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图书市场的成长性怎么样?想来各位出版人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有一点是大致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无论对社长,还是编辑来说,大部分出版人过得怕是都不轻松。因为图书销售的增长貌似总跟上级和社里的考核指标有那么一点距离。
在理想化的增长预期与市场现实的挤压之下,一家出版社到底能有多大的增长潜力?今天商务君决心扒一扒中信出版集团这几年的核心经营和出版数据。之所以选择中信,是因为它是国内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出版社之一,去年又在新三板挂了牌,大部分经营和出版数据都能够公开获取。而且与一些上市出版集团相比,中信的主业相对单一,营业收入基本都来自图书出版、发行,因为作为剖析样本更具代表性。
既然是数据分析,当然就以图表为主了。接下来,我们主要来看8张图。
中信的主要指标增长有多快?
先来看营业收入。2015年,中信实现营业收入7.78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26.35%。如果与2013年相比,则增长了41.93%。这个增长率怎么样?应该两三倍于同期图书市场的增长了吧。
比营收增长更迅猛的是利润。2013年,中信“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新三板挂牌公司财务术语,以下就简称“净利润”了)还只有3220.71万元,2014年就几乎翻番,达到6408.86万元,2015年再增60.33%,达到1.03亿元。国内除了少数教育社,估计没几家单体社能达到这个水平吧。所以,不服不行。
不过,看看中信的毛利率,虽说不是暴利,也确实很不错,近三年稳定在47%左右,2015年为48.04%。跟很多行业比,这都是一个很高的水平。
另外一个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大部分编辑可能都不是很关心。商务君只想说,2015年中信37.11%的净资产收益率确实太吓人。
先来看中信的营收结构。数据显示,在中信一年7.78亿元的营业收入中,图书出版在其中占了大头,占比近6成;数字阅读占比不到5%;书店及其他文化增值业务占比超过35%。此外,还有一点几乎可以忽略的其他业务收入。
当然,2015年中信最为引人关注的举动,恐怕是在少儿出版领域的发力。随着小中信的成立,中信在实体书店少儿板块市场占有率的排名由2014年的106名,提升到2015年的72名。小中信对少儿出版的野心当然远不止于此,后续如何演绎,拭目以待。
中信的人均效率有多高?
要谈人均效率,当然要先知道人数。到2015年底,中信的员工总数为486人,比2014年底增加了116人。
不考虑人数变化的因素,将486作为分母,2015年中信人均创造营收160.12万元,人均创造利润21.14万元,同时其人均收入达到了21.37万元。这三项指标怎么样?商务君觉得都不错,各位出版人看呢?
尽管出书量不多,每个编辑带来的生产码洋却不少。2015年,中信的新书及重印书出版码洋达11.52亿元,平均每个编辑达到681.66万元。虽然每个编辑出书品种不多,贡献的码洋却不一般,这就是出版效率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