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陕西日报传媒集团: 建起历史与现实沟通的精神桥梁

2016-10-24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李婧璇

  “有个好朋友,没脚就会走;七天来一次,来了不停口;说东又说西,肚里样样有;交上这朋友,走在人前头。”当年被陕甘宁边区群众口口传诵的“好朋友”,就是于1940年3月25日在毛泽东同志倡导下创办的《边区群众报》,它也是《陕西日报》的前身。

  如今,历经近80年的发展,当年群众口耳传诵的“好朋友”已快速发展成为现代化的陕西日报传媒集团。《陕西日报》位列2015-2016中国报刊经营价值排行榜省级日报十强排名第七。今年上半年,《陕西日报》广告收入增长35%,集团实现产值增长13%。面对着时下报纸断崖式下滑的现实情境,《陕西日报》仍保持着发行足额订阅率增长、零售量不断攀升的佳绩……对此,陕西日报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张仁华表示:“在新的时代进行新的长征,用长征精神再创新的辉煌。”

  缅怀英烈

  让长征精神永存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针对当下媒体纷纷推出的相关纪念专题报道以及“重走长征路”等策划活动,张仁华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媒体,尤其是作为主流媒体的党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走长征路,应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张仁华看来,缅怀红军英烈,铭记光辉历史,需要我们从长征精神中汲取从严治党的力量和宣传工作的力量,“传承红军坚定的理想信念,跟党走,进一步深入‘走转改’,进一步深入接地气。”

  “作为省级党报和丝路沿线主流媒体,要让长征精神在推进陕西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大格局过程中,展示陕西形象。”张仁华认为,新闻媒体要围绕自身信息传播的核心使命宣传好长征精神,发挥长征历史事实报道的特殊历史作用,搭建起历史与现实之间沟通的精神桥梁,让长征精神永存。

  从8月1日起,《陕西日报》特别推出了《走向辉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专栏。该栏目稿件均由陕西省权威党史专家撰写,每周一和周四见报,预计于10月底结束。栏目自刊出以来,各界好评如潮,社会反响热烈。

  “我们在设计该专栏的时候着重突出陕西省的‘两点一存’,‘两点’即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战的出发点,‘一存’即全国仅存的唯一的红色根据地,突出其对于中国革命的独特历史意义。”负责《走向辉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专栏的《陕西日报》理论评论部主任魏焱对记者说道,专栏从长征的缘起开篇,在充分展示长征艰苦卓绝、波澜壮阔史实的同时,也充分凸显了陕西省作为长征落脚点和抗战出发点的重要意义,对于发掘长征历史内涵与时代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外,在9月3日和9月18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陕西日报》还推出了纪念红军长征系列专版,对长征历史以及伟大的长征精神给予浓墨重彩的展现。

  深入基层

  为群众呼声发言

  群众性是《陕西日报》自创建以来最大的特点,用群众的语言办群众的报纸。当年的《边区群众报》每期报纸在印发前都要讲给10多个不识字的群众听,听懂之后方可定稿出版。如今,为群众办报的优秀传统仍一脉相承。与群众融为一体,走进群众的内心世界,把笔和镜头对准基层。5年多以来,陕西日报社在推进“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中,做到了“带头走,率先转,主动改”,在树立了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新闻理念的同时,更推出了一大批来自陕西全省一线的鲜活生动的报道。

  陕西日报社社委会结合贯彻“名稿件出名记者,名记者办名专栏,名专栏出名编辑,名编辑带名版面”的“五名”战略,对全社“走转改”活动做出了安排部署,成立了以每届社长为组长,总编辑为第一副组长,其他社领导为副组长,全体采编部门主任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并且及时制定下发活动方案。张仁华深入宝鸡、延安、榨水等基层单位采访,了解实情;总编辑姜冯俊深入延安市宝塔区李渠镇张兴村,考察农村养鸡产业发展情况等;副总编辑张若愚深入关中农村采访……

  “我们的编辑记者中男45周岁以下、女40周岁以下的同志,都要分批到报社的基层联系点体验生活,要深入到火热的生产生活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三同’中增进新闻工作者与群众的感情,把‘走基层、转做风、改文风’活动引向深入。”陕西日报社三教办副主任李能伟向记者介绍说,这些记者编辑通过在基层的深入采访,深切体会到什么是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认识到劳动人民的力量。

  从第一批的武功县贞元镇南可村、大庄镇贺家村、武功镇羊圈村等20多个基层单位作为“走转改”活动的联系点,到如今扩充到在陕西全省区县都设点,陕西日报社积极推动“走转改”活动长效化、制度化、规范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联系点定位为不仅是记者吃住劳动采访点,更是全县群众与报社记者的联络点,可谓是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第一时间赶到的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走转改”活动给记者带来哪些切身感受?首批带队深入武功县农户家中体验生活的要闻部副主任孙文生,深有感触地说,总是坐在办公室里,永远写不出生动的稿子,要迈开双脚把身子扑下去,真正走进基层,思想感情才能融入基层,体会基层,给思想灌注一种清新的充满活力的生命元素。群众们则反映说,现在欢迎记者来农村,就像当年欢迎红军来农村一样。

  此外,陕西日报社还设置了群众对记者“走转改”活动和稿件的测评意见考核办法,从制度、工资分配、考核办法、职位晋升、职称评定、先进评选等方面,推动记者放下架子,带着真情,带着任务,怀着内修,含着敬畏,真正投身“走转改”活动。

  做优内容

  推进媒体融合

  作为陕西日报传媒集团新媒体发展的排头兵,陕西传媒网近年来的发展可谓是蒸蒸日上。走进其办公楼,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 传播好中国声音”,端正醒目地印刻在大堂正中,时刻提醒着身为传媒人的我们所肩负的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办公区内工作秩序井然,每位员工都很投入且专注。

  陕西传媒网技术总监倪渭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网站如今已经形成陕西传媒网、陕西文明网、丝路网、新媒网、妇女网、“掌中陕西”客户端、“新丝路”客户端、陕西日报微博微信、陕西传媒网微博微信的新媒体矩阵。其中“掌中陕西”客户端推广已经达到20万用户,“新丝路”客户端推广达到5万用户。

  “在内容制作方面,我们突出原创视频传播优势,提升网络传播的影响力。”倪渭滔告诉记者,由网站重点打造的原创视频品牌栏目《城墙根下听民声》,通过视频播报形式展现古城西安的民生故事,传播正能量。在对“追赶超越新陕西 文化助推奔小康”的主题宣传中,以闫克元、石志光等为主的陕西省基层文化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通过他们一腔热忱坚守农村文化事业、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闪光思想和精神风貌的事迹进行集中报道,多角度多元素地展现了陕西的开放、富裕、美丽、和谐、幸福。

  “为进一步提高原创新闻的点击量,今年下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社会热点稿件和监督稿件的采写力度,盯紧各类热点事件和重大突发性事件,竭尽全力将内容做好。”在倪渭滔看来,只有关注社会热点,探索更多服务民生的网络新声音,才能不断提高网站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