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0日上午9点,北京大学期刊网(简称:PKU-OAJ,网址:http://www.oaj.pku.edu.cn/ )平台上线发布会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刘伟、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主任李强、社科部副部长王周谊、科研部副部长蔡晖、图书馆馆长朱强、图书馆书记萧群、图书馆副馆长聂华等领导和期刊编辑部的主编、副主编20余人。会议由朱强主持。
刘伟在会上致辞,他首先代表学校祝大家教师节快乐,感谢各位老师多年的辛勤付出。他指出,北京大学拥有众多高质量的学术期刊,学术水平和学术评价都很高,赢得了学术界的尊重。但其网络化、数字化水平整体偏低,且呈单刊、分散的态势,未形成规模效应和整体品牌效应,制约了显示度、利用率和影响力的提升。他表示,经学校统筹安排,在社科部、图书馆及相关期刊编辑部的共同努力下,如期完成了北京大学期刊网的初步建设。他希望期刊网成为整合、展示北京大学学术期刊的一个窗口,全面、集中、透明地展示北京大学整体科研水平,有效提高学术成果从投稿到出版全过程的传播速度,提升北京大学期刊在国内外影响力。学校将以此为契机,推动北京大学期刊相关政策的成熟和落实,为期刊发展搭建可靠、统一的支撑平台,营造一个规范有序、有利于期刊可持续发展地良好环境,促进北京大学学术期刊的全面发展。北京大学期刊网作为中国高校第一个期刊在线整合平台,是北京大学常为新的又一次体现。可喜的是,期刊网平台并不局限于收录人文社科期刊,还将收录理工类期刊,许多理工类期刊也表示愿意加入进来。学校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期刊网建设项目,相信在学校多部门配合,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北京大学的期刊事业定会越办越好!
李强在讲话中,回顾了2013年初召开期刊负责人会议,为了进一步发挥北京大学人文期刊在国内的学术创新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及学术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决定由社科部牵头、提供经费,由图书馆建设北京大学期刊网平台。他特别强调,在当前大数据、数字人文等新概念日益受到全世界关注的情况下,建设期刊网可以说是顺应了潮流,很多伟大的事情都起步于小微的创新,只要持之以恒,北京大学期刊网也将发展成一项不可估量的事业。学校应该就大数据和数字人文的教学、研究和应用做出更大部署。
王周谊在讲话中,谈到参与期刊网建设工作的体会。他表示,社科部委托图书馆建设期刊网平台,图书馆非常专业,全校的刊物调研、平台建设、内容建设等工作都做得非常到位,这些工作也得到了期刊编辑部的大力配合与支持。他引用朱善璐书记的话说,“北京大学各家期刊编辑部就像各个车间,以前只知道各车间的产量,不知道总产量,期刊网使北京大学期刊的总产量一目了然,是摸清家底的好举措。”通过期刊网平台,可以有效提升期刊和文章的可见度、可获取性,对于期刊管理当前面临的问题,如CSSCI收录、期刊排名、被引用率等,将会很大改善。
蔡晖在讲话中表示,很高兴来参加期刊网发布会。在大数据时代,社科部富有前瞻性地决定做期刊网项目。学校有很多理工科的期刊也办得非常好,如物理化学学报坚持了多年,还是SCI源刊,质量非常高。她表示,科研部将和社科部一起配合图书馆,把期刊网的建设工作逐步推向完善。
编辑部代表,《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的李春萍、《大学图书馆学报》的王波分别作了发言。李春萍表示,作为北京大学的刊物,《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定位很高,多年来,期刊在栏目和形式上有许多创新,在学术选题方面有独到之处,对其他刊物都有影响,在教育研究领域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在互联网时代,借助技术力量来提升刊物的影响力方面,编辑部自身力量薄弱。在学校的统筹安排下,希望借助图书馆的力量,对编辑部提供技术支持。王波认为,对北大来说,机构知识库、学位论文库属于北大人撰述的资源,期刊网属于北大人编辑出版的资源,如果将来把自然科学期刊、集刊甚至社团刊物都集成起来,将形成相当可观的资源,大大提高 “北大制造”的显示度、影响力。
聂华从期刊网建设的背景、计划与进展、目标与定位、思考与展望等方面向大家汇报了期刊网的建设概况。周义刚给大家演示了期刊网功能。大家还共同探讨了期刊网、学术期刊的未来发展。
朱强回答了各家期刊主编对于期刊网的咨询并认真听取他们的建议。在总结中,他表示,在学校高度重视、各家期刊积极配合下,图书馆将发挥专业优势,保障北京大学期刊网稳定有序可持续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