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内信息行业大佬对2017年传媒业态的前瞻2017-01-03 来源:腾讯新闻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资本与技术驱动的变革临界点越来越近。2017年,媒体公共性与市场性之间如何平衡?传统媒体的转型想象又有哪些新空间?风口上的创业机构们是否会迎来新一轮大洗牌?浩瀚的未知在呼唤着实践者们给出答案。 特邀国内先锋媒体掌门人指点江山,聊聊他们对未来一年传媒业态的前瞻及对自家媒体发展方向的预判,从中或许可以看到传媒业的未来走向。 新京报总编辑 王跃春 “打造全媒体原创内容生产平台” 2017年,优质内容的价值必然越来越大。新京报会坚定不移地持续打造“全媒体原创内容生产平台”。特别是在硬新闻领域,专注于深度报道和评论,专注于视频化,专注于为移动端生产。同时,我们将会让更多的优质内容产品化。无论世界如何变幻,好奇心是永恒的,知情权是永恒的,这是新闻不死、新闻人永存的根基。 南方周末某一年的新年献辞,叫“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然而对各家传统媒体而言,这个冬天却似乎格外漫长,“逾越”得很艰难。 界面创始人、CEO 何力 “媒体属性新平衡点来临” 一切都还在变化之中:无论是技术对内容生产的影响、传播社交化还是个性化知识创造渐成大势。我觉得2017年大概率的情景是媒体的公共属性和市场属性会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一个新平衡:平衡点的左右取决于人们对好内容的欢喜程度和业者的精神追求。尽管对后者不可估计过高。 我的好友张力奋说,新媒体主义是个乌托邦。是啊,乌托邦常有、主义也常有,但只有好新闻之树是常绿的。 无疑,界面在新的一年以更丰富的形式生产更多优质内容的行动会继续下去,就像16年界面推出了视频品牌“箭厂”,甫一问世,佳作不断。相信在内容生产上,界面在2017年会给用户更多新的惊喜! 梨视频CEO邱兵 “千山万水,循着你来时之路” 许多人说,2016年是资本寒冬,也有人说,短视频是风口。不管说法是好还是坏,梨视频历经半年的打磨,终在今年11月初正式上线。因为我们有信心,资讯短视频作为一个垂直领域,还有极大的开发空间。这一点,在梨视频上线后的两个月内得到充分印证——我们推出了一批引爆舆论场的优质视频内容,获得了一份还算漂亮的下载数据,拥有了一群粘性极强的用户,以及,业界内外给予的种种期待。 2017年,我们继续奔跑。在现有基础上,将重点发力全球拍客网络的建设,全面打造梨视频短视频生态圈。 但我们也深知,达成愿景的路途必然艰辛,我们已做好了长久努力、在变化中摸索的准备。千山万水,循着你来时之路。 FT中文网总裁 张延 “媒体格局趋稳,达成合作共生” FT中文网10周年合影 2016年即将结束,从许多方面看,这注定是个黑天鹅事件频出的年度,作为媒体工作者,或许我们应该庆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见证并记录了这个非同凡响年份的大事件;同时,作为一个媒体运营者,我们也体会到更多的艰难时世,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整体行业上,当然更看到了很多突破性的机遇,包括媒体形态和盈利模式。 展望2017年,我们对包括内容变现在内的全新的媒体盈利模式抱着期望,我们也愿意看到媒体像其他许多力求革新突破的行业一样,勇于尝试对新技术的应用,深度挖掘数据的价值,坚守高质量的独家内容,为用户、客户和媒体自身带来更多价值回报。新的一年里,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自媒体,格局应该会慢慢稳定清晰,并逐渐达成新的合作共生。 微在联合创始人 张一帆 “细分领域做一些真正自信的内容” 内容生产环境和所谓的“生机勃勃”还离得很远。虽然一部分人已经认识到算法和机器人的局限与无趣,也开始对一些形式感先行但内容平庸的产品显得厌倦,但我们和一个繁荣的媒体生态其实越走越远。数落一下从人力资源到资本定趣味到宏观环境,所有的风向都指向媒体生命力进一步的瓦解。 内容领域的亮点在一个不健康的生态里只能是种种不可持续的尝试,技术领域的亮点例如直播和VR甚至在他们还未作出任何值得观看作品的同时就已经死去。在这个环境里,能小确幸地在某些细分领域做一些真正自信和原创的内容,做到服务真实的日活用户就很了不起了。 视知传媒创始人、CEO 马昌博 “内容创业单打独斗的时代过去了” 2016年,成绩还不错,用四个月做了90多支高质量的短视频,收获了全网上百万的粉丝和一个多亿的播放量,而且视知车学院、医学说、资本论、二次元等都各有千秋。 但如果说2016年最让我开心的,并不是别人眼中“视知”的“一鸣惊人”,或者“知识短视频标杆”之类的赞誉,也不是年底“视知”作为一个新兵拿到的诸多奖项。 最开心的,是我和视知这些年轻的同事们,都在彼此善待着彼此。我始终认为,效率、尊重和情分是一个团队的核心——没有组织效率的团队没有希望,没有相互尊重的团队没有灵魂,而不念基本情分的团队不会持久。而这些,都是我所珍视的,也是2017年“视知”将会飞得更高的基础。 关于2017年,我想说的是,内容创业个人单打独斗的时代过去了,未来必然属于强势的机构化的内容团队。“视知”将继续把“知识看得见”这句话做的更彻底,我们将在原有的5个垂直产品线的基础上,去拓展更多的边界,这不仅仅意味着横向的拓展,更意味着纵向的垂直深入和持续不断地垒高门槛。我们也不压宝爆款,而是追求持久的高质量的平均分。 在未来,我希望大家只要一想到知识“翻译”,一想到知识的“有趣的可视化解读”,第一反应就是“视知”。我们希望做大家的可视化知识伙伴,让知识不高冷、看得见,并陪伴你成长。 36氪媒体业务总裁 冯大刚 “信息即服务” 2017年,我最希望做好我们的to B付费订阅(投资人内参)。to C的专栏订阅已经有不少同行在做了,但深入产业链的信息服务还没有人尝试。我们始终相信,优质信息不仅有广告展示价值,它还应该能直接提高行业效率、促成交易达成。在2017年,这部分业务带来的收入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对我们摸索“信息即服务”的模型有重大意义,对整个传媒行业也会是一次有价值的实践。 时尚先生新媒体产品总监 郝磊 “顺应洪流,尝试突破” 在过去几年中新技术和新业务迅猛爆发,对于一家时尚传统媒体的冲击是悄无声息并伴有巨大回响的。2016经历了VR、AR、直播、视频等业务或平台的变革,时尚先生有尝试、有突破,步伐可能会慢,品质必须有保障。2017年新媒体方面先生也会顺应业务洪流,努力尝试与突破,同时保有先生应有的做事的态度。 Vista看天下总编辑 李红平 “真正为读者带来价值” 好在应该总有人能熬过严寒见到春日。那些最终越过寒冬的媒体,在内容上应该更安静更从容比自媒体更有可信度,在商业模式上应该通过发行的“一次销售”就能生存,广告将只提供附加值。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你能否真正给读者带来价值。在2017年和随后的若干年,《VISTA看天下》将为此而努力。 2016是媒体变革力内生的一年,内容的价值回归,技术的无间隙跟随,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在不遗余力地尝试新的可能性,或许伴随着焦虑与阵痛,但就像英国诗人兰德所说:“如果春天要来临,大地就会让它一点一点去完成,我们所做的所有微薄的努力,不会比春天之于大地更为艰难。”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