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湘味”客户端 随时刷“家书”2016-08-04 来源:人民日报
下载量超过1100万,平均每7个湖南人就有1个在用“新湖南”手机客户端——这份上线不到一年的成绩单,已经让湖南日报人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老树新枝”的兴奋。 《湖南日报》这家地方党报的新媒体之路,从一开始就与众不同:鲜明的党报“底色”,本土化定位,立足自身内部采编力量融合的策略,为地方党报的新媒体探索打开了新空间。 守与进 进军新媒 扩大主流影响力 “新湖南”正式上线的2015年,传统媒体创办的众多移动客户端扎堆亮相。 稍微能感知彼时媒介生态变化的人都明白,这是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集体突围”。这一年,一些曾经无限风光的传统媒体,经营收入遭遇断崖式下跌。 “人才几乎没有储备,技术需要重新探索,资金投入更是巨大。”在湖南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蒋祖烜看来,摆到面前的每一项“短板”,让进军新媒体的行动,遭遇难以想象的困难。 决心来自于党报的使命感。蒋祖烜表示,党报向新媒体进军,是为了让党委政府的声音更好地在新媒体阵地传播。否则,党报被“缴械”,党委政府就很可能在新媒体阵地上“失声”。 “新湖南”上线的日子,特意选在《湖南日报》创刊66周年之际。毛泽东同志为《新湖南报》(后改名为《湖南日报》)题写的报头,成为“新湖南”客户端视觉形象的主打,其意义不言而喻——赓续党报传统,坚守党报“底色”。 “新湖南”上线以来,湖南全省重大时政类新闻有90%以上是“新湖南”首发。大量看似严肃刻板的时政内容,被“翻译”成独具网络气质的呈现方式,在网络上呈几何级传播。对去年的湖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新湖南”让大段会议内容变身一张张醒目明了、活泼丰富的图文解答,迅速获取“10万+”阅读量,被赞“接地气”。 正与奇 深耕本土 底色亮色相结合 跟一些地方党报新媒体的“全国视域”不同,“新湖南”从上线之初就明确了本土化定位,这也决定了其新闻策划的独特视角——内容一定要有“湘”味。 2015年10月1日,长沙第一条快速路——万家丽路高架桥通车。 高架桥上有出入口分布的位置在哪?沿途有多少交通标识牌?桥上装了多少台监控器……为了获取精准信息,“新湖南”客户端记者用双脚丈量这座高架桥的每一处。全长16.6公里的万家丽快速路,记者走了整整7个小时。 用脚“丈量”出来的信息,被一一整理成图文和图表,在“新湖南”客户端刊发后,点击量突破20万,被众人收藏。 姓党而有“湘味”,这种“底色”与“亮色”的有机结合,清晰地体现在“新湖南”的内容结构设置中:以时政报道为主打的头条频道、湘政频道、红星频道唱响主流声音;以湘字打头的系列频道(湘财、湘问、湘江、湘人等),做足服务文章。 “新湖南”浓郁的湘情湘韵,同样吸引着身处外地的湖南人。湖南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主任廖克勤,每天必看“新湖南”。他将“新湖南”比喻成“家书”,一封能够实时刷新信息、让人感觉置身湖南的“家书”。 破与立 融合作战 打破壁垒再升级 6月26日,湖南境内一辆客运大巴发生起火事故,35人不幸遇难。 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一个涵盖前方各路记者和后方编辑的临时报道采访群迅速组建,依托“新湖南”客户端,实时报道最新情况。 事实上,由“新湖南”客户端牵头,每逢重大报道战役,组建类似的“融合作战平台”,已成常态。 “新湖南”一开始就把自身定位为一个平台型和渠道型媒体,而并非“另起炉灶”。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内,来自15家媒体的100名记者,被推选为“新湖南”的兼职记者,作为新媒体产品的核心采访力量,深度参与新媒体内容建设工作。 在湖南日报长沙分社,社长周云武要求分社记者每天至少向“新湖南”供稿一篇。“从文字到图片、标题,都要按照新媒体的方式做。”事实上,整个报业集团近600名持证记者,都成为“新湖南”的内容提供者。 去年,《湖南日报》发行量34万份,而“新湖南”的下载量,目前超过1100万,是《湖南日报》发行量的30倍。 “‘新湖南’就是《湖南日报》的电子版、移动版、升级版、大众版。要让‘新湖南’飞入千家万户,服务千家万户。”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文雄说。(记者 颜 珂)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