的一名忠实读者,坚持每期必看。因为从事法学教学和理论研究,了解司法实践的新动态,破解司法实践中的新问题,都离不开《人民司法》这本杂志。我也是《人民司法》杂志的老作者,最早的一篇文章发表在1986年第2期,当时我还是在读研究生,这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我还是《人民司法》杂志工作的热心参与者,既是杂志社每年所办征文活动的一名评委,又是《人民司法·案例》重述丛书的编委。我希望《人民司法》杂志今后加大对司法理论的研究力度,要加强策划编辑名家文章,要在分量上也就是版面上给予大力支持;加强对司法技术、司法方法的研究;加强对案例重述特别是继续加强指导案例的研究、整理、汇编。希望《人民司法·案例》能跟最高人民法院的其他案例类刊物结合起来,一起发挥指导法官审判案件、评价法官办案水平等应有的作用。
  
  《民主与法制》周刊总编辑 刘桂明
  
  从记录历史到推动法治前行
  
  《人民司法》杂志从60年前既作为政治家也作为法学家的董必武先生的亲自倡导创办,到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的有口皆碑;从当年属于法院系统的内部刊物,到今天这样享誉法律界的名牌大刊;从当时的只有少量读者,到眼前的拥有数十万法律人读者群;从历尽艰辛而获得的中国期刊方阵中的“双效”期刊,到久经考验而斩获的全国百种重点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百强社科期刊,无不说明《人民司法》创刊60年来的每一年变化、每一次转型、每一步发展,都是不平凡的。
  
  《人民司法》杂志的60年,是我们国家民主与法制建设历尽波折之后不断成熟与完善的60年。《人民司法》从亲历者到见证者、从记录者到推进者、从探索者到实践者,始终不忘初心、不负使命,紧紧跟随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步伐,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的方向,从而为人民司法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理论保证。
  
  山东省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 万晓岩
  
  开启法官内心世界的一扇窗
  
  《人民司法·天平》是开启法官内心世界的一扇窗,它以高雅的格调、清新的文本,展现着法官的内心世界、艺术品位和独具职业特色的思想之美;带给了繁重审判工作之余的广大法官心灵的慰藉和诗意的享受;它是法院文艺创作的风向标,给法官创作作品提供思想引领,既可以展示我们法院文化创作的丰硕成果,也可以全方位把法院文化这种正能量向全社会辐射,让全社会更加了解法院、了解法官。当下的中国司法正在改革的大潮中扬帆启航,作为时代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承载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用手中的笔记录法治进程,讲好法治故事,传播好法治声音,加强和繁荣法院文艺创作,创造出更多更好符合时代精神的法院文化精品。希望《人民司法·天平》大力培养法院自己的文艺创作队伍,鼓励和支持广大文艺爱好者围绕审判实践和法治建设进行创作,为法院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司长 李军
  
  期刊出版不断跃上新台阶
  
  60年来,《人民司法》杂志植根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沃土之中,始终坚持把正确的政治导向放在首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紧密围绕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中心工作,为推动新中国人民司法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始终坚持把内容建设作为立刊之本,在全面宣传社会主义法治成就、详细阐释司法政策、系统总结审判经验、认真解析典型案例、深入研究法律适用、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期刊出版不断跃上新台阶,先后获得包括全国百强社科期刊在内的诸多荣誉。《人民司法》杂志以其突出的出版工作成效和业内影响,在我国期刊界独树一帜,与《人民法院报》等众多媒体成为社会主义司法宣传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希望《人民司法》杂志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更大更积极贡献。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 陈光中
  
  我对杂志的未来充满期待
  
  《人民司法》诞生60年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同我们国家的法制建设共枯荣、同命运,至今创造了非常辉煌的成就。
  
  作为一名法学教育工作者、法学理论工作者,对《人民司法》杂志的未来也充满着期待。第一,《人民司法》杂志要坚持为人民司法,一定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坚持为人民服务。第二,《人民司法》杂志要坚定地强调司法公正,要为司法公正呐喊,为司法公正发声。《人民司法》要宣传我们法院是如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里感觉到公平正义的。第三,《人民司法》杂志要为推进司法改革多做宣传,多做理论上的支持。司法改革任重道远,《人民司法》杂志要利用这一阵地不断地推进,为司法界做出自己的贡献。第四,《人民司法》杂志要在传承古代优秀的司法文化上加强宣传。期望《人民司法》杂志社把60年的辉煌成就作为新起点,创造更大的成就,走向更好的辉煌。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志铭
  
  以专业精神担当时代责任
  
  我是《人民司法》杂志的一名老作者,也是《人民司法》杂志社诸多工作的积极参与者,我也是编辑出身的学者,也办了很多杂志,感受过编辑人员的辛苦。《人民司法》杂志经过6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一本非常有影响、非常受关注的法学刊物,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这当然是跟历任编辑人员付出的努力分不开的,当然也与它作为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刊的定位分不开。这本杂志(《人民司法·应用》)在装帧设计上庄重、典雅,在栏目设计上简洁、明了,在论文选编上专业、规范,突显其机关刊的形式特点。中国司法改革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时空的意义上都已充分展开,希望《人民司法》杂志无论是在政策宣传指引上,还是在实务工作指导上,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的司法理论研讨、探索和建立上,都能以专业水平为基础,有明确的时代担当、时代责任,扮演着自己的特别角色,发挥着自己应有的作用。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黄祥青
  
  散发独特气质的良师益友
  
  《人民司法》杂志是一直相伴法官职业生涯的良师益友,我一直坚持每期必读、每本必看、每年必写。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学习了新的审判理论知识,而且还结识了许多素未谋面但又神交已久的同道知心朋友。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精细思维的能力,提升了记录自己所思所想的写作方法,掌握了从读者视角书写文章的写作技巧。《人民司法》杂志也是推进国家法治建设进程的铺路石,具有独特的气质和魅力。它定位精准,始终面向人民法院的审判事业,既是思想引领者,又是解惑释疑者,还是学术争鸣的园地。它品位高洁,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既扎根于司法实践,又具有理论高度。《人民司法》杂志的编辑人员具有奉献精神,甘为人梯。60年的杂志还是如实见证人民司法事业发展的里程碑。祝愿《人民司法》杂志永葆青春,伴随我们人民司法事业的发展一起砥砺前行。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郭富山
  
  干警的掌中之宝心中之念
  
  《人民司法》杂志自创刊以来,以它勃勃的生机和活力,伴随着共和国法制建设进程一路成长,业已成为全国法院干警的掌中之宝、心中之念、庭中之器。
  
  《人民司法》杂志给了我太多的启迪,太多的引领,也给了我太多的温暖。《人民司法·天平》是展示法院干警文艺作品的最佳园地,是引领法院文艺创作的最新方向,是代表全国法院文艺创作水平的最新高度。它是连接法院系统文化建设阵地的坚强纽带,像一条汇聚法院文艺创作精品的长河,来自全国法院的文艺创作骨干在这条长河里尽情地畅游;是培植法院文化氛围和创作人才的核心基地,催生更多更好的作品出现,促使更多优秀的创作人才脱颖而出,推动法院文化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是透视法院文化实力和司法实践的重要窗口,可以展示法院文化创作的丰硕成果,让全社会更加了解法院干警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大爱情怀。
  
  (座谈会部分内容为书面发言  文字整理周庆华)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