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报道全民阅读:回望与前路2016-04-20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舒宜文
据了解,我国全民阅读有文献可查始于1996年,这与199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把4月23日定为“世界阅读日”密不可分。但这个阶段相关研究文献较少,推广活动不多,大家对阅读的热情与认识也不如今天深刻。 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酝酿后,2006年迎来了我国全民阅读活动的启动元年。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历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见表1)来看,自1999年我国第一次进行全民阅读调查开始,此后几年国民阅读率一路下滑,到2005年降到了历史低点42.2%,比1999年的60.4%下降了约18个百分点。这一现象引起了有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2006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宣部等部门共同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自2007 年起, 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就开展全民阅读下发专项通知。这一系列政府举措,推动了整个全民阅读活动的社会化。包括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两年一次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在2007年改为了每年一次,并于次年世界读书日前夕公布调查结果。据负责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的拜庆平副主任介绍,2007年该调查项目得到国家财政部公益项目资金的资助,肩负起监测国民阅读状况,推动全民阅读的艰巨使命。 全民阅读真正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是在2014年。这年“全民阅读”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结合当年李克强总理在世界读书日前夕给三联书店全体员工回信,让国内对全民阅读的热情空前高涨。李克强总理肯定了三联书店创建24小时不打烊书店这一创意,指出这是对“全民阅读”活动的生动践行。 到2016年,“倡导全民阅读”已经连续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也已列入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并已下发征求意见稿。据悉,《国家全民阅读中长期规划》也有望出台。届时,我国全民阅读的发展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历经十年政府和民间的倡导推动, 全民阅读逐步成为社会共识,“推动全民阅读上升至国家战略” 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呼声。 四大主体推动全民阅读发展 自2014年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在政府的倡导下,各项推广活动在全国遍地开花,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进来,也让“全民阅读”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流行词汇。 各地官方品牌活动精彩纷呈。政府倡导全民阅读十周年,已培育和巩固“书香中国”系列全民阅读活动品牌,各省市自治区形成了一系列地方全民阅读品牌,如“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书香江苏”“书香荆楚”“书香中国·上海周”“书香岭南”等,这些品牌阅读活动都由当地相关政府部门主管、主办。 “书香中国”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机构举办的大型系列读书活动,自2011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并联合央视打造了第一台书香中国电视晚会。这可以说是,全国读者的精神盛宴,读书人的节日庆典。 再如,地方阅读立法走在全国前列的江苏省,自2015年起施行的《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法律性文件。“书香江苏”是江苏省全民阅读品牌,旗下包括江苏书展、农家书屋、读书节、书香市县、全民阅读报刊行等活动。2015年,第五届江苏书展共邀请国内500余家出版社,组织15万种精品图书在此展销,观展人数达55万人、图书销售总额达509万元,均创历届江苏书展新高,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这些都已成为市民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活动。据悉,江苏省居民阅读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图书馆推广阅读改变了市民的生活。作为提供阅读服务的公共图书馆,也是参与全民阅读的专业机构。我国公共图书馆约为2600家,平均每50万人口才有一座图书馆,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往往图书馆资源城市配给多,而农村配给少。在全民阅读推广中,图书馆应该打造公共阅读平台,尽力扩大服务的范围。农家书屋也是全民阅读为农村人口提供公共阅读服务的场所。 全国各省市公共图书馆举办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月”、“阅读节”活动,如: 福州图书馆举办的“福州读书月”活动,于每年9 月 28 日孔子诞辰举办;深圳图书馆举办的“深圳读书月”活动,每年11月份举办,现已连续成功举办十余年,读书月从2000年首届的50项活动、170万人次参与,到2015年第16届有近1200万人次参与。原来称深圳为文化沙漠,如今的深圳则让外界不得不在经济指标之外更多地从文化指标上考量深圳。 首都图书馆联盟成员单位联合各大出版社及读者举办换书大集活动已有六年。比如第三届换书大集以首都图书馆作为主会场,12家分会场,主会场启用全新展厅,空间翻倍,参与人次近1万,书刊交换4万册次。首都图书馆负责换书大集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到,每一届换书大集都有亮点和创新,收书的质量一年比一年好,说明大家交换图书的理念增强了,很多“老书虫”早起6点就在图书馆外面排队等候进场换书,通过这个活动不仅让大家交换图书,交换知识,也让阅读走进了读者的生活。 出版机构让阅读推广更垂直。出版社作为图书出版的主体,在全民阅读活动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除了出好书以外,出版社还积极组织阅读推广活动,比如外研社从2013年开始,每年承办北京家庭阅读季活动,用世界童书插画展、阅读讲座、读者线上线下互动等近百场活动,引导以家庭为单位的阅读习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015年连续三年推出“阅读经典收获正能量”大型主题读书活动,就是向读者推荐内容好,导向正确,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读物。 还有出版社和老少边穷地区结对子,进行捐书、阅读指导等活动。出版社垂直性地进行全民阅读推广优势很明显,有产品、有阅读体验,能带着好产品下到基层群众中去,进行务实的阅读讲解和宣传。 民间社团凝聚了一批爱书之人。阅读推广人、书评人、读书会等,是落实全民阅读推广的民间力量。在美国,书评人有一定阅读影响力,甚至有国家书评人协会奖,是一群书评人、编辑、撰稿人组织起来给上一年度的图书评奖,不可否认各种类型的奖项颁布,对于促进阅读也是利好。 国内目前有各种民间读书会,豆瓣网上各种形式的读书小站上千家,还有一些实体读书会,如沙之书读书会、706青年空间等。以微信公众号为主体的线上读书会,如杨早、十点公社等也值得关注。特别是一些以意见领袖为中心形成的阅读影响力不可小觑,如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每周五都会通过微信公众号讲一本书的故事,卖一本书,由此辐射上百万人,销量非常可观。 比较老牌的还如中华经典读书会、红泥巴、毛毛虫上书房等。许多国家的全民阅读活动都是由社会和民间发起,随着影响力的扩大,上升为一种市场品牌性质的活动。 2013年9月,吉林省全民阅读协会成立,成为国内首家以助推全民阅读为宗旨的省级社会团体。此后,还有一批地市级全民阅读社会团体相继成立,社会阅读组织开始向组织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但相对于这些偏官方的读书会,民间读书会的自发性、自觉性、活跃度都更高。 全民阅读新趋势 随着政策的完善、科技的发展、活动的深入,近两年全民阅读也展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新风貌。 全民阅读有望纳入财政预算。《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三条中写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全民阅读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全民阅读工作所需相关经费按规定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将全民阅读设施建设纳入本级城乡建设规划。可见,国家在促进全民阅读的立法设计上,有望获得财政预算,经费的稳定性得到保障。这意味着全民阅读的推进,确实会给老百姓带来很多阅读上的实惠与便利。 去年河北省惠民书市拿出600万元让利读者,通过赠送、折扣、代金券发放等方式,对万余种图书和文化产品进行展销。还开展了一系列全民阅读活动,如送书“七进”活动,“我为盲童读经典”活动,全省范围内的书香机关、书香校园、书香乡村等评选活动,以及招募全民阅读活动志愿者走入山区、农村、福利院等,旨在将大批优秀图书传播到燕赵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少儿阅读列入全民阅读工作通知。今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特别提到了少儿阅读。我们知道阅读是一种习惯,从娃娃抓起,培养阅读习惯非常必要。每年的4月2日是国际儿童图书日,很多书店的少儿部把整个4月当做亲子阅读重点宣传月,积极开展图书推荐、阅读分享等活动。 大力倡导家庭阅读、亲子阅读、阶梯阅读。充分利用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开展少儿阅读推广活动,积极利用各种绘本馆和民间少儿阅读推广机构,着力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的基本阅读需求。开展好“书香·童年”阅读工程试点工作,确保工程取得实效。日前,浙江省温岭市图书馆公共微信平台就发布了《温岭图书馆“家庭图书分馆”计划》,向读者公开招募,计划首批建立30个温岭市图书馆家庭分馆。这是图书馆下基层,推动家庭阅读的好例子。 数字化阅读趋势明显。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见表2)可知,2014年我国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58%,较2013年的57.8%上升了0.2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的50.1%上升了8.0个百分点。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8.6%,较2013年的76.7%上升了1.9个百分点。 成人手机阅读接触率逐年提高,2014年首次超过50%,达到51.8%,较2013年的41.9%上升了9.9个百分点。同时,我国成人日均手机阅读时长首次超过半小时。 面对数字阅读新形式,全民阅读也将有新的内涵。从“掌阅iReader”发布的《2015年掌阅移动阅读报告》来看,2015年移动阅读热度再次加温,掌阅活跃用户人均年阅读量达到12本,超过了2014年8本的阅读量。 从这两项报告可以看出,移动端阅读是阅读方式转移的新趋向。目前涉及移动端阅读的App不下20种,涉及阅读类的微信公众号数万个,但是输出的内容相较每年30万种的纸质图书而言,还是缺乏优质的阅读内容和对阅读服务专业性和体系化的积累。 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部分省市在全民阅读工作中做了很多卓有实效的工作,工作做得越多就会发现遇到的困难越多,面对的挑战也越大。 缺少阅读的氛围。“许多人其实没有意识到,阅读是一项公民权利,保障每个公民平等地获得阅读资源、开展阅读行为,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说。全民阅读推广十周年,从数据上看,我们走出了十年前国民阅读率节节下滑的尴尬,但是在商业繁荣的当下,功利化阅读、非健康阅读等都在逐渐磨灭原本阅读的意义,对于阅读氛围的营造有着负面影响。 对于特殊人群涉及不够。推广全民阅读应当最大限度地考虑到不同的群体和他们的阅读需求,比如老年人、民工、残疾人等。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如何让老年人加入全民阅读的队伍中来,也是一门课题,比如有的图书馆专门有老年人借阅室。再比如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的阅读需求,生活的不周全已经造成,能否从阅读上带给孩子一些慰藉?我们只有对此有更加明确的认识,全民阅读活动才能真正开展得有声、有色、有效果,使全民在阅读中受益。 出版机构参与力度不够。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国民阅读率的提升,对于图书提供方的出版机构来说是利好,有利于出版机构更好地生产和销售图书产品。但是记者问访了一些出版机构,有部分表示并没有切身感受到全民阅读对自己出版工作的影响,或所在出版机构没有将本单位的出版发行工作与“倡导全民阅读”工作挂钩。不关注全民阅读的出版机构肯定是和市场脱节的,作为出版机构有义务出好书,再通过各种渠道把好书推荐给读者。怎样有效利用“倡导全民阅读”工作的东风,对广大出版发行机构而言,还是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