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媒体融合趋势下如何提高传统媒体的影响力

2016-08-23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深圳8月22日电(记者 燕帅) 由人民日报社、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6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今天在深圳开幕。在主论坛第二场高端对话“媒体融合趋势下,如何提高传统媒体影响力”环节中,中国青年报社党组书记、社长、总编辑张坤做了主旨演讲,以下是全文:

  2016年是中国青年报社全媒体融合转型的第一年。中国青年报社党委、编委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2.19”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宣部、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进改革创新融合,提升全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以正确舆论引导青年,迈出坚实步伐并取得一定实效,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和问题,正在努力化危为机、不断改革创新。

  一、在抓好融合重点工作具体实践中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

  中青报的深化改革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和团中央领导的讲话精神和要求,传承和弘扬“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的办报宗旨,提升中青报全媒体思想政治引领的传播力、引导力和服务力,更进一步围绕“深化改革与青年发展”、“青年关注与关注青年”,按照“更讲政治、更加有用、更好分享”这样一个原则推进全媒体融合转型,贯彻落实总书记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融合的指示,当好改革创新的排头兵,成为党和共青团有效联系、凝聚、影响、引导青年的最重要的传播舆论阵地之一。一大途径和重要任务是从严治报抓管理,另一大途径和重要任务则是全媒体融合抓转型。主要在抓好三项融合重点工作中具体实践中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

  一是“抓整改、促改革”融合基础上的党建、业务、队伍、人才、管理、平台、机制一体化运行

  关键是以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看齐意识抓班子建设;做好建章立制规划化制度建设;加强全媒体专业化素质培训建设;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传递好党团声音,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培养一支优秀人才队伍,在做好传统特色优势的调查、特稿、评论等基础上,抓好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推动全媒体融合发展。

  譬如初步实现了“24小时中青报在线”,对量子卫星发射成功、里约奥运会等重大事件都实现了24小时全媒体融合报道,逐渐形成团队作战的全媒体报道形式:“一个记者在前线拿料+N个后方设计、技术、编辑支持”,前后方精心配合,两微、版面、网站、移动端全面开花。

  二是网报融合基础上的“移动化、交互化、思享化、交易化”创新探索

  1.中青报·中青在线经过几年的全媒体融合探索,从“报网互动”到“报网融合”再到“网报融合”,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初步实现“24小时中青报在线”。2016年底,品牌运营、内容流程、人员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将实现更加彻底的融合。2015年开始,中国青年报报纸广告收入下降的缺口,主要靠中青在线全媒体增加的营收来弥补,显示出全媒体融合品牌营运良好的前景;

  2.以中青报官方微博、微信和冰点暖闻App为龙头,形成了移动端传播矩阵,直接客户近千万;正在进一步加强交互性,包括与版面、线上线下活动等互动,如暖闻周刊头版的一些重点报道内容,已经是文字、图片、视频、H5、公益互动等全新形态;继续以“内容创新”为最重要的创新,实行“部门主导、三端(报纸端、PC端、移动端)融合”,将优秀思想更好地全媒体分享;探索尝试线上资源变现、移动商业交易、产业资本融合等全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三是探索“线下社团化+线上社群化”

  线上聚合渠道资源和社团资源,逐渐形成线上社区,与中青报全媒体融合。线上线下融合,初步构建文化产业生态链,探索信息舆情技术、专业化、智库化,高附加值延伸发展。其中中青报控股的中青华云新媒体公司正在服务上级和相关部门的基础上,服务青年,服务社会,探索产业化发展之路。

  二、在抓好四种重大举措过程中实现全媒体融合转型。

  一是“用户导向+内外整合”移动优先建渠道。

  1.努力稳住现有发行量,借助高传阅率,吸引和留住忠实读者群,继续将党政机关、高校、部队、团组织作为针对性服务读者对象,继续将现有1000万移动用户向提高黏度和优质有效化发展,实现对青少年直接引导和思想引领;

  2.借船出海,用网占网,整合报社内外各种渠道资源,以争取青少年用户为鲜明导向,以传播优质内容为主要任务。譬如拟于今年9月与刚刚崛起、PC流量全国第一的“北京时间”新媒体集团独家战略合作,推动全媒体视频直播。

  二是“产品聚焦+H5牵引”网报融合社会化内容生产推进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将在系统集成、整合创新思路的科学指导下,深刻构建H5牵引网报融合的全媒体传播生态圈,将H5产品和H5体现的“适配、开放、融合、共享”思维,深深嵌入内容生产、制作、分享、传播、运营环节当中,向“移动化、交互化、思享化、交易化”转型,整合广泛的服务和资源,努力探索走出有中国青年报特色的媒体融合转型之路。

  H5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全媒体融合转型移动化核心产品之一,是集思想创意、技术创新、内容推广为一体的综合性产品,通过近年来探索,初步取得明显成效。从2014年8月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融媒工作室成立以来,截至目前已推出H5作品412个,总浏览量高达3亿余次,为在移动端实现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以来,陆续推出《这可能是史上最好玩的党员准则测试》H5系列作品,点击量上线几天就高达200多万次,获得中组部的表扬并被列为党员准则新媒体宣传产品。在团中央宣传部指导下,2015年“清明祭英烈,共筑中华魂”H5收获9500多万次的点击量,今年清明节制作的“用你的手为英烈的碑文描金”H5刷爆朋友圈,通过3D全景模拟、交互方式以及大数据应用,并引入了“众筹”概念,短短几天就有1500万访问量,超过400万人直接参与描金。今年两会的“掌上两会”H5杂志和“十三五号战车全解析”等H5作品,获得了广泛传播和同行认可。

  今年5月,中国青年报与中国科学院达成独家战略合作,探索推出了移动端吸引青少年的H5杂志——来点科学,初步产生较好社会影响力。譬如“FAST射电望远镜主体工程完成”全媒体报道,以中青报“小邱之问”融媒体工作室为龙头,教育科学部、中青在线等部门密切配合,携带无人机前往贵州进行航拍,在中科院指导下,密集推出了H5、VR视频、航拍图片、微信稿件等优质作品,在中青在线首页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在移动端获得了朋友圈里的大量转发。

  “24小时中国青年报在线”“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等理念在中国青年报已深入人心,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将在系统集成、整合创新思路的科学指导下,本着开放共享、学习成长的理念,始终坚持“内容创新”是最重要创新理念,深刻构建H5牵引网报融合全媒体传播生态圈。2016年,中青报正在报社内外构建几百个H5新媒体工作室力量。将H5产品和H5体现的“适配、开放、融合、共享”思维,深深嵌入中国青年报全媒体融合转型的每一个内容生产、制作、分享、传播、运营环节当中,向“移动化、交互化、思享化、交易化”这些移动互联网时代特征的内容生产方式、产业化运营方式和全新盈利模式转型,整合背后的服务和资源,努力探索走出一条中国青年报特色的融合转型之路。

  三、“平台服务+优质内容”打造四个融合平台和三大类融合产品

  努力打造四个融合平台。第一,努力打造基于“报网融合”的全媒体多媒体传播平台(基于此的服务青年创新创业新媒体平台),以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第二, 努力打造基于中国高校传媒联盟、KAB全国创业教育、职业教育宣传部长联席会的大学生成长平台, 以进一步拓展我们的精准渠道和核心用户。目前中青报牵头的中国高校传媒联盟 ,已有500多所高校理事单位、5000多家校园媒体会员单位(包括校报、电视台、网站、电台等),因为与世博会、亚运会、大运会有过战略合作,同时也被列为中外青年重要平台之一,有“与世界对话”国际传播项目等,已经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中青报作为KAB全国创业教育推广办公室(KAB项目由团中央、国际劳工组织主办),目前已经与近1000所高校的创新创业社团建立了渠道联系。“大学生成长平台”正在成为中国青年报全媒体融合转型重要平台之一。

  第三, 努力打造基于网络舆情和民意社调的信息交互社区服务平台, 以进一步增强数据技术和研发服务能力。

  第四,努力打造基于服务志愿者的志愿公益信用支撑平台, 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品牌责任力和社会管理参与度。

  同时努力打造三大类融合产品。第一类是多介质、多载体的内容产品;第二类是多样态的品牌项目产品;第三类是多元化的评价服务产品。为了有力有效推动转型,要做好机制、人才和文化方面的保障。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