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人民日报:以创新提升党报传播力引导力2016-09-02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闻宣传战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方位推进新闻传播工作创新,切实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努力形成与党中央治国理政相适应的新闻品格和新闻力量。本报从今日起,连续推出3个“创新新闻传播进行时”专版,集中介绍12个单位或地方在创新新闻传播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赵新乐 “号外!里约奥运会中国首金诞生。”在刚刚过去不久的里约奥运会上,这个由人民日报微信端推出的奥运电子号外,刷爆了朋友圈,不到1小时阅读量就达到了10万+。 7月12日,围绕所谓“南海仲裁”,人民日报法人微博推出《中国一点都不能少》图文报道,微博话题创下63.9亿次阅读纪录,单条阅读量创下超2.6亿次的新纪录。 …… 这些近期由人民日报社推出的新媒体报道在受众中获得了不错的口碑。通过形式创新、技术创新、平台创新,《人民日报》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创新形式提升传播力 《人民日报》以要闻版的内容创新、版式创新带动策、采、编、发的全流程创新,提升全员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今年3月3日,头版头条推出《代表委员议国是》图表报道,打破常规、打破传统,让人眼前一亮,网友赞扬《人民日报》“开启了党报的读图时代”。 评论理论作为《人民日报》核心竞争力,在新的传播环境中,《人民日报》创新议题设置、创新表达形式、创新话语体系,在做强做大传统品牌“任仲平”“人民论坛”“今日谈”的同时,新推“国纪平”“任理轩”等品牌,在理论战线和国际舆论场矗立新的风向标。 同时,《人民日报》深入推进重大主题报道创新,围绕重大政策、重大事件、重大节点,突出主题、巧设议题、引导话题,推出大规模特刊,占领舆论高地、营造报道亮点、形成宣传声势。 精准突破强化引导力 突破口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创新的效果和成败。《人民日报》在创新传播的过程中,抓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核心部位推进创新。 根据媒体不同定位,人民日报社要求客户端求“快”,抢占第一落点,告诉受众“发生了什么”;人民网求“全”,突出信息海量互动优势,提供最全信息、新闻背景、资料链接等,帮助受众理解“为什么会发生”;《人民日报》求“深”,侧重深度解读,提供立场观点,回应“应该怎么看待这一新闻”,引导受众读懂新闻背后的逻辑。 今年2月19日,人民日报客户端邀请习总书记现场录制音频,推出融媒体产品《习近平元宵节问候》,全网点击量突破2.5亿次。针对中国免除部分穷国外债出现的杂音噪音,原创报道《中国不是穷大方》主动解疑释惑,200多家媒体1000多家微信公众号转载。2016年年初,社交短视频“开往春天的高铁”系列报道,受到网友热转。 通过强化业态创新,今天的《人民日报》已经由一份报纸,发展成拥有报纸、杂志、网站、电视、广播、电子屏、手机报、微博、微信、客户端等10多种载体、400多个终端的媒体集团,覆盖受众超过3.5亿。 开拓平台扩大影响力 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一直备受关注。通过建立“中央厨房”运行机制,统筹国内外,打通全链条,实行资源共享、平台共用、创意共生、成果共推,《人民日报》初步实现了融策划、融采集、融制作、融传播。出自“中央厨房”的视频报道《Who is Xi Dada?》,邀请15个国家留学生评说自己眼中的“习大大”,境内外热播热转。今年两会期间,“中央厨房”制作推出的《两会朋友圈云直播》《看!有人把十三五画下来了》等多个H5产品,累计转发超过千万次。 8月22日,在深圳召开的2016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上,人民日报社率先启动我国首个媒体融合云服务平台——“中国媒体融合云”,旨在消除技术瓶颈、破除技术壁垒、突破技术门槛,助推融合发展千帆竞技、百舸争流。 创新,需要有体制机制上的激励和保障。人民日报社通过建立健全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把创新要求贯穿工作全过程、业务全流程、报道全领域。人民日报社改革内部绩效考核办法,把记者编辑的奖金收入与首发率、转载率、落地率挂钩,向独家、原创、首发产品倾斜。把创新成果作为部门评优、干部任用、荣誉激励的重要依据,为推进创新建立起要求明确、指标具体、考核量化的制度保障。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