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卢欢 刊博会注册大学生记者 陈阳 王雨婷曾宪莉 乔思佳
昨日,2014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进入第二天。2014中国期刊媒体国际创新发展论坛之分论坛“大众期刊融合与创新”和“学术期刊转型与发展”同时举行,国内外期刊出版界嘉宾出席会议并做主题报告。
有感于近年来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搅局”带来的颠覆性变革,各大期刊、出版集团的领军人物开始了集体反思和集体突围的转型探索。这一次,他们利用一年一度的“刊博会”平台,共同交流和探讨了“跨平台与全媒体”、“数字杂志及商业模式”、“未来的杂志生意”、“专业期刊的创新运营”、“学术期刊的数字化”等问题。
杂志发行突破
为用户创造价值是最大目标
就大众期刊来说,建立在大数据系统上的内容生发和分发越来越引起重视,新的生存法则还在探索中。负责全媒体平台互动营销和会员增值服务的杂志铺广告总监翟宁在论坛上围绕“杂志发行的突破口”的话题发表了演讲。他指出,如今的杂志发行不是简单的线上线下的突破,而是整个运营思维的转变。用互联网运营思维做期刊线上发行有几点需要突破,首先清楚地知道用户需要什么,让用户参与到内容当中,再把数据运用到今后的发行和内容上。然后是对用户进行细分,连接整个刊社和读者上下游的需求。此外,还要研究用户购买习惯,尽量去满足用户的需求。他认为,互联网营销需要把目标用户转化为忠实用户,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对用户的购买趋势进行判断,还要提供增值服务。
发行、广告、采编曾被誉为期刊经营的“三驾马车”,而今这种提法显得有点过时。时尚集团法务总经理樊百乐在介绍了集团的“五位一体”战略时提出,他们早已开始在编辑、广告、发行、市场活动和新媒体这五个方面作出整合性布局。“这两天我们在交流中得到的共识是纸质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在内容上,但我想说的是,不是内容本身,而是强大的内容生产经验。”在他看来,虽然碎片化阅读是一个趋势,但这也对长篇文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需要深度阅读的文章也能获得极大的反响。期刊要注重产品质量,继续让读者尖叫,提供的不应仅仅是信息和美感,还要有服务。对于时尚集团来说,做形式及品质上均超乎读者、用户预期的时尚生活方案提供商,为用户创造价值即是最大的目标。
古纳雅尔传媒公司中国CEO史永强强调了媒介形态带给用户何种体验的重要性,中国文摘首席运营官尹杰也提出了通过参与评论和互动等方式来增强用户体验的观点。中国数字媒体数字专员毛屹槟则谈论了大数据的魅力,他以美国某购物网站能够根据不同的买家呈现不同的界面为例,向大家展现了线下数据捕获用户的强大功能,以及大数据提供的各种个性化的客户体验。
“用户体验”主要是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各种电子移动产品用户的感受而言。记者就此随机采访了一些来刊博会参观的杂志爱好者对电子媒介的看法。多数人表示电子版的期刊或者有声读物并不是深阅读的最佳选择。一位张姓钢琴老师表示,自己从小就是《小学生天地》的爱好者,而现在非常喜欢《看天下》,她认为只有手里捧着一本实实在在的书时,才能真正静下心阅读和思考。“非常怀念小时候能够一期不落地看完所有杂志的感觉,很踏实。”她说目前偶尔想起来才会买一本倾心的杂志,手机也有一些杂志的APP,但很少看。
捕捉线下数据,提供个性化体验
加强用户体验
学术期刊转型
科技期刊要坚持“三步走”
学术期刊如何在新形势下的转型?科技期刊如何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会专家也都亮出了各自的观点。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理事长颜帅在发言中说,中国的科技期刊必须坚持“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提升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地位;第二步,改革与发展并重,建立国际化的英文科技期刊出版单位和发布平台;第三步,重视双向译介,推动中文期刊的国际化和英文资源的本土化。
而围绕如何提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细胞研究》杂志社编辑部主任程磊、武大《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学报》执行副主编戴益群和《国际口腔科学》杂志执行主编王晴都表示,必须完善相关制度,优化出版模式,加强国内期刊在国际科学界的传播推广,吸引有影响力的作者,发表热点专题论文。同时,整合学术资源,资助优秀稿件开放获取,加强学术出版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在圆桌讨论环节,专家和现场观众还就期刊出版的“引进来、走出去”、中国期刊的盈利机制、刊发平台和约稿机制等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关键词
跨平台与全媒体
数字杂志及商业模式
未来的杂志生意
专业期刊的创新运营
学术期刊的数字化
五位一体战略
采编
广告
发行
市场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