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报道江苏:教育与信息技术加速融合 南京教育迈向智慧“云端”2016-04-29 来源:南京市电教馆
随着网络3.0时代的到来,南京市教育和信息技术加速融合,教育信息化指标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一名,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全国领先,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位列全国前茅。 加强领导,政策支撑,着力强化顶层设计 南京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调整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教育信息化专项资金,完善了经费投入机制;建立重点工作例会制度。 2014年,市政府出台教育信息化两年行动计划,召开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2015年底,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的出台为南京“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 硬件保障,缩小鸿沟,着力推进高位均衡 我们始终坚持把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的体制机制建设作为南京市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把农村学校的信息化作为重中之重,专项投入1.2亿,建成1100多个多媒体教室、100个远程视频录播教室和100个数字化校园,覆盖六合、高淳、溧水、浦口、江宁等区域。 先后投入20多亿元,加大“三通两平台”建设力度,到2015年底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全部建成“升级版”数字化校园。南京中小学已全部实现“校校通”、“班班通”、“无线通”,多媒体覆盖率100%。 成立“南京现代教育网络资源中心”,南京市已拥有涵盖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库、13万种图书的数字图书馆、2000种杂志的电子期刊库,以及供实时点播的“南京校园电视网”和拥有45万国内外注册用户的“先锋网上作文”网等,实现了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 初步建成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教师教研协作平台、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和云服务网络学习平台,实现了同步异步、同地异地的网络教研与学习活动。 应用导向,培训护航,着力促进深度融合 开展多层次的培训,形成了“市、区、校三级培训”模式,网上远程研修和骨干教师培训相结合的体系。开展“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两年来先后组织10期管理者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班。 2012年全市启动“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验项目”的试点研究,目前共有70多所学校参与,参与试点的实验学科师生在数字化背景下,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更好地以应用促融合,以融合促创新,培养适应“互联网+”和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具有较高思维品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 长江路小学是教育部确定的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他们的《云时代的“e动学习”》,通过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建设,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呈现方式,并尝试跨校、跨区域、跨领域师生交流和学生合作学习,构建E学习模式。 光华东街小学开展基于体感的游戏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研究,定格动画的研究;开拓数字化课堂实践基地,创建了“百草园”系列校本精品课程。 马府街小学的3D打印进校园,将3D打印技术与数学、综合实践等课程有机整合,将学生的“问题”打印出来,为学生开辟一种全新的思维通道。 秦淮区联合“中国教育测评网”进行大数据分析,从知识点拆解、命题、分析、组卷等环节诊断学业,提升质量。“新技术体验研训中心”开拓了教师的科技视野,引领教师深入思考技术与教学的契合点。 江宁区积累了本地优质资源26万多条目,电子图书共26万多册,9个学科门类的仿真实验室供区内师生自由使用;远程研训直(点)播平台可以同时进行六路视频信号直播,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手拉手”教学研究活动。在“首届全国教育信息化区域应用典范推选活动”评比中,荣获最高层次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典型区域”特别实践奖。南京在两年行动计划中专门设立职业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物联网系统、虚拟仿真软件、微课程资源开发等,全面铺开。在2015年5月份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展演中,南京市以数字化学习项目为主进行的布展,受到包括刘延东副总理在内的与会嘉宾的高度关注和好评,并被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为“最佳展示奖”。 南京市的“基于网的教育”实践工程在2015年10月经省信息化和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智慧江苏教育行业应用示范工程”。“十三五”期间,南京教育信息化将依托“江苏智慧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重点在智慧教育的基础环境、资源服务、应用能力和应用融合的提升上,努力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推动南京教育新一轮发展再上新台阶。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