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内信息推送新闻,脸书算法争议重重2016-10-2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袁舒婕
几个月前,脸书宣布改变新闻推送的算法,媒体分享内容的权重会下调,脸书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表示,脸书是一个科技平台,不会成为一家媒体。8月底,脸书为了证明自己不会成为媒体的立场而宣布开除所有的热门话题编辑,将热门话题的编辑、推荐和排名全部交给机器算法,但很快机器算法就在一张43年前的越南新闻图片上栽了跟头,关于脸书算法的争议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被误删的图片 9月,脸书因算法失误导致著名新闻图片被误删的事件更加重了人们对算法的关注,一系列的批评文章也层出不穷。 事情具体来说是这样的:挪威作家汤姆·伊格兰德在脸书上发布了纪念越战为主题的文字,并附了一张43年前的由美联社记者黄功吾拍摄的照片《燃烧弹女孩》,这张照片还曾获得普利策新闻奖,但脸书的算法将这张照片判断为色情信息,直接删除。伊格兰德因为发布了这张照片,其脸书账号还被禁用了,脸书给其发去的信息解释了其删除照片的理由是:“任何展示全裸的外生殖器和完整女性胸部的照片,都会被删除。” 这件事在挪威引起轩然大波,引起了挪威媒体和不少越战当事人的反对,挪威报纸《晚邮报》主编艾斯本·汉森写了一封公开信指责脸书的审查算法分不清儿童、色情和新闻图片的区别。随后挪威首相埃尔娜·索尔伯格转发了该图片,但转发的内容也被删除了。9月中旬,脸书终于低头承认他们自己的错误,宣布恢复发布照片,并承诺完善算法。这已经不是脸书第一次删除这类照片。此前,它的算法还自动清理了不少与叙利亚、伊拉克和土耳其战乱有关的图片。 被过滤的信息 已经有很多文章批评脸书的新闻推送,特别是它的热门话题功能。有人认为,这一做法建议或者告知读者应该读什么,缩小了用户的新闻浏览范围。皮尤研究中心公布的研究数据显示,66%的脸书用户通过该网站获取并浏览新闻。很显然,人们喜欢随大流,热门话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用户的新闻选择。 这些选择是通过机器算法作出的。它可以监视读者兴趣,然后再向这些读者“投放”它所认为的读者愿意阅读的内容,同时过滤掉它所认为的读者不愿意阅读的内容。因此,该系统会产生一个“回音室效应”或者“言论滤泡”效应——你看到的信息都是被服务器后台的算法精心调整过的,算法调整的依据就是你鼠标点击的内容,你键盘输入的内容。 针对这个算法,《泰晤士报》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写道:“脸书上的新闻可以称之为‘脸书说什么就是什么’。”这一观点看起来的确如此,但它也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互联网新闻到来之前,报纸新闻也是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 被吞噬的新闻业 《卫报》的杰迈玛·凯丝在最新一期的《英国新闻评论》中写道:“我们可能被巨人吞噬,全球领先的社交媒体网站脸书一方面正在获得大量的互联网广告收入,另一方面也控制了关键的新闻传播平台。” 用户心甘情愿地将无数个人信息上传到脸书,这使得该网站能够给这些用户投放具有针对性的广告。相比之下,即使是最先进和最成功的报纸网站都无法做到这一点。凯丝指出,报纸网站与脸书精准的定位无法竞争,大量报纸网站只是为了确保足够的数字广告收入来充实自己的新闻资金。脸书对广告的主导地位也引发了连锁反应,很多报社解雇大量记者,这一进程不仅仅是传统媒体的衰败,还有我们所熟知的新闻的终结。 被弱化的思考 皮尤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显示,脸书的影响力正在扩大,越来越多美国用户将这些社交网络当作新闻来源。在谈到对新闻选择控制方面的争议时,它指出,尽管机器算法已经代替了人工编辑,但这些机器人是由人类设计的。因此,哪些内容会出现哪些不会出现并非完全中立的或者公正的。当然,报刊中哪些新闻会出现哪些不会,也同样不是完全中立或公正的。比如一个读者如果每天都阅读《每日邮报》或者《镜报》,他也会受到这些报纸所选择的新闻的影响。 凯丝认为,脸书的新闻还鼓励“肤浅的接触”——人们喜欢通过“点赞”这个做法来表达自己的态度,但是因为脸书的很多新闻信息无法提供更完整的报道,很多新闻简讯在用户快速点击“点赞”并扫了一眼之后就结束阅读了,很少有人去继续寻找这些新闻更全面深入的报道。“脸书在商业上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新闻算法上还需要不断调整,毕竟这不仅仅是商业的问题。”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