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信息

时代出版:细化考核指标,履行文化企业社会责任

2016-07-07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舒宜文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时代出版”)作为全国知名的大型国有文化传媒企业,始终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文化企业社会责任、践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双效”考核上,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在全国出版集团中率先启动了社会效益考核机制,引导所属出版企业更加重视社会效益,并在全国产生了较好的示范效应。

  提升社会效益权重,明确考核细则

  2015年,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和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实施意见》发布之后,时代出版党委和经营班子高度重视,严抓落实,在已有基础上修订完善了《公司所属企业年度考核暂行管理办法》,明确将社会效益考核权重提升到50%以上,同时将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加分项,列入了社会效益考核体系中。

  其实,早在2011年,时代出版就开始实施《公司所属企业年度考核暂行管理办法》。其中,社会效益考核权重为30%,经过2015年底的调整,社会效益考核权重提升至50%以上,目的在于进一步推动公司及所属出版单位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优质精神产品,传播思想文化信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时代出版希望通过本次调整达到三个目的:首先,是鼓励出版精品好书,出版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化产品,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其次,是推动企业由数量规模增长向质量内涵增长转变,进一步做实内容基础,夯实出版主业发展根基;最后,是把价值和效益进行有机统一,让好书既能实现价值,又能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正能量的好书走进读者,走进市场,走进社会。

  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实践中,时代出版构建了一套目标明确、抓手有力、赏罚分明、可管可控的社会效益考核体系。

  时代出版在对旗下各出版单位的社会效益考核中,设置了坚持正确导向、精品打造与社会影响力、行业地位、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责任、融合发展、规范管理、文化“走出去”7个方面的大指标。每个大指标都有明确的考核权重,并且包含更细化的多个单项指标。对加分项和扣分项也都有明确的规定,让出版单位及一线编辑有章可循,有目标可抓,有动力去做。比如,“精品打造和社会影响力”这个大指标下面的“原创选题”这一小指标中规定“坚持主攻方向和专业特色的原创选题达不到当年选题的60%,每少一个百分点扣0.5分”,“内容质量”指标中规定“年度抽检图书编校质量整体合格率必须达到100%,每少一个百分点扣0.1分;每出现1种不合格图书,扣1分。”这就明确要求出版单位在选题源头上要严格把关,推出的出版物要体现原创性、专业性和精品化。要在编校中严格执行“三审三校”等制度,发扬“工匠精神”,专注于字里行间,精心推敲,推出内容和形式俱佳的精品力作。

  社会效益放首位,落实“双效”统一

  时代出版一直坚持实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考核方式。2015年社会效益权重调整之后,有力推动了出版企业发力供给侧改革,优化产品结构,促进提质增效,不断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

  调整社会效益考核权重是出版企业责任担当的体现,也是行业发展的大势。出版企业肩负化育人民、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历史使命,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落实“双效”统一,不能盲目跟着市场走,不能单纯 “以经济效益论英雄”。安徽出版集团暨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海明表示,严格落实《公司所属企业年度考核暂行管理办法》的考核结果,将其与出版单位的年度效益挂钩,以此作为下一年度制定出版单位总薪酬、出版单位薪酬增长幅度、出版单位主要负责人薪酬上限的依据,推动出版单位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双效”统一做到细处,落到实处。

  时代出版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履行文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注重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为读者提供好书,让好书带来效益,推动企业做优、做大、做强。时代出版对直接涉及内容生产的部门和岗位,以社会效益考核为主,在收入分配和奖励方面给予倾斜。而对社会效益显著而经济效益不明显的图书,则全面实施社会效益考核。不仅如此,公司依托编辑委员会、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管理工作小组、出版专项基金等平台,给予社会效益显著的重点项目在人才资源、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确保项目做精做优。公司每年从出版专项基金中拨出1000万元用于支持各出版社打造专业强社,从资金上支持一线编辑出精品,为出版单位解除后顾之忧,大力提高精品实现率,全面提升作品的社会影响力。

  依托政策激励,努力创新机制

  时代出版在严格落实《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鼓励旗下各出版单位创新机制,发挥创造潜力。黄山书社探索实施项目股权激励,对一般图书项目,允许员工个人投资25%,由投资员工担任项目负责人并牵头组织项目团队,完成市场调研、成本核算、宣传营销、发行推广等工作。如果该项目亏损,员工及其团队承担25%的亏损额;如果项目盈利,员工及其团队则能分享50%的利润额。此举大大鼓励员工在经营模式、宣传营销上进行创新,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为出版社发展奠定了业务根基。截至目前,黄山书社先后有近400种图书在省级以上的各类图书评奖中获奖,2015年实现利润2845.28万元。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黄山书社综合实力稳居古籍类出版社第2名。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是“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以第六编辑室为代表的各编辑部在推动少儿社做大做强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实施个人独立策划的基础上,创新实施统筹合伙制,资源、利润等强调对业绩倾斜、对骨干编辑倾斜。在创新机制的激励、推动下,2015年,编辑室图书发货码洋达10174万元,成为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建社30多年来的第一个“亿元编辑室”。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