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让科学种子在青少年中开花结果——《未来科学家》融媒体发展项目打造纪实

2016-09-2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杜一娜

  《未来科学家》是由江苏教育频道主办的科普期刊,自1998年创刊以来,始终恪守“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的办刊宗旨,逐渐形成了科学精神与人文内涵并重的办刊风格。2015年下半年,由单一的期刊出版发行升级为融媒体发展项目,涵盖科普期刊、电视节目、线下活动和微信平台等四大业务板块。

  期刊贴近学生

  《未来科学家》先后于2008年、2009年、2014年被行业主管部门评为优秀少儿刊物,也是江苏省教育厅首批向全省中小学生推荐的优秀科普读物。

  版式“亮”起来。从2016年第1期开始,《未来科学家》全新改版,完成了统一清晰的视觉识别设计。对标识(LOGO)与封面、版式与栏标、色彩与图片等元素,进行具有明晰边缘和鲜明色彩的矢量化设计,使期刊整体更具审美价值。从青少年的视角去探寻读者的审美需求,结合科普的文字内容以及蕴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营造自己的格调,让阅读变得更美丽。

  内容“新”起来。坚持每期一个主题,围绕最新科学进展,做有人的科普、有温度的科普。如2016年第3期推出了“引力波”特别策划,采访了LIGO科学合作组织核心成员、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陈雁北,以及曹军威、黄永锋等知名科学家,以故事化方式系统解读“引力波”发现的来龙去脉,全面探寻“引力波”给未来生活带来的变化。

  电视走近学生

  开办与期刊同名的电视栏目《未来科学家》,每天走进一所学校,做一场科学实验,讲一个科学道理。以动手实验的方式,由主持人带领孩子们玩转科学,实现了节目与期刊的互动融合。截至2016年8月底,已走进200多所学校。该栏目荣获江苏省广播电视政府奖科普节目一等奖。

  课堂“活”起来。“科学秀”是将电视节目改造成项目产品的一次尝试,将单调乏味的节目现场变成高潮迭起的科学秀场。每期参与节目录制的学生数50—100人,主持人“变身”科学实验老师。与传统课堂不一样的是,学生不用记笔记,也不用规规矩矩地坐着,他们只要关注实验的全过程,开心时可以大笑,不懂时可以随时提问。还可以走上讲台,和主持人一起在教室里跳《江南Style》,每堂课都嗨翻天。

  学生“动”起来。在电视节目录制的过程中,学生既是科学实验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通过动手实验的方式深入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节目中的科学实验道具大多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就地取材,节目播出后,许多青少年观众动手模仿节目中的科学实验。此外,节目团队还紧跟新媒体发展动向,研发了面向网络平台的科学系列短片《哎呀妈呀》,运用鲜活的网络表达,把科学融入生动有趣的生活场景,做到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与娱乐性的有机统一。

  活动吸引学生

  线下运营的基本思路是,研发自主产品,通过青少年科考探索活动,为广大青少年搭建科普体验平台,提供参与科学探索的机会。

  学生“玩”起来。通过不同层次的科学探索活动,让学生动手探究,了解自然。高端层次,与中科院有关机构合作,举办科考冬令营等活动;中端层次,举办暑期科普探秘夏令营,主打“科学探索+电视录制+期刊刊文”三大特色,以特色博物馆为中心开展科普体验活动,如2016年暑期探访了中国宣纸集团、中国鳄鱼湖、中国竹子博览园、金钉子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区、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等科普基地,活动涵盖了古生物、地质等多个领域。常规层次,自主设计线路和主题,聚焦周末亲子科普活动。

  兴趣“燃”起来。活动设计紧扣科普特色,真正燃烧起孩子们科学探索的兴趣。如2016暑期科学求真营中的航空航天博物馆、3D打印实验室等,让孩子们走访高校实验室,亲身体验多项尖端科技。这些场馆平时并不对外开放,通过精心组织的活动,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3D打印的先进之处,还体会到了科学的无穷魅力,激发了他们的科学兴趣。

  微信触动学生

  从用户、内容、变现3个维度,《未来科学家》以“活动吸粉、内容留粉、社群黏粉”的模式,将新媒体平台打造成内容体系清晰,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变现能力的新媒体传播平台。目前《未来科学家》微信粉丝已达到20多万。

  平台“连”起来。为尽快形成“学校参与、学生受益、家长乐意”的良好局面,《未来科学家》采用了“互联网+”的互动模式,通过微信展示加票选的方式,选拔“科学小助手”。“科学小助手”可以参与电视节目录制和《未来科学家》组织的其他活动。同学们还可以把参与活动的经历用文字记录下来,在《未来科学家》期刊及微信平台上刊发。通过“为喜欢的文章点赞”等活动,聚焦学生家长及亲朋好友关注刊社的活动。

  内容“转”起来。要想活跃微信粉丝群,必须要有吸引眼球的内容,让学生和家长大量阅读和转发。首先内容紧扣科学热点。如针对“6·23”江苏省阜宁县龙卷风灾害,“未来科学家”微信不但介绍了龙卷风形成、等级和形状方面的知识,还详细告诉大家龙卷风来了该怎么办;关于里约奥运会中蕴含的“科技元素”,精心策划了“奥运‘神枪手’最怕有风”“破纪录这件事,是不是快到头了”“里约奥运会闭幕式上的‘黑科技’”等专题。其次是实验视频“秀”。通过对电视节目进行重新剪辑,作成一个个三四分钟的微视频,展示实验过程,推送到微信平台,让更多的孩子观赏学习。再次是尝试微直播。在今年暑期举办的夏令营活动中,该刊社用手机全程直播了营员们学习急救技能的活动,得到了营员家长们的普遍关注。

  打造青少年科普第一品牌,这是《未来科学家》努力的方向。作为致力于青少年科普的融媒体项目,《未来科学家》创新运营模式,按互联网规律布局,从垂直平台到综合平台,将期刊、电视与新媒体的传播力有机融合,通过独有的科普产品以及线下的科学探索等活动,形成新的传播链,让科学的种子在青少年心田开花结果。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