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迎接这一节日,上海第二家24小时书店上海博库书城宜山路店将正式营业。
近年来,随着网络对实体书店的冲击,实体书店自身在积极的转型,24小时书店应运而生。两年前,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实行24小时营业,广受好评,李克强总理也曾回信为其点赞。24小时书店的模式并非三联韬奋书店首创,却因其受到了广泛关注,各地纷纷效仿。那么,两年过去了,24小时书店运营状况如何?是否成为实体书店脱困的良药呢?
现状:
成立联盟抱团取暖 经营状况有喜有悲
2014年,由北京三联韬奋、杭州“悦览树”等发起的“全国24小时书店联盟”在京成立。为加强交流,推进战略合作,包括青岛“明阅岛”在内的全国共11家书店通过了《共同宣言》,表达了服务读者、创新经营、推进全民阅读的愿望。全国24小时书店联盟目前共有 11家书店作为成员单位,北京三联韬奋、杭州“悦览树”、深圳中心书城24小时书吧是联盟的发起者,成员有青岛新华书店“明阅岛”24小时书店、北京24小时博书屋、陕西万邦图书城“夜书房”、广州1200Book-shop、郑州书是生活书店等。

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试营业次日晚上9点仍有有很多读者在看书
虽然组成了联盟,但是这些24小时书店的经营状况也是有喜有悲。喜的是,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和杭州“悦览树”相继开设了24小时分店。据三联韬奋书店总经理张作珍介绍,三联韬奋书店开设分店的底气是其在2014年取得的良好效益。2014年,北京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全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8%,利润同比增长111%。
与此同时,国内其他24小时书店的经营状况却并不乐观。部分24小时书店由于长期亏损,不得不选择取消24小时运营。比如陕西万邦图书城,运营不到半年时间,就因成本增加30%、读者较少而无力继续承担,选择取消24小时运营。2015年10月,广州1200Book-shop旗下的 24小时书店22bookshop五山分店也因为持续亏损而停业。
中央编译出版社总编辑刘明清在接受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实际操作中,24小时书店对城市的文化氛围、文化消费能力以及交通条件等要求较高,并不具备广泛推广的条件。
分析:
书店选址有学问 顾客只看不买成难题
24小时书店的选址很有学问。目前运营情况较好的24小时书店大多都位于一线大城市。比如北京的三联韬奋书店在北京和深圳中心书城的24小时书吧。然而,即便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24小时书店的选址也很有学问。
家住西城区的90后文艺青年小金是三联韬奋书店的一名夜读者。“我一般都会选择在中国美术馆有展览的时候去,白天看展,晚上去书店看看书。离着王府井也不远,周边还有很多餐馆,午饭和晚饭都可以解决,这样过去一趟会比较值。”小金这样告诉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
据了解,三联韬奋书店周边有中国美术馆、人艺实验剧场等文化艺术场所,毗邻王府井商圈,为其吸引了优质客流。而三联韬奋书店的分店的地址选在了高校云集的清华同方科技广场,正是看中这里的人流、交通和配套设施及服务。相反,如果将书店开在一个较为荒僻、交通不方便的地区,尽管是一线城市也不可能会有读者上门。
除了选址外,24小时书店的另一大难题是读者的“只看不买”。很多24小时书店的经营者表示,大多数读者晚间来到书店后,只是找一个地方看书,很少在店内购买图书。“我很少在三联买书,一般就是去看看书。看到自己喜欢的书就会去网上买。”小金告诉记者,“现在大家都习惯了网上购物,这样比较方便,直接把书送到家,不用再把书从书店拎回家。”不过,小金说到,她偶尔会从书店买些CD等其他文化产品。
对此,刘明清表示,电商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是普遍现象,并不是只针对图书行业。实体书店要应对冲击还是要从自身下功夫。
解局:
“书店”升级“书吧” 打造文化空间
书店的灯光,是一座城市的厚重文化底色。这抹灯光如何长久?业内人士表示,还需在经营上下一番功夫。
从目前来看,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成为各地24小时书店吸引人气的普遍做法。读书会,文化讲座,甚至小型音乐会、小型剧目演出等都在尝试中。重庆购书中心大坪店负责人曾表示,准备把小型话剧引入24小时书店。而作为24小时书店“领头羊”的三联韬奋书店在2014年与各方合作共举办各类阅读沙龙活动81场次,利用多种形式助推和引导全民阅读活动。
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有限公司顾问陈万雄表示,传统的实体书店要从单纯的经营图书的场所变成文化中心。这种地方应该是有图书,也有相关的文化产品,比如沙龙、讲座、咖啡厅,甚至一些意思的教育性的工具、教具等。陈万雄表示,图书唯有与这些文化产品融合是最适合的。因为一个人去书店不仅仅是买书,而且是通过读书和相关文化产品,了解世界的最新文化趋势,也是一种文化生活的享受。

4月20日,一居民小区门口突然出现了一个书摊,摊位的喇叭里循环播放着“书店倒闭,正版图书清仓处理。五元一本,十元两本。”路人纷纷停下脚步在书摊前选择自己喜爱的书籍。 中国经济网记者石昊鑫/摄
此外,24小时书店的运营,离不开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资金扶持。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2015年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共获得国家拨款800万元,其中财政部文资办向三联韬奋书店补贴200万元,向分店补贴600万元。
不仅仅是24小时书店,实体书店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书店经营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但书店也承担着公共文化事业的功能,纯靠商业逻辑难以维系。”刘明清说到。
根据《关于开展实体书店扶持试点工作的通知》,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2013年启动实体书店扶持试点工作。2013、2014年共安排资金2.09亿元,支持实体书店111(次)。2015年试点范围扩大到北京等16个省市,并采用整体下达方式,每个试点省市各下达600万元,具体支持对象由地方按要求审核确定。
刘明清表示,近些年来,国家大力扶持实体书店的发展。但是,扶持政策尚不能惠及所有的实体书店。“重点扶持部分书店,可以起到示范作用,这可以理解。不过,政府还是要从房租等细节方面出台普惠性的政策,繁荣实体书店发展。尤其是在现在提倡‘全民阅读’的时代,更要努力将实体书店打造成以阅读为主的文化生活空间。”刘明清这样说。(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晶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