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刊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余昌祥
国际期刊联盟主席Chris Llewellyn
Press Reader公司执行副总裁/首席内容官
“云计算”之父Joe Weinman Nikolay Malyarov
本次论坛针对全球媒体发展的新趋势,聚焦“跨界、融合、创新”,亦呼应今年刊博会 “新理念、新融合、新发展”的主题。既有杂志业者面对翻天覆地的行业变革下的颠覆自我、竭力创新,也有媒体融合大环境下不同期刊类型的独特融合之道,更有着眼于未来下一轮互联网浪潮的行业前瞻。
国际视角看期刊
国际期刊联盟主席Chris Llewellyn带来主题为“期刊媒体产业的7点主要发展趋势”的演讲,他在演讲中指出期刊媒体产业的7点发展趋势,分别是公司转型、科技是一种战略媒体资源、紧随消费者的脚步而动、内容为王、充分挖掘市场潜力、纸媒尚存、创新至关重要。
虽然当下报刊业绩持续下滑、纸媒一片唱衰,Chris提出的“纸媒尚存”如同给期刊业注入一剂强心剂。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读者依靠杂志获得思想、获得启发,杂志在公众认知中依然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杂志会给予读者一种回馈感、获得感。杂志通过提供这种信息,可以驱动读者更有目的性的阅读,相比于其他媒体形式,杂志在提供愉悦感方面非常擅长。”来自英国和德国的调查结果也印证了Chris的观点:杂志上的广告投资回报率(ROI)相比其他媒体而言是最高的。
同样站在全球视角分析和考量期刊行业的还有Press Reader公司执行副总裁/首席内容官Nikolay Malyarov,Press Reader自2003年起开始提供全世界各地都能阅读的数字平台服务,已服务于全球6000多家杂志社。数字化无疑是当下期刊业探索媒体融合的重要一步,而凭借Press Reader APP期刊内容可触达全球3亿读者。尤其是中国用户有较强的母语阅读习惯,即使身在海外也依赖中文阅读,与Press Reader合作可以让中文刊以数字化形式服务于每年在海外旅游的1亿中国人。
此外,本届刊博会还请来了科技领域重量级大咖“云计算”之父Joe Weinman带来主题为“未来的媒体云计算竞争战略”的演讲,作为云计算领域思想家、全球顶尖云计算战略家,他的出现带来了“惊艳”效果,国际顶级科技人才亮相刊博会也从侧面印证出当下期刊业对媒体融合的迫切心情。
期刊业者颠覆自我
《质量与认证》杂志总编辑魏亮带来演讲“B2B杂志创新:从信息到服务”。她提到,《质量与认证》作为行业期刊,先天就有细分和垂直深入的优势。“人们每天最主要的获取新闻的来源是移动客户端和微信,社交媒体也给我们行业期刊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我们尝试内容方面的创新,从原来的单一期刊发展到期刊平台的格局。”《质量与认证》2015年升级为综合性的信息服务平台。并且,开设了2个微信公众号,一个是质量认证,目前有18万粉丝,另一个是慧眼消费,有1.5万粉丝。“作为行业期刊,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发现这个行业存在的价值,从这个角度做延伸和创新,基于以上的思考,我们建设了一个测评优选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我们的渠道,向社会做优质产品推荐。”这个项目已经申请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2016年新闻出版改革项目。
商界传媒副总裁白昆鹏分享了从《中华手工》到“手艺网O2O”的跨界融合案例。《中华手工》虽然发行量只有1.3万册,难能可贵的是仍然保持着正增长。“在转型过程中,我们想到的是如何更好地服务,我们探讨的是如何为媒体所聚集的客户提供服务,这才是我们杂志转型的价值。所以我们有了O2O的可能,把以往杂志用户的AB端——手艺人、工作室和终端用户做真正的互动实体链接。” 白昆鹏介绍说, “线上手工学习和线下手工体验互补,线上电商售卖和线下实体售卖互联。通过打通线上线下这样的结构去解决当前手艺人工作室的痛点。”从《中华手工》到“杂志+手艺网”O2O的蜕变,也是手工艺行业的一次资源整合。
再看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作为期刊集群化、规模化的期刊出版集团,经过几年融合探索,新媒体收入增长非常快,2015年已经占到三分之一的份额。以《农业机械》杂志为例,已经实现APP、微信和行业网的布局。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海涛说,这个相对成功的案例可以总结为敢于自我革命,具体来说是流程革命、人员革命和管理革命。“从杂志到微信到知谷APP,我们下定决定进行流程革命,直到实现内容之间的有效整合。流程革命的背后是人员革命,APP只有年轻人能做,这个部门人员一半以上是90后,产品方面、运营方面三分之一都是全新的,以前的编辑记者不能适应,现在基本完成(人员革命)。最后是管理革命,以前在调动采编的时候,按月收稿费、按文章篇数计算薪酬,现在完全不一样了,以文章点击量、浏览量等数据作为考核。”
来自新媒体的价值
龙源数字传媒集团总编辑兼高级副总裁穆广菊以解读期刊文章TOP100为出发点呼唤对行业内容的回归、对生产优质内容的坚守。穆广菊提出,“在进行新媒体融合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网络时代读者对新的叙事风格和语言创新的要求,内容生产一定是要用超媒体化、全媒体化和相对短而精的文章,在做到这些之后,还要将运营与内容生产结合起来”。
“另外,更重要的是以工匠精神打造精品。现在是不缺内容、不缺信息的时代,而是内容杂乱无章的时代、阅读饥渴的时代。很多人在微信阅读时感到乏味,自媒体、微信订阅号生产的内容还不是我们所期待的。我们的发展空间还很大,期刊有好的内容、好的载体,还会有更好的灿烂的春天,以需求端为导向重建内容产业链。”
康泰纳仕资深新媒体运营总监蔡享伦在演讲中提到,“纸媒并不需要革命,而是需要延伸。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延伸,让同样的内容在纸媒上重现新的内容。从技术的角度来说,VR或AR、二维码都可以将信息过渡到电子设备上,从纸媒到数字媒体,这些工具是非常好的中介桥梁。因为有了VR、AR、二维码这样的延伸,我们的内容素材可以被扩大,这使得纸张上印刷的东西能不再仅限于文字图片,也可以是视频。”
时尚集团新媒体产品运营总监武扬则坦诚地分享了时尚集团在新媒体道路上的经验。“从媒体到新媒体需要连接三个层次:连接眼球,连接交易,连接生产。时尚集团最为主要的新媒体动作包含3种属性:媒体属性、社群属性、商业属性。分别对应的是咨询、服务、变现。”在内容生产方面,时尚集团做了3个方面多元化:内容目标的多元化、内容表现形式的多元化、内容来源多元化。内容生产不再仅仅依靠编辑生产,以及跟用户之间频繁的互动来获取内容线索。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刊博会上多了几位特殊嘉宾,他们是新媒体从业者,互联网大潮中的弄潮儿,站在新媒体的视角观察期刊业,并带来从外向内打破融合边界的思考。视觉志传媒联合创始人/总裁冯小马在发言中提到,新媒体使媒体的内容形式更贴近用户需求,甚至内容获取架构在朋友圈关系传播中,更加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媒体融合主要通过3个方面:构建新的渠道体系,解决渠道‘失灵’;差异运营,走出原有的运营模式;构建全媒体团队。”冯小马坦言,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巨大的人才优势。应该借助原有的采编、经营队伍、迅速建立新媒体发展所需要的发展团队。新媒体要求快速注意用户的扁平化时间,习惯从作品到产品的转变,全力开发和打造以内容用户为中心的方式。
600万粉丝级微信公众号“二更”联合创始人李明在演讲中谈到,2014年时二更决定转型做自媒体。“现在,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是新媒体的视频行业,包括内容生态、发行生态和营销生态。我们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是由传统媒体转型为新媒体,有内容的制作、内容的生产、内容的转型。”二更转型后,迅速调整内容发行能力,做到从子媒体到全网、线上线下的全面覆盖,“我们的渠道运营是‘1+T+N+S’,1是公众号,T是Top渠道,有头条、微博等,N是非常多的流量相对比较分散的视频渠道,S是线下渠道,以增加品牌的曝光率。”李明还分享了二更商业化盈利的四种方法:广告、电商、IP、付费。“我们重点放在广告的商业模式上,另外一种关注的是付费模式,付费会迎来他的风口,我们看到电商IP是相对常见的模式,付费会很快,不出意外在明年的春天就会变成付费的模式。”
多项活动齐发布
两天论坛时间里,除了30余位嘉宾带来丰富多彩的主题演讲,多项重磅活动亦在论坛上发布。国际期刊联盟主席Chris Llewellyn亲自宣布,由中国期刊协会独家授权引进的《2016-2017世界杂志媒体创新报告》中文版正式发布,并表示热烈欢迎由中国期刊协会每年持续征集中国区的创新案例,今年由中国期刊协会汇集给国际期刊联盟的案例目前正在评估中,符合报告编辑要求者有可能入选下一年度的创新报告中。由中国期刊协会数字期刊分会和新榜联合发起的“数字号版权互助联盟”举行成立仪式并宣读联盟自律公约,其成立宗旨为“推动跨平台数字号版权保护”。由刊博会组委会主办、中国期刊协会数字期刊分会负责具体工作的“2016期刊数字影响力100强遴选结果”正式发布,大众类、学术类各100种期刊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