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数字时代 大学图书馆华丽转身

2016-05-04 来源:重庆日报 夏婧 实习生 尹爱妮






 
  在网页上输入《宋词三百首全解》,并付费5.7元,开始阅读……4月28日,当重庆工商大学文新学院学生张然拿到一份老师新开的读书书单时,他第一时间不是前往图书馆,而是掏出包里的亚马逊电子书阅读器。

  对很多大学生来说,这样的阅读方式似乎已成为常态。调查显示,近10年来我市各高校图书馆借阅量逐年“缩水”,但电子书籍阅读量则以年均20%甚至更快的速度飞涨。

  数字时代凶猛“来袭”,曾以图书借阅为主的高校图书馆如何适应?其“精神堡垒”功能是否依旧?日前,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纸质书阅读量下降 数字化阅读猛增

  “哎哟,又坐满了。”4月27日,刚走进西南大学中心图书馆的自习室,研二学生张晓妮便转身退了出来。随后,她来到一楼大厅的沙发上,掏出手机阅读前晚下载的《漫步欧洲》。在她身旁,有两台大屏的电子阅读器,不少学生来往点击翻阅,上楼借书的反而不多。

  “2015年全年共220万人次入馆,借阅46万册次图书,只有不足一半的人借阅过纸质书。”西南大学中心图书馆副馆长章雷告诉记者。

  在章雷提供的该校图书馆借阅册次统计曲线图中,记者看到,近十年来,图书馆的纸质图书借阅量几乎直线下降,从最高峰的100多万册下降到了现在的46万余册。

  这不是个案。记者走访我市各大高校图书馆发现,西南政法大学的纸质书借阅量平均每年减少1万本左右;重庆工商大学纸质书借阅量从2010年的30余万册下降到2015年的15万余册……

  然而,在纸质书借阅量下降的同时,各高校的数字资源阅读量却以惊人的速度猛增。2015年,西南大学数据库的访问量超过2200万次;重庆大学的电子图书下载量达1000万次;在重庆工商大学,仅仅CNKI中国知网的下载次数就超过80万次。

  在这种情况下,各高校也相应压缩对纸质书籍的投入,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数字资源的建设。如西南大学每年数字资源的购置经费超过1200万元,而纸质资源购置经费只有800万;重庆大学也每年花费2800万元投入到数字文献上。

  “毫无疑问,高校图书馆数字为王的时代正在来临。”章雷认为,打造移动图书馆、建设电子资源数据库已成高校的工作重点。

  减少复本 馆藏图书数字化

  为何大学生如此中意数字阅读?

  重庆大学大三学生高华的答案是:“方便、快捷,就像随身带了一个图书馆。”

  作为“书霸”,高华以前在图书馆一年借阅上百本书不在话下。现在,她一年看书近200本,但是换了一个平台——手机。

  打开微信上重庆大学图书馆的公众号,点击“云阅读”板块,点开一本推荐书看;疲倦的时候,甚至可以窝在被窝里“听”书……这是高华每晚的“必修课”。

  记者登录该公众号也看到,讲座信息、新书通报等功能一应俱全。在“云阅读”板块,海量的书籍不仅可以随意下载阅读,还可以下载书籍的录音版本“听书”。

  “说数字阅读是浅阅读、碎片化,这在高校校园并不合适。”高华认为,不管是微信平台还是高校图书馆网站,推荐和下载的书籍都经过管理人员认真挑选的经典书籍。如在名家专区里,莫言的作品就有12部。

  对于西南大学的张晓妮来说,数字阅读不仅便捷,更具有“珍贵”性。

  作为新闻传媒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研究生,数字阅读为张晓妮的学术研究带来极大的方便。“我每天都会访问CNKI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万方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不少数据库里有数百万篇完整的论文。我们甚至还能访问到牛津大学以及美国科学院的电子期刊。”张晓妮说,这些数字资源是学术研究者求之不得的珍宝。

  基于此,我市各高校普遍已展开减少图书复本(指同一种文献多个收藏数量)的工作,不少图书的复本只有1至3本。“目前高校图书馆普遍的做法是减少复本,将馆藏图书进行数字化,但尽量保全、增加书的种类。”西南政法大学图书馆馆长周文全介绍,这意味着学生们可以看到更多的书。

  打破时间空间格局 向多功能“转身”

  在纸质书借阅量“一年不如一年”的情况下,大学生们还爱进图书馆吗?图书馆角色和作用又是否发生变化?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市各高校进图书馆的人数增加速度惊人。以西南大学为例,该校图书馆2012年入馆人数78万人次,2015年则高达200多万人次。

  “每天,我都要去学校的民国风图书馆坐一坐。”重庆大学学生王梦萌告诉记者,位于重大A区的民国风图书馆备受小伙伴们喜爱。其古色古香的长桌椅凳,橙黄的铜质桌灯……营造出一股浓厚的书卷氛围。

  立于山地之上、取自砖窑、仓库的理念设计,曾获得“WAACA中国建筑奖”的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图书馆,则像一件充满田园意境的艺术品,吸引着众多的学生读者。

  “纽约大学的研究者发现,给予使用者一个设计合理的空间,是大学图书馆提供的一项重要服务。”市社科院研究员邓平表示,舒适的空间是吸引大学生进图书馆的重要原因之一。

  各种讲座、读书会的举行,也依然让图书馆保持着“精神堡垒”的重要属性。

  4月22日,重庆大学A区民主湖报告厅挤满了人。由该校图书馆主办的著名作家马伯庸讲座在此举行。马伯庸风趣地阐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外来元素》,让小伙伴们在俯仰开合中学到了知识。事实上,与名家“零距离”接触的讲座是各个高校图书馆的必备项目。著名歌唱家李丹阳、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等都曾亮相过我市高校图书馆的讲座。

  对于重庆工商大学学生王茂龙来说,读书沙龙则是吸引他去图书馆的最大原因。“学校每两周就会在馆内举行一次‘翠湖图友会’,同学们就一本书进行自由讨论。”王茂龙告诉记者,最近一次讨论的是日本推理小说《解忧杂货店》,很有意思。

  此外,重大图书馆每年还花费10余万元,制作杯子、丝巾、立体卡片等产品,作为读书明星的奖励,或者进行抽奖活动,以吸引大学生更多地走进图书馆。

  “打破时间、空间的格局,高校图书馆正在向多功能化的智慧图书馆发展。”周文全认为,在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意义已不仅仅在于借书,其在功能、定义上都在发生着巨大改变。正如西雅图公共图书馆设计者雷姆·库哈斯所说:信息时代的图书馆,不仅是关于书本的文化机构,而是所有新旧媒体共存、互动的场所。

  2015年部分高校借阅书籍榜单

  西南大学:《围城》 《苏菲的世界》 《红与黑》

  重庆大学:《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偷影子的人》 《解忧杂货店》

  西南政法大学:《政府论》 《中国哲学简史》 《论法的精神》

  重庆工商大学:《原来》 《活着》 《我在云上爱你》

  (记者 夏婧 实习生 尹爱妮)

  镇馆之宝

  重庆大学图书馆:

  珍藏有《中华再造善本》、《中华再造善本·续编》、《申报》影印本全套,以及《续修四库全书》《四库禁毁书丛刊》等重要文献。

  西南大学图书馆:

  收藏有《四库全书》、《中华再造善本》、甲骨文研究资料、考古、拓片等再版影印古籍。其中宋版《文章正宗》、元版《楚辞集注》乃是国内罕见版本,清稿本《方舆考证》、民国稿本《徐乃昌日记》等皆为海内孤本。

  西南政法大学图书馆:

  有清版法学文献,数量近万册。在国内属孤本法学古籍有:清乾隆五年手抄本《大清律例条例编》;近代北洋军阀政府司法院院长董康所拟《签注刑法草案》分则部分的清样;清廷刑部抄本《秋审略例》。

  重庆师范大学图书馆:

  特藏室藏书共94523册,线装书中有《春秋左传评林测义》、《重修宣和博古图》、《古文渊鉴》等明清善本112种,这些善本书都异常珍贵。其中《春秋左传评林测义》一书,在全国仅存两套。我国现存的最大一部类书《古今图书集成》在该馆亦有完整收藏。

  (记者 夏婧 实习生 尹爱妮)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