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家庭期刊集团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创新孵化策略

2016-06-12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作为传统媒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期刊媒体相对于报纸、电视来说,体量小、包袱轻,更便于求变创新。2016年5月,由中国首家期刊集团——家庭期刊集团历经三年匠心打造、中央文化产业资金扶持的文创项目——独艺无二网正式上线,这是家庭期刊集团在近三年里打造的第八个新媒体项目。

  作为中国期刊业一名老将,家庭期刊集团在媒体融合发展上“新动作”连连,可谓老树发新枝,梅花几度开。如何使传统媒体在新媒体冲击中走出困境、重获生机?家庭期刊集团如何结合自身优势主动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号召开辟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转型升级之路?

  “独艺无二”打造青年创新创业垂直生态链

  “独艺无二”作为由传统期刊孵化出来的文创项目,是家庭期刊集团响应国家“两创”战略,尤其是针对创新创业的主力军——青年大学生而孵化的新项目。

  早在2010年家庭期刊集团就创办了专门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赢未来》杂志,这些年来一直致力于高校创业创意推广工作,深度参与高校创业培训工程和举办创意大赛,与上百所大学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而“独艺无二”项目正是在这些年培育和深耕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独艺无二网就是希望利用在青年人创新创业领域所积攒的丰富经验、渠道和号召力,聚合青年艺术家、创意人才,通过家庭期刊集团所特长的媒介传播,将他们的作品或创意不断推到大众与商业机构面前,提升市场知名度,同时为他们的作品增加商业机会、提供创意商化服务。

  例如,家庭期刊集团近期参与的广州地铁“艺述广州”项目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地铁站原本是客流密度极高的公共交通空间,与艺术结合后就变成一个公共文化空间。独艺无二网作为平台方,一方面遴选合适的青年艺术家及其作品,将之引入到地铁站通道空间;另一方面等作品上墙后,围绕该青年艺术家组织活动,推出关联主题的艺术衍生品或艺术商品。这是一个“平台→青年艺术家/创意人才及作品的IP资源池→艺术衍生品/艺术商品→线上线下渠道”的垂直生态链。

  独艺无二网线上由三个单元组成:艺术原作评拍、艺术商品销售、个性艺品定制;线下由四个单元组成:媒介推广、展览策划、艺品开发、渠道建设。

  独艺无二网已经在线上为青年艺术家搭建了一个具有轻社交属性的C2C(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展销渠道,与同类线上产品不同的是,用户可以参与对艺术品的定价,而且买下的艺术品可以流转。独艺无二网为青年艺术家提供的最基础服务是以简单好玩互动性强的方式,提高他们原创艺术作品的销售机会;而核心服务是,与青年艺术家合作推出艺术商品。原作可能很贵,而且只有一件。但基于原作的艺术商品,品类可以很多、价格可以很亲民、个性化又很强。

  面临危机传统媒体既要守成更要创新

  随着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原有的信息传递方式、阅读方式、图文内容生产方式完全被颠覆,在大众层面,传统媒体变得没以往那么重要了,至少不像以前那样被受众依赖。当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连接松弛后,媒体本身的经营就会变得困难。

  家庭期刊集团成立于2002年,是国内成立的首家期刊集团,并于2008年完成整体转企改制,集团的市场化程度一直很高。《家庭》作为非常成熟的大众老刊,品牌调性、文本风格、内容生产方式、受众阅读期待等已经固化,调整的成本高、风险大。我们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不断丰富《家庭》品牌内涵,尽量延长其生命周期。实践证明,与同类产品相比,《家庭》最近几年的市场波动幅度是最小的。

  守成不易、创新更难,但创新比守成更有意义,也是一个文化企业的生命力所在。在中国期刊界,《家庭》因为转制早,体制机制相对灵活,较早地建立起一套培育新项目、新品牌的内部孵化机制,独艺无二网正是家庭期刊集团最近几年孵化出的优秀项目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媒体转型、媒体融合发展不仅是业界的行动自觉,党和政府也给予了强大的推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文化产业提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后,国务院也积极部署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近几年,传统媒体转型升级逐渐回归到相关产业上来,文化创意无疑是非常适合媒体进行外延发展的产业。在国际上,当一个国家迈进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后,文化创意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占比就会很大。我们正是根据这个趋势提前布局,将“独艺无二”作为家庭期刊集团转型升级的重要探索方向之一。上马“独艺无二”,是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做出的决策。

  中国的艺术创意与民众生活消费长期以来是脱节的,中国玩艺术的绝对人数不少,但过于精英化,缺乏与民间互动。刘益谦(藏家)再豪迈,他的收藏行为与其他圈层无关;曾梵志(画家)的作品再贵,并不意味着其他画家的前景就好。而在北京宋庄、广州小洲村、深圳大芬村里的民间艺术家中的绝大部分,及每年新毕业的几十万艺校生,他们很难占得一席之地。“独艺无二”从商业战略层面,就是要沉入到民间,聚合青年艺术家,和他们一起成长,顺势而为,相互成就。

  2014年,独一无二网获得了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扶持,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创意文化、实现产业链条化的信心。

  建立鼓励新项目脱颖而出的运营管理机制

  媒体行业从业者尤其是管理层,近年来谈论得最多的就是转型升级。传统媒体的商业模式已经走不下去了,即便走也很艰难,这几乎已是共识,但新模式的建立任重道远。这个破旧立新的过程充满不确定性,甚至像一个黑洞,不知道究竟要吞噬多少资源才豁然开朗。

  要破这个局,首先就要抓住根本,就是机制体制。只有从顶层制度设计着手,建立有利于鼓励新点子、新项目脱颖而出的运营管理机制,才能激发起整个团队的创新积极性,给干事创业的员工一颗定心丸。

  为此,我们结合企业实际出台了集团的项目管理制度,从项目申报确立、过程的管理监控,到最后的验收奖罚都作了明确详细的规定。这个制度的核心还是奖励分配方案。没有激励就没有动力,这也是员工最关心的。对为集团实现创收的项目,按实现年度净利润分区间段,分别计提奖金,奖励项目组;反之,项目过了培育期仍处于亏损或给集团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经调查核实,则果断关停,并视具体情况予以通报批评和经济处罚。

  家庭期刊集团在行动上鼓励试错、在机制上适时纠错、在文化上倡导容错。在新领域进行探索,不可能不走弯路。“独艺无二”从立项至今,一直在试错。但是,试错并不意味着没有边界、完全不追究责任,而是需要设计配套的纠错机制,适时纠正错误,降低试错成本。纠错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及制度设计与创新能力。最后是容错,即便项目再好、团队再努力、管理再规范,最终还是失败了,这时应该容错,如果换一种思维,成本沉没在这个项目上就是投资在这个团队身上。

  近些年来,跟其它传媒集团一样,家庭期刊集团也加大了新媒体方面的投入。从2013年至今,共有亲子文化立体传播平台、独艺无二网、家家网、智慧家庭富媒体平台等4个新媒体项目获得了中央及广东省的扶持。

  2014年,集团成功接入中国移动最重要的增值及互联网业务平台MDO(即中国移动负责将产品、业务集中托管,并结合渠道属性和渠道特征进行深度运营的合作模式),成为中国移动品牌深度合作伙伴,每月在中国移动阅读基地上线15本电子杂志。通过公开竞标,成功获得广东省关工委“关爱通”移动项目及官方网站的承建项目。上述项目,已取得了净利超过百万元。

  2015年,我们又与广东省妇联、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合作,举办了“巧伶珑童书馆暨创建书香幼儿园实验基地”项目,这是全国首家免费公益线下线上亲子阅读平台,至今收到全省800多家幼儿园的申报,已建成200多家示范园童书馆,包括巧伶珑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APP及园区借阅系统等四个板块的线上平台也已经于9月底成功在苹果和安卓平台上线,会员注册人数超过5万多人。

  《家庭》在数字转型、媒体融合方面做出的努力受到了业界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2014年至2015年,家庭期刊集团被列入“广东省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和“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

  坚持产业相关性的新项目原则

  任何新项目,家庭期刊集团都坚持产业相关性,也就是说只做家庭期刊集团熟悉的,有资源和渠道优势的项目。之前,家庭期刊集团是做文字内容,现在变成产品与服务,但都不能离开专注的领域,要尽量围绕主业进行相关行业的多元化经营,少搞或不搞与主业无关的多元化经营,避免因盲目涉足不熟悉的领域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此外,这些项目都与移动互联网有关,“互联网+”不只是时髦的概念,也不是“空中楼阁”,要坚持线上线下的联动,既要建立线上平台,也要重视线下的实体服务和运营。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