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2016上半年大众出版盘点:向名家作品集中,读者层级分化越发清晰2016-08-23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周贺
细数2016年上半年的大众出版领域,大事还真不少:1月,好几家出版社的日历产品销售收官;3月,郭敬明“转会”引起轩然大波;4-5月,陈忠实和杨绛先生的相继离世成为社会热点;5-6月,IP热潮不减。在这些纷繁庞杂的事情中,人民文学出版社(简称“人民文学社”)策划部主任宋强认为,有两个趋势隐隐突显:一是大众出版市场正在向名家作品集中;二是文艺类图书的读者层级分化越来越清晰,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作品的读者分层越来越明显,严肃文学中的精品力作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通俗文学作品将集中呈现作者明星化、读者粉丝化趋势。 文创产品扎堆 岁末年初,日历这种特殊形态的出版物受到了不少出版机构的青睐,读库的“日课”系列文化日历、企鹅与未读合作的“企鹅手账2016”、鹭江出版社的“2016修心日历”、单向街的“单向街日历”等均从马年“红”到了猴年。《企鹅手账2016》去年10月9日网络预售通道一经开启,仅6小时内就售出1000多套。日历只是文创产品的一种,它的火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出版机构在文创产品的策划和生产方面具有优势。 以往,文创产品仅被出版机构当作一种纪念品或礼物,赠送给一些合作伙伴或忠实读者。日历的畅销让出版机构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而除了日历,出版机构在文创产品方面一定还能做更多的探索。 6月18日,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北京公司——大道行思(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简称“大道行思”)成立。成立当天,大道行思就发布了一款文创产品——“大道行思”镇纸,据大道行思总经理刘明清介绍,这件青铜镇纸其实是大道行思开启“出版文创”模式的一个起跳点。 “出版文创”是个什么概念?刘明清说:“传统出版业,也包括数字出版,不管载体和平台是什么,基本上还是以文字为主要内容的出版物。‘出版文创’则将出版物的内容、载体涵盖的外延扩大了。通俗地讲,就是跳出图书、音像制品为主要出版物的狭隘圈子,把和出版母体有关联的、高附加值和收藏价值的物品引入出版。举例说,图书是出版物,和这本书有关联的物品,镶嵌或者附着在图书上,或者单独制作,就可以叫做‘出版文创’。就像这款青铜镇纸,原本是为出版袁行霈先生的一本书所做的文创产品,上面有袁先生‘大道行思’的亲笔题词,正好作为公司开业的纪念品。当然,它的商业价值也不容小觑。” 5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再次体现了国家对文创产品研发、生产的大力扶持,文创产品和出版物的结合一定会产生“1+1>2”的效应。 名家名作热销 2016年上半年,国内有两位作家“巨星陨落”——《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和钱钟书的遗孀杨绛先生。他们的离世使得文学殿堂失了璀璨,但却使得他们的作品更广泛地传播开来。这可能是文化界饱含讽刺意味的一种常态。 5月25日,杨绛先生去世后,很多书店都对她的作品进行了专门陈列,加上媒体的宣传,促使她的众多作品销量激增。如《洗澡》一书火速进入开卷5月虚构类畅销书榜TOP30,排在第28位;在6月榜单中,该书的排名上升到第17位。另外,在开卷5月非虚构类畅销书榜TOP30中,三联书店出版的两种版本的《我们仨》均榜上有名,且双双进入前十名;6月,《我们仨》更是强势登顶。 在开卷上半年各月的畅销榜中,有一批常驻的国内“嘉宾”,如虚构类的《围城》《平凡的世界》《俗世奇人》《穆斯林的葬礼》,非虚构类的《目送》《撒哈拉的故事》等。宋强认为:“2016年上半年,增长较快的板块是儿童文学和原创文学。”以人民文学社为例,上半年是原创文学作品的丰收年,重点产品包括王安忆《匿名》、贾平凹《极花》、张炜《独药师》、黄永玉《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上)、冯骥才《俗世奇人(足本)》、路内《慈悲》、何建明《爆炸现场》、虹影《米米朵拉》等。 名家名作在图书市场的号召力一直十分明显,除了国内现当代作家的作品外,国外名家的作品也十分受欢迎,《追风筝的人》《解忧杂货店》等长期盘踞畅销榜。 IP影响力延续 2015年被称为“IP元年”,2016年上半年,IP一词依然被广泛热议。IP说到底是内容源头,而离内容源头最近的是图书,是出版社。 上半年的大众出版,尤其是小说作品,依旧受到IP大潮的裹挟和影响。2010年,《欢乐颂》在晋江和作者阿耐自己的博客上连载。2012年,这部小说的首版图书问世。据该书责任编辑李淑云介绍,这部小说出版之初的销量“也还将就”,但受5月同名热播影视剧的带动,“销售增量很大”。 在开卷6月虚构类畅销书榜TOP30中,也有一本与IP有关的书——《翻译官》,该书于2006年第一次出版,虽然拥有一批忠实读者,但还远未达到被大众普遍知晓的地步。5月24日,由杨幂、黄轩、高伟光等主演的电视剧《翻译官》在湖南卫视播出,剧本和渠道的双重优势使得该剧在开播后迅速积累了相当高的人气。5月上市的新版《翻译官》小说,封面使用的是电视剧剧照,充分享受了电视剧热播带来的红利。 中汇影视、毒药App的创始人侯小强说,IP最早来源于晋江、起点中文网等原创文学网站,“晋江排名前100的小说版权,中汇影视已经收了40部”。国内影视公司对于IP的争夺可见一斑。 这股大潮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显现,只是当时还没有“IP”这个概念,先行一步的出版机构不满足于售卖版权,纷纷成立了影视公司,探索图书和影视的联动模式。最近一两年,这一趋势越发明显,也有大批出版人转投影视圈。 郭敬明这位“兼职出版人”在阐述与“老东家”长江文艺出版社“分手”的原因时,就说:“主要是因为我自己和公司的发展方向渐渐在改变,以前出版是公司的重心,而现在开始偏重于影视方向。”而对于与中南博集天卷的合作,郭敬明说:“首先自然是继续把书做好,未来更希望能够运用双方的力量,以版权为支点,撬动并放大优质IP的价值”。 营销渠道多样 2016年上半年,哪本书卖得最多尚不好统计,但要说拿本书卖得最快,应该非《S.》莫属。它被称为“烧脑神书”,是美国的一本悬疑小说,由中信出版社引入国内。该书的营销渠道也很有意思,不是实体书店,不是电商平台,而是以视频内容为主的微信公众号“一条”。 之前出版界对“一条”的了解只局限在其高超的微信运营能力上,如“在15天的时间内‘一条’粉丝破百万”和“营收千万、徐沪生如何做标题”等,但这次“一条”凭借两天半售空25000套《S.》共计420多万码洋的纪录在出版圈彻底火了一把。之后,找“一条”合作的出版机构络绎不绝。 最近几年,新兴渠道的建设和兴起在出版业不算什么新鲜事儿。社群电商近两年来因其用户黏性和忠诚度颇受出版业青睐, 除了社群电商,微信群和朋友圈也成了图书营销的新天地。4月,人民出版社(简称“人民社”)出版了武汉大学哲学院教授彭富春的新书《论孔子》,该书出版后,人民社遴选了500名相关研究人员组成了一个微信群,并于5月15日举行了一个线上的新书发布会。这次网络新书发布会取得了圆满成功。会后,几乎群里的每个人都将这次新书发布会的消息发到了自己的朋友圈。因此,《论孔子》一书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微信群里当晚就有200多人表达了购书意愿。这种线上发布会成本低、可操作性强,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营销形式。 一轮资本狂欢 4月28日,新经典文化召开发布会,宣布投资法国菲利普•毕基埃出版社,显示了其布局国际市场,引领中国文学“走出去”的目标和志向。新经典文化副总编辑陈丰透露,除了投资菲利普•毕基埃出版社,未来几年,新经典文化还将在法国普罗旺斯设立中国作家创作基地,将他们推介到国际市场。 在新闻出版“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近年来,国内出版机构在国外以投资、并购、设立分社等形式进一步对接国际图书市场,成效显著。但在民营书业,新经典文化这样的案例还不多。 有投资别人的,就有被投资的。钱从这里流向那里,就称其为资本运作。先有合一集团3亿元接盘磨铁图书27%的股份,后有果麦文化完成B轮8500万元融资,几笔巨款所荡起的涟漪还没散去,6月6日,中南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4.5亿元高价收购新华先锋全部股权,这个收购金额无疑刷新了迄今为止民营书业获注资的记录。 有了资本,各种发展策略也就有了实施的基本保障。2016年已经过半,依然有人在议论纸书会不会死,无论如何,出版人都在坚定前行。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