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融合发展共筑知识服务共同体2016-09-07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编者按 科学研究进入协同创新时代,对知识内容及其服务方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增强出版、全过程出版、双语出版、按需出版等新的出版方式应运而生,新的出版方式必然带来图书馆服务的变革。面向问题的知识服务成为打通知识生产、传播、扩散和利用各个环节的中心线,也成为数字出版和数字图书馆共同的发展方向,上下游深化合作、加强互动,实现更有效地互联互通,走向跨界融合已是大势所趋。 日前,由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与清华大学图书馆、香港大学图书馆、美国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联合主办的“2016年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融合发展国际研讨会”在浙江杭州召开。来自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印度、越南、我国港澳台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界、出版界和中国研究界代表近700人以融合发展为主题展开学术讨论。 大数据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与应用 □台湾交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黄明居 在大数据的环境中,图书馆如何因应时代的趋势,应用资料探勘(Data Ming)等相关的技术,提供给读者或管理者加值的服务与应用,是目前图书馆重要的课题之一。 案例1:结合网络书店的推荐资料与图书馆读者的借阅记录作图书推荐,使用资料探勘技术,能够使图书馆中无借阅记录的馆藏,增加约8%的曝光量。 案例2:近4年,从共50万笔下载全文的使用资料中,分析读者使用电子资源的行为。主要发现包括:(1)在30分钟内,约10万笔(20%)资料是重复下载相同的全文,这表明读者的资讯素养有待提升;(2)读者下载全文的时间分布,每年都呈现相同规律性,在下午3—4点的时段下载量最大;(3)以领域类别分析下载的分布发现,下载前4名的领域,其下载量总和占总下载量的50%,下载分布呈现局部集中的长尾分配现象;(4)若以各期刊下载量分析结果亦是如此,下载前6名期刊总和占总下载量的30%,前30名占了50%,都是呈现过度集中于某些期刊的使用。 2个案例表明,在大数据的环境中,图书馆员不但需要更深入了解自己的馆藏特性与馆外的免费资源(如Open Access与机构典藏资源等),更重要的是需要善用大数据的分析工具,深入了解读者的使用行为与特性,提供读者更好的个人化资讯加值服务,才能更突显图书馆的价值。 协同创造价值——以香港学术图书馆为例 □香港大学图书馆馆长 苏德毅 上游出版社和下游读者均对图书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服务需求,图书馆面临共同的挑战。只有彼此合作才能有效利用各图书馆的地利和物流优势为读者服务,也可以更有效地运用有限的经费。当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为图书馆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也推动着它们的合作。图书馆之间的合作给成员馆带来了切实的收益,得到了经费提供方的支持和各馆的配合,当然也为读者提供了良好的服务。 纸本和电子资源的联合采购是图书馆之间最常见的合作方式,读者互访、馆际互借、合作编目、合作数字化等方面均有合作的成功案例。但是,这些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图书馆需要深度合作和激进式合作。 面对协同创新和知识服务,图书馆之间需要更加深度的合作,包括定义清晰的共同愿景,保证目标的一致性,同时更大程度的参与,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智慧,优化信息和人力资源,共享权力并共同决策。 这种合作方式对于各个合作馆而言责任更大、风险更高及承诺更多,需要更多的服务创意和长期的坚持,需要各馆互补不足,相互兼容,也给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善于商议和妥协。 有学者认为,研究图书馆的运作模式越来越取决于图书馆之间崭新而积极的关系与结构,以及互动激进式的工作关系。这种合作深具挑战性且难度极高,合作导致的问题,某种程度上非现有科技能解决。 图书馆之间的激进式合作,虽迫在眉睫,但也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分散与共享的馆藏配置,单一本书库共享,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共享或独立的工作流程,共享人力资源和专才,共享服务创意等。同时,图书馆的传统业务也将面临新的问题,包括馆藏建设、采购、编目、电子资源管理等。 中国知网在学术研究和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性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学院教授 韦爱德 在国际数字出版领域,仅仅创造伟大的技术工具是不够的,做好解释工作同样重要。以中国知网(CNKI)为例,它的确创造了一系列强大的技术工具,并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让这些工具为全球读者服务。但是,CNKI平台上的这些技术工具也让读者无所适从,读者不知从哪里下手开始使用,也不知它们如何运作,不仅CNKI,很多平台都没有提供系统的用户指南来回答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所以,我希望以CNKI为代表的中国数字出版物在强调其技术功能的同时,也要加强平台和系统的解释。 在国际数字出版领域,最理想的状态是,面对最广泛的潜在的用户,每个产品都应该尽量能够容易被理解。作为一名政治学学者,从国际政治的角度看,像CNKI这样的国际数字出版平台可以有所作为的地方不仅仅是服务于学术研究,也应该服务于国际关系。但是,这些平台必须很容易被理解和使用。 中国数字出版应以赢得国际声誉为目标参与全球竞争。国际竞争的最好方式是:为国际声誉而努力。具体一点说就是,中国数字出版应该将真实的中国作为其优势展现给全世界。最不可取的方式是将数字出版作为商业竞争和国际博弈的恶意工具。例如,悄悄移除有价值的文献,或者放入毫无价值的内容。 高校图书馆与数字出版 □澳门大学图书馆馆长 潘华栋 近些年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一些颠覆性创新的出现正在改变着或已经改变了人们的思考、行为和生活方式。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的重要载体,应该对新技术善加利用,让其服务于图书馆,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多高效、优质的信息服务。图书馆与数字出版的融合便是上述理念的体现之一。 澳门大学是澳门地区最优秀的国际化、唯一一所综合性公立大学。图书馆的发展与服务理念一直秉承着“信息、互联、启迪”这三大要素。并经过多年的努力,已把该馆打造成大中华区最优秀、最前沿的高校图书馆之一。其机构知识库,除了将传统意义上的机构知识库内容,如硕博士论文、教师发表在期刊上的文章、图书章节等,收录建库以外,图书馆也将优秀本科生论文收录、整理和建库。 但是,图书馆只专注于知识机构知识库服务是远远不够的。从2009年开始,澳门大学图书馆开展了定题情报服务。该服务是指图书馆收集和筛选世界高等教育相关新闻,趋势性文章和发展理念等内容,将其编辑并做数字出版,向大学师生推送每月一期的电子通讯。服务至今已推送86期,获得广泛好评。 高校图书馆的长期使命之一是支持教学、推动研究工作和消除信息壁垒。澳门大学图书馆乐于和中国知网这样的国内数据提供商开展合作,共同探讨图书馆数字出版融合方面更多的可能性。 越南出版业的现状及越中出版业合作的展望 □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中国研究所原所长 杜进森 近年来,越中合作在各领域取得了诸多成就并快速发展,越中出版合作也对两国友好关系作出了一定贡献,双方出版物均正确地反映了两国的改革开放,以及两国合作的进程。 2015年,越南共有63家出版社,全国出版2.4万多种书籍,其发行数量为2.704亿本;拥有858家报社和659种杂志。数字出版方面包括105家电子报社,207家电子信息网站,66家电视广播电台,1.8万名记者。 越中两国山水相连、文化相通,特别是1991年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良好。在2011年中越联合声明中,两国领导人已经强调“继续推进两国科技、教育、人力资源开发、文化、卫生、体育、新闻等领域合作”。 越中应共同合作出版一些推广各国文化、风俗习惯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作品。在传媒方面,两国应在广播电台方面增强合作。双方可共同合作发行反映两党、两国执政理念,两国人民友谊,两国改革开放事业的电影、广播以及电视节目。 双方应在出版物编辑、编辑人员培训、出版工作管理等出版领域深入合作。 增加出版业合作不仅可以为中越两党、两国在出版业发展中的理论和实践提供科学论据。同时,也对增强两党、两国人民以及科学家相互了解和相互信任作出贡献,也符合世界的和平、发展趋势。 越南科学研究阵营随着国家的发展也不断成长并发展。目前,越南政府已经设立了社会科学和科学技术翰林院。中越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若干类似问题,越南科学家了解中国国情,参考中国经验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 大学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策略与实践 □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聂华 创见未来指在创造中、创新的过程中才渐渐地看到了未来。未来可能在当前未必是清晰的,只有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才日益清晰。“创见”能很好地描述图书馆面临的环境、趋势和挑战。 2016年6月1日,美国大学及研究图书馆联合会(ACRL)发布了每两年一度的学术图书馆十大发展趋势,包括:研究数据服务、数字学术交流、馆藏评估、ILS系统商与内容提供商的合并、学习支持、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新方向、替代计量、新创馆员职位、开放教育资源等。 学术图书馆正在不断地面临着转型,不断地践行着创新。转型和创新将是学术图书馆的发展常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外的学术图书馆开始重新规划图书馆的愿景和目标,重新审视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并重新定位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 2015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制订了“北京大学图书馆2018行动计划”,旨在以管理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指导下,面向用户重塑图书馆的四大业务,包括资源建设,研究支持,学习支持和学术交流,同时,进一步围绕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重组图书馆机构,形成能够直接响应机构愿景和用户需求的资源建设中心、研究支持中心、学习支持中心、信息化与数据中心、综合管理中心等业务和服务部门,以及从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空间和设施、研究与项目等4个维度对业务和服务提供有力支撑的有效机制。 学术期刊的国际需求分析和发展前景 □美国东方瞭望公司营销总监 贝怡敏 美国东方瞭望公司从2000年开始在北美市场代理中国知网(CNKI)的产品。截至目前,CNKI最受欢迎的产品是期刊,确切地说是文学、历史和哲学领域的期刊,主要商业模式为具有数据所有权的在线使用。北美的图书馆非常注重馆藏资源的长期服务,他们需要中文资源支撑其教授和研究生的中国学研究,包括汉语、文学、历史、哲学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 更好的彼此了解意味着中国信息的需求在增加,而克服语言障碍的呼声也越来越大。尽管现在西方的发现系统或图书馆检索工具都支持中文内容的检索,但是如果全文本身是中文的,相对于全球庞大的英文馆藏,中文资源还是一座孤岛。 中文内容的发现及其自身的被使用能力已经成为很重要的问题,该问题只能通过翻译解决。随着英语发表的中国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出版社和作者将看到其研究成果的国际化影响在增加,当然收益也随之增加。 以CNKI的双语出版工程为例,在市场启动阶段的前3年,仅仅美国就会有330家大型机构的市场规模,随着产品的成熟,还会有900多家中小机构成为其用户。 但是,国际用户对翻译出版的期望也很高。第一,任何研究者都希望看到高质量的翻译资料以增加其使用该资源的信心,一旦拥有了高水平的翻译,必须通过编辑政策、切实的执行以及长期的坚持来保持;第二,英文读者需要较高的翻译速度,他们希望尽快完成翻译以便先于印刷版看到内容;第三,希望主流产品保持一样的或近似的用户界面,以便节省其熟悉新产品的时间。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