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内信息“中央厨房”切忌中看不中用2016-07-06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郭全中(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高级经济师) 在2014年“媒体融合”提出之后,在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全国各级各地的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方面都在轰轰烈烈地推动“中央厨房”建设,但是由于“中央厨房”本身存在巨大局限以及“中央厨房”建设的思路不清,导致绝大多数“中央厨房”沦为形式,难以为媒体融合提供足够的支持。 中央厨房解决不了 媒体融合的本质问题 媒体融合的背景是用户连接失效、传统媒体商业模式的坍塌,以及销售收入断崖式下滑和人才大量流失,其目的应该是重建用户连接和重构商业模式及盈利模式。而“中央厨房”的建设从采编流程入手,具有统筹协调、统一指挥,全天滚动、一次采集,多元呈现、全媒传播的优势,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中央厨房”能够较大程度地提升采编效率和内容分发效率,但是单纯的“中央厨房”并不能有效解决用户连接和商业模式再造难题。 要真正重建用户连接和商业模式的再造,就需要沉淀用户和做出有价值的数据产品。“中央厨房”建设对于完成用户沉淀来说,仅仅是万里长征迈开了第一步,而要真正重建用户连接需要搭建基于大数据的大数据资源和技术平台、智能生产传播平台和用户沉淀平台三大平台,在三大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利用传统媒体自己的网站、客户端,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等互联网平台上的官方号,充分汇集其上的用户信息和资料,并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给内容和用户打上更多、更细的标签,此后实现用户信息需求和传统媒体信息的智能化匹配,以更好地满足用户个性化、定制化、精准化的信息需求,进而实现用户沉淀,达到重建用户连接的目的。 在沉淀了巨大用户的基础上,传统媒体应在分析用户真正需求的基础上,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数据产品,实现用户和数据产品的良性循环。有用户则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难题自然迎刃而解,当然传统媒体长期行之有效的“二次销售”模式已经难以持续,而应该采取“信息+服务”的商业模式,即用信息来吸引足够多的用户,而用新数据产品和服务来实现商业价值变现。唯有这样,才能在实现传播价值最大化的前提下实现商业价值合理化,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是智能传播平台 而不仅仅是“中央厨房” “中央厨房”建设要真正成功,其前提条件是现有采编流程的彻底重构。但在实践中,一方面由于绝大多数的“中央厨房”是对上不对下的政绩工程,另一方面由于传统媒体既有观念和利益的阻碍,现有采编流程极其难以改变,这就导致绝大多数“中央厨房”并没有得到传统媒体领导和一线员工的真心拥护和支持,难以嵌入到采编人员的日常采编流程中,导致绝大多数“中央厨房”只在“两会”等重大事件和大领导参观时才能真正起到作用,而平时基本是废弃不用,沦为彻头彻尾的花瓶。 因此,“中央厨房”建设是远远不够的,而要解决此难题,就要建设包含“中央厨房”的智能生产和传播平台。智能生产和传播平台具有如下显著的四大优势:一是智能生产和传播平台是既有观念的“清零”和重建,建立起内容和技术的有机结合,而不是现有重采编轻技术的延续;二是智能生产和传播平台是组织结构和采编流程的彻底重构,而不是旧有采编流程的修修补补;三是智能生产和传播平台是全员参与的,而不是只有少数技术人员参与的;四是智能生产和传播平台是常态化运作的,而不是为了应对重大事件的花瓶。在智能生产和传播平台建设方面,浙报集团的“媒立方”是其中的典范。 “中央厨房”少一点官本位,多一点市场化和技术流,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