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电子”变“数字”四川数字出版跨媒介

2016-08-03 来源:四川日报

  7月30日,第26届全国书博会在内蒙古包头落幕。四川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编辑陈成将参展的产品统统打包带回成都,一起带回的,还有他在书博会上考察所得:AR(增强现实技术)、VR (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图书出版中,跨媒介正成为数字出版的新方向。

  □记者 张良娟

  从电子到数字,跨媒介出版正流行

  “上个月我们申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发现以往的‘音像制品与电子出版物’项目名称已经变成了‘音像制品与数字出版物’。”四川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编辑刘玲告诉记者,从电子到数字,意味着数字出版的业务范围将更加广阔,出版载体更加多样。“最早的电子出版物就是一本书加一张光盘,但是现在很多电脑连光驱都没有了。”陈成告诉记者,从光盘、U盘、二维码到APP,数字出版的载体一直在改变。此次书博会上,也出现不少跨媒介出版的尝试。

  事实上,在陈成的行李箱里,就装有一个四川出版的跨媒体产品——一本可以听的实体书《听书去游学》。这本书是四川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与四川一家IT公司合作研发的“鱼说”手机APP,将各地大学生分享的关于自己所在大学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等攻略整理,出版成为一本书。只要扫描书中二维码,就能听到师兄师姐的“导游”,读者也能够随时通过“鱼说”分享自己学校的一切信息。

  此次书博会上,陈成既看到使用VR,让读者体验侏罗纪时代恐龙生活环境的出版物,也发现了不少使用AR技术,让书中二维的宇宙星图借助手机、3D眼镜等工具变身三维图形的图书。“VR技术投入太大,但是AR是一个很好的探索方向,更容易和图书出版结合起来。”陈成告诉记者,目前,公司也在开展类似的探索,有可能会将皮影、博物馆馆藏等内容利用AR技术转换成出版物。

  从卖书到卖版权,版权运营全媒体化

  除了逛展场,四川文艺出版社市场营销总监蔡曦还参加了书博会的一项重要活动:图书IP(知识产权)与影视对话。这场对话,吸引了上百家出版机构和影视制片机构参与。麦家、石钟山等作者与香港著名导演陈德森、著名编剧梁振华及中影股份、万达影业等机构负责人共聚一堂,探讨图书IP与影视作品开发。

  近两年,图书IP热不断向产业端传递,四川文艺出版社编辑孙学良对此深有感受:“以前我们和作者签授权合同只有文字版权,从去年开始就增加了电子版权、有声版权和影视版权。”

  《陆垚知马俐》《凤囚凰》《忍婚》……在四川文艺出版社的展架上,图书与影视相互转化的IP类图书摆了整整一排。从去年至今,四川文艺出版社的微信公众号不断为电视剧《琅琊榜》《欢乐颂》、电影《陆垚知马俐》进行推广宣传。

  “影视剧的热播,大大带动了相关图书的销售。”孙学良告诉记者,从今年3月至今,《欢乐颂》已经销售8万多册,《琅琊榜》则有10多万册的出货量。“不但两本图书销售火爆,有声版权也早早被购买,改编成有声读物或者广播剧。”

  “我们现在成立了数字出版部,专门挖掘现象级的图书IP,为一个IP制定一套完整的方案。”蔡曦说,通过全版权运作,有望实现版权收益的最大化。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