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做历史传播的“国家队”2016-09-01 来源:人民网
“编辑老师您好,麻烦看一下这篇文章。”每天面对这样的粉丝提问,刚满22岁的值班编辑王青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开办三年,“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号已有超过80万粉丝,编辑团队主要由80后、90后年轻人组成,每次有“粉丝”实地访问,都会收到惊喜,这里不仅有搞怪逗趣的编辑,还有一批认真务实的历史传播者。从“双枪老太婆”的原型到毛瑟枪在中国的使用,从巴西帝国的历史地位到玻利瓦尔的理想政体,都能讲得生动形象。 开脑洞 做活冷历史 “国家人文历史”微信公号被网友简称为“国历”,粉丝大部分为大学生、公务员、企业白领中的历史爱好者,他们打趣地把编辑们称为“国历君”。每天早上8点,“国历君”开始在QQ工作群里讨论和研究选题,新闻热点也是关注重点,通过关注当下让历史因为与新闻的关联而鲜活起来、重要起来,是通过历史认知当下的一种深度模式。 365天,全年无休。《国家人文历史》是双周刊,但新媒体却是日报节奏,每天更新一次,而每次更新都要开上好几回“脑洞”。 “保持不一样的思维”,是编辑部的信条之一。选题讨论往往是从最近的话题热点展开,到中午吃饭才结束。有一次,粉丝在公号后台“报选题”聊聊里约奥运会,编辑团队的讨论最后聚焦到中国队最没有悬念的运动——乒乓球,挖掘出当人们对乒乓球队夺金习以为常时,容易忽视“大军团”并非天生就无敌的认识角度。一个下午,就有了一篇关于乒乓球前传的热血文章。 除了选题上坚持做活、做热历史,“国历”在稿件采编的方方面面,都在强调和尝试用当下的语言风格和思维方式来重审、解构、叙述历史事件,巧用类比,让读者能迅速建构起理解历史故事的语境。比如,最近一篇讲清廷海外买军舰的稿子,完稿只是第一步,编辑们的“刷标题”比赛才是高潮,经过四“刷”五“刷”标题还是定不下来,最后有人一拍大腿:这不就是“大清最牛海淘”嘛?QQ群里飞出一片憨笑表情包,标题就这么定了。 打假货 唱响真史实 平时,“国历”编辑们最看不惯的就是乱扯历史的微信号,有些营销号把历史娱乐化,专挖八卦花边故事,耸人听闻第一,迎合民粹心理第一。编辑们每每看到这类不靠谱的文章都会记下来,发到QQ群里“吊打”,马上着手策划,找时机发出辟谣文章。比如,《义和团的悲剧:是正义爱国还是愚昧爱国》《抗战时,杀死一个日本士兵究竟有多难?》等都是被大量转发的热文,正面引导以廓清事实,每每引发好评,有网友留言“文章有点意思”。 “国历”抱着宁可牺牲阅读量也要做有营养、有价值的靠谱传播者的想法,成为众说纷纭的历史信息中一道“清流”。事实上,用这种态度做出来的文章常常转发量超10万。在人员设置上,除了有杂志的作者群体保证文章质量外,还设了一个历史学的专家微信群来保驾护航,并专门为发布的内容设置多轮校对机制,最大可能保证还原历史。 “真相、趣味、良知”是“国历”坚持的目标,每晚8点,公号推出当天内容后,通常会有等着更新的忠实粉丝发来留言,网友Y说:“在这个年代里,还有这么认真提供信息的微信号,估计有大定力,不然怎么可能做到一天一更,还是这样的精品,内容很客观,很详实。”这类留言让编辑们比拿了奖金还开心,因为自己求真的精神得到了网友认可。 有担当 做优质产品 每周三早上是编辑们的例会时间,也是实习编辑最喜欢蹭听的会,每位编辑都会针对一周的选题策划和运营心得自我剖析。“国家人文历史”把微信、微博、头条号、APP、网站等按产品特性分类,开发相应的选题和故事形式,整合原创资源,每个产品的责任编辑负责为不同产品的特定读者端上定制的大餐。 “国家人文历史”在“今日头条”新闻客户端上有相关账号,编辑网名叫“肉丝”,是个爱吃肉的瘦姑娘,3个月把“国历”头条号做到杂志类第一名,累计6323万阅读量。由于平台气质不同,爱琢磨读者的“肉丝”把粉丝偏好挂在嘴边,稿子到了她手里,包装、分篇、提炼,有时连作者都认不出来。 微信编辑在收集了读者意见后,则增加了社区、音频、专题、微店等一系列功能。未来,读者还将看到与手机站合体、融合更多功能的新版微信公号,还将有机会参与“国历”新媒体组织的世界人文历史之旅,参与更多、更有趣的历史众筹活动。 好的产品是有担当传播的保证,“国家人文历史”新媒体秉承党报的媒体方针,将社会责任、舆论功能以及求真求实的精神放在首位,已成为历史垂直领域里公认的大V,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历史传播内容生产者。如今,通过多种渠道的辐射式传播,这个新媒体正在成为“内容创业”时代历史媒体中的国家队主力。(周 斌)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