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众多作家来宁为《少年文艺》庆生2016-11-18 来源:现代快报 曹锋
在新媒体浪潮的冲击下,期刊的读者群正逐渐流失,对于很多文学期刊来说,更是一个不争的严峻事实。但11月16日在南京,一本儿童文学期刊的40岁生日,却吸引了众多中国文学重量级人物到场,刚刚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也特别通过视频向其送上生日的祝福。它就是《少年文艺》,从1976年创刊至今,已经让曹文轩、黄蓓佳、梅子涵、秦文君、祁智等从普通文学作者成为全国知名儿童文学作家,也培养了一批新生代少儿文学作家,如饶雪漫、韩寒等。 在“《少年文艺》创刊40周年庆典暨新时期少年文学创研会”上,到场的除了黄蓓佳、梅子涵、祁智等知名作家外,还有从北京专程赶来的中国作协副主席、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高洪波。在发言的时候,高洪波感慨地表示,年轻的时候,他非常想当一名诗人,从云南部队转业回北京后,进入《文艺报》成为一名负责儿童文学、民族文学、民间文学和诗歌评论的编辑兼记者,诗笔自然不能放下和搁置。从那时候起他开始关注少儿文学,有志于成为一个少儿文学作家,并开始写儿童诗。当时正好女儿出生,自己又刚30岁。于是非常有热情地向《少年文艺》投稿,结果就被刊用了。兴奋之下,他继续进行创作,还记得那时候,他一早上能写8首诗歌。可以说,这是他“30岁的诗意”,现在他要用这份诗意祝贺《少年文艺》40岁生日,非常感谢《少年文艺》能发表自己早期的诗歌,因为这是一段非常值得铭刻的记忆。对于《少年文艺》的生日,曹文轩则通过视频特别表示,某种程度上,他的文学之路就是从《少年文艺》开始的。当年自己还是一个农村业余作者的时候,《少年文艺》就刊发了很多自己的作品,以此为起点,他才不断被激发创作热情,到后来从事专业的儿童文学写作。 记者发现,庆典上发言的,除了成名作家之外,还有不少和《少年文艺》一同成长的文学爱好者。他们都希望,这本期刊能够顶住新媒体的冲击及文学载体多元化的影响,成为儿童文学期刊界的常青树。大家的祝福,让该杂志的主编田俊深受感动。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目前《少年文艺》的发行量稳定在30万份左右,是全国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文学期刊。近几年,杂志也在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模式,目前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对杂志的前景表示乐观。比如推动了书刊互动,为刊物中成长起来的作家推出原创作品,比如小河丁丁、王君心、王岚、林风、张留留等。其中小河丁丁的《水獭男孩》作为《少年文艺》的系列重点图书,还入围了中宣部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成为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优秀百种出版物之一。另外,杂志积极尝试的数字化出版效果也不错,目前在龙源期刊网中文期刊阅读排名始终保持TOP100名,与亚马逊和苹果ibook也有合作项目。 【作家故事】《少年文艺》让他们走上创作之路 在很多的庆典现场,受邀嘉宾的发言大多属于礼节性的表态。但在《少年文艺》创刊40周年庆典现场,发言的黄蓓佳和梅子涵两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却是情真意切,他们在回忆和《少年文艺》交集的时候均表示,没有这本杂志,就没有自己后来的写作之路,更没有今天的作家身份。可以说,是这本杂志给了自己一个儿童文学创作之路。 黄蓓佳:《少年文艺》是我的第二个家 我在《少年文艺》发表的第一篇作品,是1978年的《爸爸的求学经过》,当时我刚到北京读书,在文学上极度迷茫。由于那时候写的都是三突出的文学,写完美的、没有人间烟火气的英雄人物。但外国文学那时纷纷涌入中国,阅读了很多外国文学作品,也看了很多国内伤痕文学作品之后,我如何写下去,不知道。也不知道如何转变。正在迷茫的时候,我收到顾老师(《少年文艺》首任主编顾宪谟)的约稿信,至今我都不知道,他是怎么知道我的地址的。我就想,可以在儿童文学上尝试一下。于是,我就胡编乱造了一部作品,写的是上世纪30年代的故事。但顾老师来信赞扬,一表扬,我赶紧再写,他每个月都来约稿,到后来为了写作,我还翘课躲在宿舍隔壁的一个空房间里写作。最疯狂的时候一个月给《少年文艺》写两篇作品,为了不被说闲话,一篇用真名,一篇用笔名。 整个大学时期,顾老师需要我的作品,我需要顾老师的稿费。我的父母供3个孩子上学,经济上很紧张,于是我就用《少年文艺》的稿费完成了四年大学学业。到大四的时候,我的作品被编辑成册出版,当时拿到的800多块钱稿费,属于一笔巨款。顾老师还特地来信告诉我,不要一下子花掉,要存起来,等结婚有孩子了再用。于是,这笔钱我在北京的银行存起来,回到南京,我又存进了南京的银行,结婚的时候还真的用上了。 想想那四年,《少年文艺》就是我的第二个家。就连那时候我从北京回泰兴老家,每次都经过南京中转,都会到《少年文艺》落脚,杂志社会给我买好回家的汽车票,还会帮我把回北京的火车票买好。 梅子涵:我的文学之路,从它开始 我在儿童文学之路上走了那么多年,完全是这本刊物的原因。它3岁的时候,我正好30岁,那时候我是一个大二的学生,我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很认真地写了一部小说,4000字,写出来后,同学刻了蜡纸,油印出来,贴在大学的橱窗里。在那个年代,大家都需要文学,都需要感情的释放。这是一篇充满了情感的小说,很多同学读了之后,泪流满面,认识我的女同学说,“你这小说害得我一夜没睡。”但没想到,后来竟然没有文学刊物敢于发表,因为我写的故事是关于老师对学生的喜爱。后来,我懵懵懂懂地把小说寄到《少年文艺》,一直记得,在一个星期天的晚上,我返校走进校园,在班级邮箱里,收到了江苏《少年文艺》的一封信。和一般的统一印刷的信件不一样,信里的字迹很清秀,在暗淡的路灯下,信上每个字都告诉我:你的小说我们准备刊用。签名是顾宪谟。我奔跑着冲进了宿舍。可以说,这篇小说是我30岁以后,无比美妙的人生,无比喜悦的成功的开始。 小说发表之后,还获奖了。获奖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通知我,老顾从南京赶到上海,在炎热的8月,他大汗淋漓地赶到我家,当时我正是大二的学生,跟着一些作家到海军体验生活。他就让我妹妹转告我,我的小说获得了1957-1977年的优秀作品,而且是一等奖。 后来我到南京领奖,听老顾含泪告诉我获奖的经过。听说,为了这篇小说,他和妻子商量,在妻子保证不和他离婚的前提下,发表这篇小说。现在我想向老顾鞠个躬,谢谢他发表了这篇小说,让我有了37年前的那个太好的文学之路的开头。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