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孩子们还在看《少年文艺》吗? 这本杂志昨天40岁生日

2016-11-18 来源:中国江苏网

  创刊于1976年的江苏《少年文艺》,曾是众多著名作家如高洪波、梅子涵、曹文轩、黄蓓佳、祁智等人的创作摇篮。昨天,凤凰出版集团为该杂志举办了40周年庆典活动,多位儿童文学大腕和《少年文艺》第一任主编顾宪谟来到现场回忆文学往事。同时,记者也对当下小学生的期刊订阅情况进行了调查。
  
  期刊的往事
  
  黄蓓佳靠《少年文艺》的稿费上大学
  
  一本期刊能与一位作者的关系有多么密切?听完了这些作家的故事,你必定会心生感触。在昨天的活动开始播放的VCR上,曹文轩表示:“我的文学之路就是从《少年文艺》开始的。”中国作协副主席、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高洪波则现场发言表示,他在30岁时,为《少年文艺》写过儿童组诗,那时《少年文艺》才6岁,“30岁的诗意令人神往,而今我已年过花甲。”
  
  一个庆典,把不少作家带回了30多年前的时光。1978年,黄蓓佳在《少年文艺》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叫做《爸爸的求学经过》,黄蓓佳称,当时她正在北大念书,“顾老师不知怎么找到我的。我当时正处于文学创作的迷茫期,正在这时收到顾老师的约稿,于是我想,也可以在儿童文学上尝试一下。”
  
  这一“尝试”,便贯穿了黄蓓佳的大学时代,黄蓓佳表示,那时候,主编顾宪谟老师每隔十天就要给她写封信,鼓励她、支持她,“顾老师需要我的作品,我需要顾老师的稿费。父母要供3个孩子上学,我就是用《少年文艺》的稿费上大学的。到大四的时候,《少年文艺》为我出了单行本《小船小船》,我拿到800多块!这是笔巨款啊。顾老师告诉我,不要一下子花掉,你要存起来,等你结婚有孩子再用。”
  
  梅子涵的第一篇发表于《少年文艺》上的小说叫做《马老师喜欢的》,这也是他的成名作。该小说还在1957年-1979年22周年的文学评奖中,获得了一等奖。“现在各种机构评奖很多,当时就那么一个奖,还是囊括了22年的。当时的通讯手段也远远也没有现在先进,老顾是坐着车从南京赶到上海来通知我获奖了!”梅子涵感慨道。
  
  期刊的现状
  
  名师呼吁给孩子选择期刊别太功利
  
  梅子涵昨天受访时表示,时代发展太快,希望如《少年文艺》这样的期刊销量不要下滑。记者昨天了解到,《少年文艺》在“巅峰时期”即上世纪80年代时,销量可逾百万,前些年下滑明显,而如今通过营销手段的变化等措施,又回升到了30万。
  
  昨天,记者采访了一些小学生的家长,这些家长多半是“70后”、“80后”。“你小时候看《少年文艺》吗?”当记者抛出这个问题时,不少回答都是“当然啊,当时周围同学都在订”。然而,与之相反的是,他们如今给孩子订阅的相似的纯文学期刊甚少。
  
  调查中记者发现,《七彩语文》、《语文阅读》订阅量比较大,这个也能归类到文学期刊,但还是紧扣教材的,因此得到家长和老师的青睐。一位“80后”家长小泉告诉记者:“老师会发单子下来要勾选,并提醒哪些上课会用到,一列好多,能订完就不错了。”
  
  此外,家长华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喜欢看有趣的,比如《小小达尔文》、《小樱桃漫画》。
  
  为什么曾经的人手一本《少年文艺》、《故事大王》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昨天,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致远外小副校长季峰,他从事的是语文教学工作。
  
  一方面是现在的孩子选择很多,另一方面,季峰表示,“在给孩子选择书籍阅读时,功利性的例子很多。”季峰提到,曾经南京一所名校请北大的鲁迅研究文学专家钱理群来讲鲁迅,一开始人气爆满,后来人越来越少,因为学生表示,这个听了对考试没什么用。
  
  季峰为这种学生在阅读上表现出的功利性感到痛心疾首,“孩子们需要文学的滋养。”此外,季峰还表示,他也知道孩子们学习压力大,“就跟成人一样,闲下来喜欢看点轻松的,比如漫画。这样看文学期刊的就更少了。因此孩子们很需要家长的引导!”
  
  此外,《少年文艺》的主编田俊称,阅读经典文学自然是必要的,但期刊文学的特点是一直有同时代的年轻作家在书写。记者仲敏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