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网络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猛 广州有多少网络文艺品牌?

2016-04-12 来源:南方网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出版的《2014-2015中国网络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我国网络数字出版产业收入从2008年的556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3387亿元,7年接近翻三番,年均增速超过30%;作为网络数字出版产业之一的网络文学,2010年市场为6.8亿元,而截至2015年已突破70亿元,仅用不到5年的时间就翻了三番。

  网络文艺的市场前景广阔,2015年,我国网络文艺市场已超70亿元。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价值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传统文艺想要扎根群众、贴近生活,要“始终保持群众立场和生活温度”,就必须主动拥抱网络时代,去适应和引领文艺“新常态”。

  在这样的背景下,3月29日,广州市举行“迎接网络文艺的黄金时代”研讨会。会上,一众专家围绕广州网络文艺的发展态势、网络文艺与传统文艺之比较、网络文艺从业者生存环境、广州网络文艺发展现状以及如何打造广州网络文艺品牌、利用网络文艺提升广州文化产业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在广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鹏程看来,“网络文艺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未来,广州将设立创作扶持资金,努力将文艺精英吸引到网络文艺创作中来,以期在若干年内,推出一批网络文艺精品力作,打造一支有影响的网络文艺穗军。”南方日报记者 周豫 实习生 陈璇

  现状 动漫、游戏等相关产业广州有优势

  会上,80后知名网络作家、广东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林俊敏表示,现在知名的网络文艺作家普遍呈现低龄化,90后甚至00后才是生力军,“建议广州市着重吸引新生代的作者群体”。在他看来,在全国的版图上广州文学地位和经济文化地位是不相称的,“就省内来讲,深圳比广州要活跃,而且深圳对比广州的优势正在拉大,而不是缩小。”

  他也提到,广州网络文学的独特优势还是在的,“如今,依然有很多作家的签售都绕不过广州,广州的动漫、游戏、新媒体都很厉害,有一大批实力很强的人才,这给了网络文艺独特的优势。”此外,作为新一代的网络作家,林俊敏坦言,自己受到的港台尤其是香港流行文化的影响很大,“在网络文学中,很多说话的口吻都是模仿周星弛的口吻,广州身处粤文化中心,在所有的网络文学描写中,只要涉及现实的小说都绕不过广州。”

  对于网络写手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哪?“其实,广州的美食、气候、生活气息这些传统元素都是吸引我们的,加上广州在动漫、游戏等方面的行业优势,以及网络版权保护等法律上的完善,将大大增强这座城市的亲和度。”他强调,吸引力一旦形成,就像一个“漩涡”一样,越转越强,一旦将这些作家聚拢过来,氛围就形成了。

  方向 用“雅俗共赏”打动年轻受众

  网络文艺在当下发展的态势究竟如何?未来又该如何抓住网络经济的机遇,推动本土文艺的发展?在广州市文联专职副主席童慧看来,“一方面,当下的网络文艺成长得非常快,这种‘野蛮生态’其实也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现象级’的《太子妃升职记》《盗墓笔记》等作品有些急功近利,如何引导网络文艺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童慧认为,网络文艺的最大优势在于“通俗”,但必须慢慢做到“雅俗共赏”,“网络文艺是面向亿万网民的,在引领过程当中,同样需要对优秀的网络作品给予非常充分的肯定。”

  然而,目前主流文艺界对网络文艺还是相当陌生的。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广州市评协副主席江冰提到,目前网络文艺读者向低龄和低学历人群蔓延的速度非常快,“现在有了手机,阅读量大幅度提高。我们就会焦虑,怎么研究、打动这些年轻群体,这就需要娱乐化的协作、市场化的协作,这和传统的主流文艺传播是有差距的。看看现在的英剧、好莱坞电影,都在年轻受众群中传递着他们的主流价值观,我们在发展网络文艺的时候一定要望着青年人的背影。”

  我们不妨向年轻人学习,打造新的文艺业态。具体如何做?音乐人王厚民早在十年前就开始注意到网络音乐的发展,“去年我为20多个人举办网络演唱会,在网上众筹,非常成功,既能把普通人的音乐梦想变成现实,又能让专业的人能够在网络上产生经济效益,这样的‘双赢’何乐而不为呢?”

  举措 探索网络与文艺融合的新手段

  当下,网络文艺的发展不容小觑,但同时,也需要传统的介入。广州市评协副主席白岚提到,2005年起,网络作家获得的知名度和收入越来越高,观众需要优秀的网络文艺作品,“虽然现在移动用户端增长飞快,但是引导性还是需要加强。”她强调,作为艺术工作者,需要积极探索、吸收外来各种文化格局,“市文联去年主办了‘广州文艺在哪里’的手机摄影大赛,7万多人次网友参与和上万人投稿,影响非常大,这也是政府部门对网络文艺介入的一个非常好的尝试。”

  此外,白岚也建议,广州文艺发展的分享机制还需改进,“建议文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网络美术馆、书法艺术馆,成立广州艺术家分会,积极扶持创作健康向上的原创网络文艺作品。”为此,广州市文联主席李鹏程表示,未来市文联将设立创作扶持资金,同时抓好组织覆盖等多种网络文艺创作形式和传播方式,创新文艺工作新机制,“我们努力推出一批网络文艺精品力作,打造一支有影响的网络文艺穗军,未来探索网络与文艺融合的新手段是关键。”

  ■声音

  网络文艺市场的规范需针对载体而不是创作者

  有人说,网络文艺的发展“催熟”了中国的动漫文化。“大家都明白,目前中国动漫和欧美、日韩还存在较大差距,不少作品都还处于‘低龄’状态,适合大人看的中国动漫寥寥无几。但网络文艺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很大的好处:创作者自身的定位在无形中把选择权放到粉丝手上,粉丝可以做出逐步的结构分层。”广州市动漫艺术家协会新媒体主任林源对此深有感触。

  这样的变化给传统从业人员也带来了挑战,一方面自主创业的人员增多,另一方面,给文化企业“打工”的人如何实现更有效的传播?在林源看来,“分级”对当下的动漫市场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因为网络文艺的兴起,用户的自主选择能力增强,每个群体都会自己去划分,这些作为传播者自身往往无法控制。实际上,包括动漫文化一级其他文化群体在内,自身就已经在逐渐形成文化分级的雏形,这明显是对中国动漫文化的利好。”

  与此同时,动漫产业也面临着挑战——原先的动漫产业发展并不很平衡,如果没有科学的政策引导,后续很可能会趋于混乱。就此问题,林源建议,对于网络文艺的载体而不是创作者进行限制,“像微信公众号平台、微博平台本身有话语权,他们是有权力、有方法去规范创作者的;同时,找到那些大体量的网络文艺‘意见领袖’,同时让具备良好创作意识的网络文艺创作者尽快开辟用户。”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湖北省人民政府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 武汉市人民政府 | 中国期刊协会 |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报刊发行局 | 湖北省广播电视局 |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 长江广电传媒集团 |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 知音传媒集团 | | 湖北中图长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决策信息网 | 湖北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

copyright(c) 2013 湖北省新闻出版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鄂ICP备19004605号-4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4016号