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通讯方法是信件,通常总是《少年文艺》顾宪谟老师来信,约谈稿件……当时,我的身份是一个农村青年、业余作者,记忆里我很少是一个人去南京,常常是县文化馆的李有干先生带着我去。每一次相见,都是谈文学创作上的事……许多年后,我依然记得在《少年文艺》窄小而拥挤的编辑部,顾先生给予的勉励。这位长辈很专心、很负责,很能体贴我们这些在当时根本没有什么出路的人。”
新晋国际安徒生奖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在回忆与《少年文艺》杂志的因缘时留下了这段温馨的文字。实际上,在杂志40年历史中,与之有过深厚渊源的作家不在少数,某种程度上,它的确扮演着“作家摇篮”的角色。
创刊于1976年的《少年文艺》以“文学少年的知音,陶冶性情的艺苑,作文入门的向导,未来作家的摇篮”为办刊宗旨。40年来,《少年文艺》发表过郑渊洁、刘健屏、黄蓓佳、程玮、曹文轩、梅子涵、秦文君、孙云晓、董宏猷、陈丹燕等一大批知名作家的许多重要作品。从《少年文艺》走出的大量知名作家至今仍活跃在中国儿童文学创作领域。
作家摇篮
黄蓓佳1978年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写作,正是因为收到《少年文艺》的约稿信。“至今我常常碰到一些四十来岁的为人父母者,他们牵着孩子的手来买我的最新作品时,总是感慨万端地说:小时候我是读你的儿童小说长大的呀!这时我心里忍不住有一种震颤,是发自心底的感动。世界这么大,人和人之间的相知相识都是缘分,《少年文艺》当了一回纽带,把我和读者们亲密地系到了一起,使我的收获远胜于耕耘。”
泰州市作协主席庞余亮曾诗意地回望过自己的成长之路:“那年的我,是一朵有心事的油菜花。那年的我,离现在的我,隔了很多年了。那年的我,又离现在的我,很近很近。那年的我,第一次在一个干部子弟的家里看到《少年文艺》,就被一篇叫《小船,小船》的小说迷住了,永远记住了黄蓓佳老师笔下的那朵油菜花,遮住了疤痕的善良的油菜花。”
黄蓓佳出版的第一本图书,就是发表在《少年文艺》上的短篇结集《小船,小船》。
《少年文艺》还一直以扶植少年作者为己任,培养了一批新生代的作者,如韩寒、饶雪漫、曾蓓、林彦、田晓菲、金昱冬等。韩寒、饶雪漫的处女作均发表在《少年文艺》上。该刊现任主编田俊认为,在中国少儿文学期刊领域,《少年文艺》在其40年发展历程中出现了许多伙伴型作家,他们与杂志共成长,如曹文轩、黄蓓佳、梅子涵、刘健屏,以及近年来的小河丁丁、王君心、邹抒阳、邹凡凡。
在创刊早期,首任主编顾宪谟及其编辑团队扮演的更多是“伯乐”的角色,慧眼识才。田俊告诉记者,今天的《少年文艺》编辑团队仍然秉承前辈的专业精神和服务意识,采用“责任编辑直线联系”“重点作者由责任编辑一对一结对联系”的模式,彼此之间形成了朋友般的友谊,编辑在对作者的跟踪关注后也易于掌握作者的创作走向,从而提出中肯、有建设性的意见。可以说,作者是在刊物的这种氛围中慢慢成长起来的。
“刊物薄薄的几十页,我们愿意提供给捧着一颗心为孩子写作的人崭露头角,哪怕他初出茅庐无人识。与新作者合作,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田俊回忆说。浙江的一位丁姓老师2006年开始向《少年文艺》投稿,有时每天都有邮件,直到2009年才在《少年文艺》发表了第一首诗歌作品。福建的小学女生王君心给杂志投了她人生中的第一篇童话,并带着明显的模仿安房直子(日本著名童话作家)的痕迹,但其中的灵气却受到杂志的持续关注和鼓励。学会等待是记者对这份杂志最深的印象。
精品童书
书刊互动是社办期刊主流的创收模式之一。作为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简称苏少社)主办的一份期刊,《少年文艺》近年来启动了精品儿童文学书刊互动项目,较为成功地发挥了期刊的平台价值。
据田俊介绍,从2013年起《少年文艺》启动“精品儿童文学书刊互动项目”,经过几年的持续跟进,陆续推出“《少年文艺》爱藏嘉品系列”丛书。其中长篇轻幻想小说《水獭男孩》2015年1月面市,入选中宣部“2015年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被评为“2015年度凤凰好书”,2016年入围“2015年度中国好书”终评和“书香江苏2016年12本好书”终评。该书作者即上述那位浙江的丁姓老师,现在他已经是备受各家少儿出版社关注与争取的实力派作家“小河丁丁”,而他始终坚持优先与《少年文艺》所在的苏少社合作。
田俊介绍,今年,丛书系列推出了第一位“90后”作家的新作——《夏迁的成长课》,她就是王君心。这个小姑娘上小学时在《少年文艺》的“作文版”上发表作文,中学时成为《少年文艺》重点推出的“90后”小作家,曾两次问鼎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2015年斩获“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特等奖,现在厦门大学就读的她把自己的第一部校园长篇小说《夏迁的成长课》交给了苏少社。
“曹文轩、黄蓓佳等当年都曾在《少年文艺》发表重要作品,并与苏少社建立了友谊,这样的故事会不会在这一代新作者中重新演绎?这既是对作者的期待与祝福,也是对编辑的考验,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田俊说。
今年还是《少年文艺》创刊40周年。很多当年的小读者、小作者,如今的大作家、小读者的爸爸妈妈及老师,纷纷给杂志寄来热情洋溢的贺信,深情回忆曾经镌刻在少年记忆中的经典佳作,于是杂志精心策划了一套 “《少年文艺》创刊40周年特别纪念系列丛书(共四册)”。田俊认为,这是一套展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儿童文学发展脉络,呈现中国儿童文学原创佳作的精品文集。
田俊说,今后,杂志还会一方面梳理在《少年文艺》中逐渐成熟起来的作者,鼓励他们在个人风格鲜明化、创作丰厚化方面更上层楼,从而潜心培养一批中国本土原创儿童文学佳作和优秀作家。另一方面也会加大新人新作的宣传力度,通过组织作家校园行、社区读书会、电视网络平台推广等活动,帮助这些儿童文学界的新面孔扩大影响,走进更多学校和家庭,来到目标读者的身边。
学校大概是《少年文艺》接触读者的主流渠道。据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期刊经营部主任周正华介绍,该刊目前的发行渠道主要有校网渠道、邮发渠道、第三方网店渠道、自营网店渠道和零售渠道等。其中校网渠道销量约占85%,邮发约占10%,其他渠道约占5%。在打通校网渠道上,《少年文艺》主要依托自身资源,开展诸如阅读写作方面的讲座,提供小读者发表作品平台等多种形式,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得到了学校、家长以及小读者的认可。
对话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晓雪 ■《少年文艺》主编 田俊
□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对中国儿童文学来讲,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标志,您认为这是中国儿童文学成熟的标志吗?曹的获奖,会给儿童文学期刊带来阅读红利吗?
■曹文轩的获奖,对于中国童书出版界来说是盼望已久的,也可以说是众望所归,是几代童书编辑们的梦想成真。但我想,如果以此来标志中国儿童文学的成熟,并不确切。
中国儿童文学作为世界儿童文学的一部分,有其特有的个性色彩与独特风貌,既有传统的传承,也有与时俱进的发展,不能说因为获了这个奖,就划出一道楚河汉界,之前的是幼稚的,至此面目改变。曹文轩的创作代表了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高峰,但并非唯一的高峰,中国儿童文学创作队伍中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家的作品值得推荐给全世界的孩子。
谈到对于儿童文学期刊的阅读红利,我想应该会有正面的影响。之前的童书出版中不免有“重引进轻原创,新书多新作少”的偏颇,很突出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很多家长、老师片面地信任国外儿童文学,忽略了本土儿童文学,这次曹文轩的获奖无疑能让家长、老师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水准有更准确的认识。
□贵刊在培养创作队伍、积累作家资源方面的原则是什么?如何打造强有力的作者资源?如何吸引优秀的作品和作家?
■我们相信,文学是有力量的,尤其是面对孩子的文学,它会描绘一个人的生命底色,成为其长大之后为人处世的参照系。而且正因为它影响的是一个又一个孩子,也不可避免地对民族气质与素养有所塑造。因此,《少年文艺》提倡积极向上的文风,呼唤大气的阳光文本和来自生命的真情创作。
□杂志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是什么?
■首先,突显刊物的少儿文学品位,既有传承,也有新时代的风貌与特色。争取“书刊互动”项目的初见成效。其次,“书香传万里”公益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体现一个文化单位的担当。“书香传万里”是《少年文艺》的传统活动,我们走进校园,开展公益读书讲座,让书香传得更远。我们先后在浙江省、安徽省等地中小学举办文学讲座、亲子共读研讨会,江苏省内13个市的中小学更是常常能看到我们的身影,江苏少儿频道、常州电视台、《镇江日报》、《江海晚报》等多家媒体对我们的“书香传万里”公益讲座进行过报道,甚至全程直播。
最后,脚踏实地进行数字化的尝试与实践。除了刊物与龙源期刊网、知网等数字平台合作之外,“爱藏嘉品”系列第一、二辑共11本入选集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与苹果合作的iBook项目,亚马逊Kindle电子书也正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